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回应 AI 泡沫,同时称 "GPU 已售罄 "。
近日,英伟达 2026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出炉,这份成绩单再次打破市场预期。截至 2025 年 10 月 26 日,公司单季营收飙至 570 亿美元,同比大增 62%,环比也有 22% 的增长,把市场普遍预期的 548 亿至 552 亿美元区间远远甩在身后。此消息一出,英伟达盘后股价一度冲高超 6%。AMD、台积电等产业链伙伴的股价也跟风走高,给近期略显谨慎的 AI 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份亮眼业绩背后,数据中心业务仍旧是英伟达的 " 增长压舱石 "。
本季度该部门营收达到 512 亿美元,同比增幅 66%,占总营收的比重已接近 90%。盈利能力同样亮眼,GAAP 毛利率稳定在 73.4%,非 GAAP 毛利率微升至 73.6%,每股摊薄收益 1.30 美元,在行业里仍是领跑水平。" 新一代 Blackwell 架构芯片成了市场争抢的‘香饽饽’,所有云端 GPU 库存已告售罄。"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其中 Blackwell Ultra 型号最受追捧。
前段时间,AI 行业接连被电力瓶颈、" 投资泡沫 " 等争议缠身,相关概念股也随之大幅震荡。但英伟达的财报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AI 市场的需求并未降温——无论是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科技巨头在算力集群上的大手笔投入,还是全球范围内雨后春笋般冒出的 AI 初创企业,都在持续推高芯片需求。
" 训练和推理的计算需求持续加速增长,均呈指数级增长。我们已进入 AI 的良性循环。" 黄仁勋在与分析师交流时强调," 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但站在我们的立场来看,实际情况却截然不同。"
对于下一季度,英伟达给出的预期更让市场振奋,营收有望达到 650 亿美元。这份信心,一方面来自 Blackwell 系列产品将全面上市,另一方面则源于对全球 AI 需求持续增长的判断。首席财务官克莱特 · 克雷斯透露,Blackwell 和下一代 Rubin 平台未来几年的潜在营收可能达到 5000 亿美元,其中 Rubin 芯片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逐步进入量产阶段。
英伟达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在大方回馈股东。
在本财年前九个月里,公司通过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已经向股东返还了 370 亿美元现金,目前还有 622 亿美元的回购授权没用完。公司同时宣布,下一季度将向 12 月 4 日登记在册的股东派发每股 0.01 美元的股息,这份稳定的回报也从侧面印证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健康。
不过财报中也没回避潜在的风险。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带来的冲击。黄仁勋近期就透露,受美国出口限制影响,英伟达在华高端芯片市场份额已从 95% 骤降至 0%,由此影响错失了约 500 亿美元的潜在生意。除此之外,供应链紧张、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高盛的研究甚至指出,未来几年电力瓶颈可能会暂时拖慢美国 AI 产业的脚步。
如今的英伟达,早已不是单纯的芯片供应商,而是全球 AI 生态的核心枢纽。登临核心龙头地位,不仅靠硬件性能的领先,更离不开软件生态的支撑——从 2006 年推出 CUDA 架构构建技术壁垒,到现在与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等主流云服务商深度绑定,英伟达的护城河越来越深。
在稳住现有基本盘的同时,英伟达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克雷斯就提到," 实体人工智能蕴含着数万亿美元的市场机会,将是公司下一个增长阶段的关键 "。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