21金融圈 5小时前
多只美股QDII基金“闭门谢客”,港股产品或受热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资料图片

全文共2181字,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近期,公募基金市场掀起新一轮 QDII 限购潮。

本文首发于 21 金融圈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作者 | 庞华玮

编辑 |  张星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11 月以来,已有几十只 QDII 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多只明星产品选择 " 闭门谢客 "。与此同时,场内 QDII 基金溢价率持续走高,部分产品溢价率甚至超过 10%,甚至有产品超过 20%。

业内人士表示,外汇额度紧张和策略容量饱和是本轮限购主因,建议投资者警惕高溢价风险,理性选择替代投资渠道。

美股 QDII 成限购 " 重灾区 "

本轮限购潮中,以美国指数资产为主的 QDII 产品成为重点区域。

11 月 20 日,4 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暂停旗下 5 只 QDII 产品的大额申购,包括富国全球消费精选混合(QDII)、摩根标普 500 指数(QDII)、南方纳斯达克 100 指数(QDII)、南方亚洲美元收益债券 ( QDII ) 和融通中国概念债券 ( QDII ) 等。

具体来看,自 11 月 21 日起,富国全球消费精选混合(QDII)的人民币 A /C / E 类基金份额单日申购上限设置为 100 万元,美元份额上限 15 万美元。年内该基金业绩表现突出,A 类份额收益高达 44.31%,。

11 月 20 日,摩根标普 500 指数 ( QDI I ) 对人民币份额的单个账户单日申购限额为 10 元,美元份额限额为 1 美元;南方纳斯达克 100 指数(QDII)的 A/C 类份额单日上限 100 元,I 类份额上限 2 万元。上述 2 只美元指数基金的年内收益均超 10%。

不仅股票基金,就连一向稳健的债券 QDII 也开始限购。11 月 20 日,南方亚洲美元收益债券 ( QDII ) A /C / E 类基金份额单日上限设置为 2 万元;融通中国概念债券 ( QDII ) A/C 类份额单日上限 10 万元,C 类份额暂不设定期定额投资限额。上述 2 只债券 QDII 产品的年内收益在 4% 左右。

11 月 19 日还有多家公司公告甚至直接暂停申购,如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 ETF 宣布暂停申购,该基金由过蓓蓓管理,规模达 14.74 亿元,年内收益率达 27.06%,在同类产品中表现突出。

同日,建信纳斯达克 100 指数和汇添富 MSCI 美国 50ETF 也相继暂停申购,前者管理规模达 15.61 亿元,年内收益率为 13.81%。

部分基金公司采取大额限额。如长信标普 100 等权重指数(QDII)自 11 月 19 日起将单日单账户人民币份额申购上限定为 100 元,美元份额限定为 100 美元;华安日经 225ETF 联接基金将限额设定为 10 元。

事实上,11 月中旬以来,不少 QDII 基金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如富国标普石油天然气 ETF、华夏海外聚享混合等多只 QDII 关闭申购通道,限购范围持续扩大。

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 11 月 20 日,11 月以来已有逾 80 个涉及 QDII 产品调整申购额度的公告密集发布,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多只热门产品选择直接暂停申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分析指出,本轮限购产品主要集中在美股指数型领域,普遍具备 " 高业绩、大规模、高关注度 " 特征。数据显示,限购产品近一年回报普遍高于 20%,平均规模达 20 亿元以上,资金虹吸效应显著。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也指出,目前额度告急主要集中在美股类 QDII 产品,但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面临压力,港股类 QDII 额度仍相对宽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场外买不到,不少投资者转向场内购买,导致部分 QDII 基金出现惊人溢价。

比如,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 ETF 溢价达 21.33%,汇添富纳斯达克 100ETF 溢价 12.61%。

因此,近期多只 QDII ETF 产品密集公告出现显著溢价交易情况,并警示风险。

" 场外限购导致资金转向场内,进一步加剧了溢价现象。而基金公司主动管控将高溢价产品停牌,抑制溢价。" 托合江指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提醒,部分投资美股的 QDII 溢价率已达 15%,存在较大投资风险。

" 巴菲特已大幅减仓美股,显示其对美股估值高的担忧。投资者要谨慎投资,不要追高一些高溢价的 QDII 产品。" 杨德龙说。

托合江同样建议,投资者警惕溢价率超过 10% 的产品,关注限购状态变化,优先选择有持续申购通道的产品。

曾方芳也表示,当前相关投资风险较大,部分场内产品溢价明显,叠加美股市场波动及潜在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亏损风险。投资者应避免高溢价品种,优先选择限购额度较宽松的产品,同时不宜过度集中配置单一赛道。

限购背后

基金公司解释,限购是为 " 保护持有人利益 "。

对此,托合江分析,基金公司的核心逻辑是防止规模过快扩张稀释投资收益、避免策略容量超载导致业绩衰减。当 QDII 基金因短期市场热点出现大幅上涨时,容易吸引大量短期交易型资金集中申购,申购后若市场回调或收益回落即迅速赎回。基金为应对申购需临时建仓,抬高买入成本;赎回时又需抛售资产,压低卖出价格。这种 " 高买低卖 " 的操作会直接摊薄长期持有投资者的收益。而对于主动管理型 QDII 基金,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往往依赖于特定市场结构、流动性条件或小众资产类别。当基金规模超过策略容量上限时,其超额收益能力将下降。

曾方芳表示,本轮限购的核心原因在于外管局对 QDII 额度设有上限。2025 年以来美股表现突出,资金持续涌入导致部分热门产品额度紧张。

格上基金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全市场 QDII 累计获批额度为 1708.69 亿美元,尽管较 2024 年末增长 30.8 亿美元,但额度分配高度集中于头部机构,导致实际可用额度 " 结构性告急 "。

曾方芳进一步指出,策略容量瓶颈是关键因素。当基金规模超过策略容量上限时,大量资金集中流入会增加调仓难度、摊薄现有收益,基金实施限购旨在保障产品平稳运作和持有人利益。

面对限购潮,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开始转向替代渠道,正在重塑境内投资者的跨境资产配置格局。

托合江介绍,香港互认基金与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凭借额度宽松、产品丰富、无申购限制等优势,正成为日益重要的替代路径。

" 香港互认基金不受国家外汇管理局 QDII 额度约束,管理人可自主扩大规模,是当前容量最充足的海外配置工具。" 托合江说。

对于后续投资策略,曾方芳预计,此轮限购可能延续至 2026 年上半年,因 QDII 额度通常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

" 投资者应分散配置,除美股外也可关注估值合理的港股 QDII,通过定投方式参与限购较松的产品。" 曾方芳说。

托合江补充指出,按往年规律,下次额度释放可能需等待至 2026 年上半年。在此期间,替代渠道分流将缓解部分压力,投资者应优先选择有持续申购通道的产品,关注基金公司的规模管理能力与长期策略。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 QDII 密集限购是基金公司在规模快速增长时,为维持产品运作稳定、保护存量投资者而采取的常规措施。投资者在跨市场配置中需把握节奏,关注产品分化风险,避免仅依据短期行情做出投资决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qdii qdii基金 限购 债券 溢价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