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琨随笔 12小时前
那个在厨房给大家炖肉的院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琨随笔,作者:张琨,原文标题:《那个在厨房给大家炖肉的院士,写在季加孚教授当选之际》,题图来自:AI 生成

今早,被一条喜讯刷屏了:季加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中国科学界的至高荣誉,是实至名归的巅峰。看着新闻里那个熟悉的名字,看着那一长串辉煌的学术头衔——著名的胃癌外科专家、引领中国胃癌标准化的先行者、国际顶尖学者 …… 外界看到的是一座巍峨的医学高峰。

但对于我们这些曾在他身边学习、工作过的晚辈而言,那一刻涌上心头的,不仅仅是对 " 季院士 " 的敬仰,更多的是对 " 季大大 " 像家里人完成一件人生大事般的喜悦!

此刻,我想暂时抛开那些光辉的履历,讲讲我记忆中那个有血有肉、充满烟火气的季大大。他是院士,更是我们心中温暖的榜样。

一、异国他乡的那锅 " 内蒙炖肉 "

记忆最深刻的画面,不是在无影灯下,而是在约翰霍普金斯求学时的那间厨房里。

那是一段艰苦的时光。身在异国他乡,学业压力巨大,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像一堵墙,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刻苦学,但浓浓的思乡情也时常让人失落。

春节前夜,大家正疲惫不堪时,厨房里突然飘来了一股久违的浓香。走进去一看,竟然是季大大。他挽着袖子,正忙得热火朝天。

" 都累了吧?今天给你们露一手,尝尝正宗的内蒙炖肉!" 他笑着招呼我们,眼神里满是长辈的慈爱。

那是一锅怎样的肉啊,肥瘦相间,香气四溢,那是家乡的味道。那天,他还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在那个飘雪的冬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季大大亲手炖的肉,咬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听他讲临床上遇到的故事,风趣幽默中传递着他的行医理念。

那一刻,所有的焦虑和思乡之情都融化在那个温暖的厨房里。他让我们明白,一个真正的领路人,不仅能在学术上指引方向,更能在生活中像火炉一样,把大家聚在一起,把辛苦的求学路变成一段温暖的回忆。

二、一碗长寿面里的柔情

季大大是出了名的 " 大忙人 ",日程表精确到分钟。但我没想到,他心里装着一张关于我们的 " 日程表 "。

记得那是一次平常的工作晚餐,大家刚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还在讨论工作上的事情。突然,服务员端上来一碗长寿面,还有一个精致的小蛋糕。

我正诧异,季大大转过头,微笑着对我说:" 生日快乐!再忙也不能忘了日子。"

那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自己都因为忙碌差点忘了这天是我的生日。

作为一名顶级医学大家,每天要处理无数的决策、面对无数的患者,他却能在百忙之中记得一个朋友的生日。那顿饭,我吃得格外香,也格外感动。

还有一次,我出差在酒店里给自己熨裤子,结果把和季大大在美国一起逛街时买的特别喜欢的裤子给熨糊了,给他发微信闲聊时抱怨起自己的技术不好。他说,你的尺码我还记得,刚好我多几条,给你寄来!我当时心都快化了,这么大的专家,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记得我裤子的尺码!!!

他用行动教会了我:医者仁心,不仅是对患者,也是对身边的伙伴。这种对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他传授给我们最宝贵的一课。

三、" 不能赚带血的钱 "

如果有机会听季大大聊医院管理,你会惊讶于他思维的广度。他从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 " 开刀匠 " 的角色里。

有一次讨论医院的发展战略,气氛很热烈。有人提出,凭我们的技术优势,是不是可以适当提高一些服务收费,增加营收。

季大大听完,严肃地摇了摇头。

" 我们不能从医疗服务中谋取高额的利润," 他的声音不大,但掷地有声," 我们要坚持医院的公益属性。老百姓看病不容易,我们必须坚持以高质量、低价格的方式救助患者。"

大家都沉默了,思考着医院生存与公益的平衡。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但不代表医院不能盈利。我们的价值,在于通过平台,为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价值。我们要用技术和数据赋能整个医疗大健康生态,而不是盯着患者的口袋。"

这番话,即使放在今天看,依然充满了前瞻性。他不只是在经营一家医院,他是在守护医学的尊严。他让我懂得,格局决定高度,善良才是医疗的底色。

四、放下手术刀的 " 全科 " 理念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季大大的手术做得精湛至极,在胃癌治疗领域是当之无愧的 " 一把刀 "。按理说,他只需要把手术做到极致就足够了。

但他总说:" 我们治的是‘人’,不是‘病’。"

他极力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坚持为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他常告诫我们,不要做一个只会开刀的匠人,要看到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要提供康复的支持。

" 虽然我是外科医生,但我希望我的患者能得到不仅仅是外科的治疗。他们还需要从生理到心理,从外科到内科,从院内治疗到院前的早筛,到院后的长期康复的支持!"

这种超越专科壁垒的大局观,这种 " 以患者为中心 " 的执着,让无数绝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也彻底改变了我对医生的理解。

如今,季加孚教授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份荣誉,是对他学术成就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的肯定。

但在我心里,最珍贵的画面,依然是他在厨房里炖肉的背影,是他递过生日蛋糕时的微笑,是他谈起患者利益时的坚定眼神。

恭喜您,季院士! 谢谢您,季大大!

您不仅是我们医学道路上的灯塔,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我们会追随您的脚步,做有温度的医者,行有情义的医道。

附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加孚

季加孚,1959 年 12 月生。1982 年获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0 年获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15 年、2022 年先后获英国卡迪夫大学肿瘤学博士、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1990 年起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期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肿瘤学博士后研究。曾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现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肿瘤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季加孚长期聚焦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前沿研究,主导创立以外科为核心的胃癌综合诊疗体系,通过系列原创性研究确立了胃癌诊断及治疗多项国际新标准。通过创建胃癌精准外科新体系,确立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新模式,制定胃癌免疫治疗新策略,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生存。工作获得国内外认可,曾担任国际胃癌学会主席并首次在中国主办国际胃癌大会。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4 项,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 - 保罗 · 杨森医学药学奖,入选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北京学者 " 计划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胃癌 院士 医学 春节 中国工程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