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依然是这个时代最宏大的叙事,没人会否认 AI 的超强能力以及它未来可能会带给我们的革命性改变,但与当初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那些超级应用的颠覆性惊喜相比,我们必须承认: 当下的 AI 应用,惊喜不多。
01旧瓶装新酒
11 月 13 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宣布,微信最终会推出一个 AI 智能体,让用户在微信内部就可以利用 AI 完成多项任务,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意图和兴趣。
同一天,阿里被曝已秘密启动 " 千问 " 项目,且已抽调上百名工程师秘密办公,将全面对标 ChatGPT,加入全球 AI 应用的顶级竞赛。这被阿里内部视为 "AI 时代的未来之战 "。 11 月 17 日," 千问 app" 正式宣布公测。

故事很宏大、场面很热闹,但不难发现:巨头们都是在围绕现有业务做 AI 的渗透和融合,就像一场在自家后院里进行的 " 内卷式 " 升级。
比如被寄予厚望的 " 千问 ",其后续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实现 AI 与阿里各个业务的整体协同。
在 " 晚点 LatePost" 一篇文章中,千问团队在回答 " 阿里消费端 AI 的具体战略 " 的问题时提到:一块是原生应用,即千问;另一块是原本业务的 AI 化。目前,千问团队也已经与淘宝、高德、闪购、支付宝等产品的团队进行联合开发。
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将 AI 能力植入了每一条业务线:淘天引入 AI 导购助手,为用户提供商品推荐;AI 生成商品详情页,降低商家运营成本;智能客服帮助处理售后问题;高德地图加入了智能语音助手,夸克集成了 AI 问答、内容生成、学习助手 ……AI 已经在阿里业务线中无处不在。
与阿里在 AI 上的激进投入相比,腾讯在面对 AI 时表现得相对克制与保守,但细看它的 AI 布局,依然没有跳出 " 围绕核心业务做布局 " 的圈子。
腾讯的 AI 战略围绕其 AI 助手 " 元宝 " 展开,至今已接入数十款腾讯的核心应用:元宝 +QQ 音乐,实现 " 搜歌即听 ";元宝 + 腾讯视频,完成 " 搜 - 聊 - 看 " 一站式观影;元宝 + 小店,实现商品智能推荐、营销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此外,元宝也频繁出现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评论区 …… 元宝已经覆盖腾讯的社交、办公、消费等各个核心业务领域。
没能跳出这个框架的,还有京东和百度。
京东在 9 月份举办的 "2025 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 " 上首次发布 AI 全景图,并宣布在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核心领域推出 AI 深度应用。它的策略非常明确且聚焦,就是用 AI 强化其 " 供应链和物流 " 的核心能力。
百度是国内最早押注 AI 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文心一言是国内大厂第一个发布的生成式 AI 产品,并将其深度整合进其核心业务——搜索,成为其搜索基因的 AI 延伸。百度文库也推出 AI 写作、AI 总结、AI 翻译等功能,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创作和处理文档。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这些巨头们的 AI 叙事里,AI 貌似被当成一种 " 锦上添花 " 的工具,而不是重新定义产品逻辑、用户习惯、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力量。巨头们集体都在做 " 业务 +AI" 的叠加,就像一场 " 旧瓶装新酒 " 的集体狂欢。
做一个或许没那么恰当的类比:就好像马车时代,大家都在研究 " 怎么才能让马车跑得更快 "" 怎么让马车变得更舒适 ",但没人想过去发明汽车一样。
对巨头们而言,将 AI 业务用于已有业务的渗透和融合,毫无疑问是风险最小、阻力最小,但利益更大化的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当这些拥有最丰富资源、最强大技术、最雄厚资金的科技公司都选择将 AI 作为现有业务的 " 增强剂 " 时,还有多少颠覆性的创新可以期待?
0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
移动互联网时代,BATJ 也同样在进行移动化升级——手机淘宝、手机百度、手机京东,且都大获成功。但真正铸造中国科技巨头如今地位的是那些创新,比如移动社交(微信)和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移动阅读和短视频(今日头条、抖音、快手)、新电商(拼多多)、云计算(阿里云)、即时零售(美团)、共享出行(滴滴)、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字节跳动抓住移动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用算法重构了内容分发模式,根据人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地理位置等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它用今日头条和抖音证明了:在移动时代,不是人找信息,而是信息找人。凭借这个模式,字节成为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
我们至今记得 2014 年春节,腾讯掀起一场 " 微信红包 " 战役,彻底颠覆了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让移动支付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为后续中国在移动电商、共享经济等领域全面领先全球奠定革命性的基础。
在拼多多出现前,阿里京东已经 " 双雄并立 " 许久,没人相信国内市场还能再成长出一家综合性电商平台。但拼多多瞄准 " 五环外 " 的人群,用拼团、砍价、分享等适合移动支付、移动分享的全新购物方式,发起对阿里、京东已经成熟的 " 搜索 - 货架 " 模式的挑战,开辟了 " 社交电商 " 的新赛道。2016 年,淘宝也开创了除秀场、游戏直播外的直播电商新时代,让后续跟进的抖音电商、快手电商成为一个个巨无霸。
由大学生创业团队创办的饿了么成为国内第一个外卖平台,一句 " 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 " 的广告,见证了外卖行业的从无到有,改变了中国人的用餐习惯,也改变了整个餐饮行业的经营模式。美团从团购起家,凭借强大的执行力和融资能力,在当年轰轰烈烈的 " 千团大战 " 中存活下来,又火速开启抢滩登陆战役,凭借错位竞争与低端颠覆的竞争策略,用 10 个月时间就走到与饿了么同样的位置,后续实现反超。美团依托外卖业务构建的即时零售商业模式,直到 2025 年依然搅动风云,成为阿里、京东用户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一次 " 打不到车 " 的经历,让滴滴创始人程维看到了 " 打车难和出行效率低下 " 的痛点,他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将闲置的车辆变成可以交易的资源,颠覆了传统的出行模式,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还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新能源汽车等创新,让中国在吃、穿、用、行等方面变成世界上最便捷的国度。
……
很明显,它们都不是简单地将 PC 端业务搬到手机上,不是在做 " 更便宜的淘宝 "" 更方便的餐饮平台 "" 更智能的新闻客户端 "" 更好用的叫车软件 "" 更短的视频平台 ",而是找到了全新的需求、场景和商业模式,并借此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电商)的连接关系,重构了行业的底层逻辑。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跳出了 PC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 " 随时随地在线 " 的特性创造了全新的场景,而并非简单的 " 既有业务 + 新技术 " 的叠加。
03小结
如果对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产品和应用,AI 时代的信息、社交、电商、出行、金融等杀手级应用正在哪里孕育?

在 2025 Inclusion 外滩大会上,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认为,AI 的能力边界其实已经显现," 明年(2026 年)应用肯定会大爆发,所以下一个字节,下一个快手,下个小红书,今年应该已经成立了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