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管财经 4小时前
连希尔顿都自降门槛,酒店会员真要卷疯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酒管财经

这两年,国内酒店市场越来越卷,僧多粥少,抢会员成了国内外酒店集团不得不卷,甚至是必须去卷的一件事。

最近,希尔顿也按捺不住了:新增一个曜钻会员等级,升房券,保级难度大幅降低。

要知道,雅高、洲际、万豪都有过增添会员等级的动作,但希尔顿的会员体系一直十分稳定,这次也是最近几年首次增加会员等级。

放眼本土酒店集团,从锦江荟 " 吃住行游 " 全包,到华住会跨界合作,再到东呈会改成 " 东呈青猫会 ",酒店集团的会员体系更新频率堪比手机系统升级。

卷疯会员体系的背后,既藏着酒店行业存量竞争的新增长点,又暴露了会员权益背后的真实困境。

卷疯的酒店会员体系

总体来看,本次希尔顿会员体系调整主要有三点:

◎金卡、钻卡都更容易达成;

◎曜钻门槛非常高(尤其是 18000 美元的消费);

◎进一步与 " 万豪钛金 / 大使 "" 凯悦环球客 " 看齐;

尤其是新增曜钻的顶级会籍,希尔顿终于补上与万豪 " 钛金 / 大使 "、凯悦 " 环球客 " 这一层级空白。

不难发现,国际酒管集团正在逐步拉开高端会员的差距。

希尔顿荣誉客会升级细则 图源:希尔顿集团资讯中心

对此,有业内人士担忧,随着保级门槛降低,未来希尔顿钻石会员数量会进一步增多,行政酒廊拥挤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打开各大酒店集团的官宣列表,这两年的会员体系升级动作密集得让人眼花缭乱。

锦江成了 " 万物皆可兑 " 的积分权益综合体;

华住跨界联名,死死绑定 " 住 " 和 " 行 " 场景;

东呈集团焕新了会员体系,从原本的 " 东呈会 " 更名为 " 东呈青猫会 "。

据不完全统计,仅 2024 年一年,就有锦江、华住、希尔顿、东呈等超 10 家酒店集团完成会员体系焕新,跨界合作、等级调整、权益扩容成为标配动作。

但这场集体狂欢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存量竞争倒逼拉新成本OTA 佣金抽成让酒店利润三重承压

图源:小红书

员工总在吐槽 " 会员拉新 KPI",商家总在吐槽 OTA 平台。

此时酒店集团们终于意识到,会员不是简单的 " 回头客 ",而是能带来经常性收入的 " 超级用户 "。

与其在公域流量里高价买客,不如深耕私域会员,用体系化权益留住高价值用户。

其次,数字化转型为会员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现在的酒店集团能通过大数据精准捕捉会员偏好,比如知道商务客需要延迟退房,年轻客喜欢跨界联名福利等。

这种精细化运营能力让会员体系从 " 一刀切 " 变成 " 千人千面 ",也让升级有了更多操作空间。

更关键的是,会员体系成了提升经营效率的关键抓手

有数据显示,华住集团会员订单贡献占比超 70%,亚朵会员贡献率也超过了 60%。

对酒店来说,会员的忠诚度直接挂钩商业价值,活跃会员越多,品牌溢价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高。

万豪们的会员越来越 " 水 " 了

但热闹背后,这场会员升级运动已经出现同质化苗头。

当所有品牌都扎堆在同一个赛道内卷,会员体系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模糊,最终变成了 " 换汤不换药 " 的游戏。

国际酒店集团的会员曾是商旅人士的身份象征,如今却面临 " 遍地都是 " 的尴尬。

这次希尔顿各级会员保级标准全部降低 30%,这手笔还是相当大了,以后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希尔顿会籍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新推出的曜钻会员大约对标万豪的大使会员,难度低了 20%。

图源:小红书

社交媒体上关于会员无用的吐槽比比皆是,但这不是某个酒店集团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会员体系看似越来越高端,权益清单越来越长,实际能用得上、用得爽的却没几个。

在诸多吐槽中,最典型的就是 " 权益画大饼 " 现象。

很多酒店集团的会员手册上写满了 " 免费升级 "" 积分兑房 "" 行政酒廊礼遇 ",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充满套路。

在小红书上,有不少万豪白金会员吐槽,自己在入住时,本想利用会员兑换权益,没想到直接被告知 " 没听说过 ",会员权益根本不被承认。

此外,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会员权益难以执行外,会员们还会发现:看似诱人的权益,要么设置了极高的使用门槛,要么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就像橱窗里的奢侈品,只能看不能摸

还有一种普遍的吐槽现象是 " 跨界权益无用 "。为了 " 显得丰富 " 而堆砌的跨界权益,本质上是酒店集团的自我感动,没有击中用户的真实需求,最终沦为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的鸡肋。

最后一种就是会员等级 " 通货膨胀 ",让高端权益彻底变味。

也有某集团会员在社交平台自嘲,特权只剩下退房时那句 " 感谢您作为尊贵的大使会员 ",实际升套率不到 10%。

这种 " 等级通胀 "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会员对品牌的信任度持续下降,一旦发现其他品牌性价比更高,会转头就走。

观察上面吐槽的现象,其实不难发现核心在于:酒店集团搞错了权益设计逻辑,把 " 多 " 当成了 " 好 ",把 " 高端 " 当成了 " 值钱 "。

他们以为堆砌的场景越多、等级越高,会员就越买账,却忘了会员体系的核心价值不是 " 看起来尊贵 ",而是 " 用起来实在 "。

酒店会员 " 死结 " 何解

用户要的 " 不变 ",归根结底是 " 会员专属 " 不要变。

会员制的本质是一个效率机制,用高效、成本集中的方式运营核心用户的产品和营销模式。

未来酒店积分的趋势不应该是越来越 " 水 ",而是要想办法把酒店会员制变为 " 壁垒 ",建立 " 不可迁移价值 "。

第一,精准画像,拒绝 " 一刀切 " 的权益套餐。

不同客群的需求天差地别,商务客、年轻背包客、家庭客的核心诉求注定是不同的。

比如商务客人需要的是快速退房、会议室折扣、洗衣服务优先,而家庭客追求更多的是 " 舒适便捷 ",儿童早餐、婴儿床、亲子游乐设施才是刚需。

酒店集团应该像给病人开药方一样设计权益,而不是搞 " 大杂烩 "。

第二,简化规则,让权益 " 看得见、用得上 "。

很多酒店的会员规则十分复杂,积分兑换、跨界权益有一堆限制条款。

但是温德姆就十分明智,其 " 会员月 " 活动直接推出连住优惠、积分奖励、电影周边福利,权益优惠一目了然。

第三,强化履约,把 " 纸面权益 " 变成 " 实际体验 "。会员权益的价值,最终要靠落地效果说话。

就像万豪实施了优化积分核销补偿方案,让酒店在兑现积分房、升级权益时不亏本金,从而在执行权益兑换时不压缩成本。

第四,场景深耕,打造 " 有温度 " 的情感链接。会员经济的核心不是 " 交易 ",而是 " 关系 "。

图源:首旅如家

首旅如家的 " 彩虹如愿豆 " 机制值得借鉴,会员签到、分享攻略、点赞社区文章都能赚积分,这种高频互动能让会员从 " 消费者 " 变成 " 参与者 "。

除此之外,还有跨界合作也值得关注。跨界合作要精准匹配会员需求,希尔顿与星巴克的联名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住店客和咖啡客的人群高度重合,高频消费场景的绑定能实现双赢。

但如果强行绑定与会员需求无关的场景,比如让商务客兑换预制菜、让年轻客兑换养老服务,只会让权益变得臃肿无用。

还是那句老话:未来的行业竞争,终将回归本质。会员体系的核心从来不是 " 积分多少 "" 权益大小 ",而是 " 信任关系 "。

对酒店而言,忠诚度不是靠 " 低价促销 " 或 " 高等级噱头 " 换来的,而是靠一次次优质的体验积累起来的。

毕竟,对用户来说,最好的会员权益从来不是 " 看起来很美 ",而是 " 用起来很爽 "。

这一点,值得所有酒店集团深思。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希尔顿 数字化转型 kpi 小红书 大数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