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13小时前
何小鹏:2026年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残酷和血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柴旭晨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在 "ICU" 的小鹏,在过去的一年完成了华丽转身,被外界认为是直接从 "ICU" 迈进了 "KTV"。

尽管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看来,还远没有到 "KTV"。不过," 好起来了 " 是行业内外对小鹏如今状态的共识。

11 月 21 日,小鹏正式迎来第 100 万台整车——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下线。从第 1 台到第 50 万台,小鹏用了 82 个月;而从 50 万到 100 万,仅用了 14 个月。小鹏也顺势跻身百万俱乐部。

前一天,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正式上市,定价 30.98 万元起,比此前 35 万— 37 万元的预售价大幅下调。这也意味着,小鹏为进入 " 一车双能 " 路线,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同时,这款车在续航和智能化方面,也在当前的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据了解,这款车 CLTC 综合续航 1602 公里,纯电续航 452 公里。

在智能化方面,Max 版搭载一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 750TOPS;Ultra 版则搭载三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达 2250TOPS。新车将搭载物理世界大模型第二代 VLA,根据规划,2026 年第一季度,小鹏将先为 Ultra 车型全量推送第二代 VLA,MAX 车型也将在 2026 年全量适配。

这个价格很快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尽管没有具体的订单,但何小鹏在 11 月 21 日透露,小鹏 X9 超级增程上市 1 小时即打破小鹏 X9 历史全天大定数。其中北方地区订单占比过半,Ultra 版占比 79%。

在此之前,何小鹏表示自己 5 次在内部推动增程,原先小鹏在某些地方卖得不好,就跟在地补能不方便有很大关系。并且,小鹏要想走向全球更多市场,补能方式就不能成为掣肘。

X9 只是个开始,在财报会上,何小鹏透露,明年小鹏将有 7 款增程车型。其中,2026 年第一季度,汽车将有 3 款超级增程车型率先上市。这也意味着,明年是小鹏的产品大年。

除了汽车业务,小鹏当前的叙事还有具身智能。在过去的 10 余天,新亮相的人形机器人 IRON 被视为小鹏重估的关键,资本市场也曾用真金白银为小鹏投票。除此之外,小鹏的 Robotaxi 和飞行汽车等业务,也都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在这些加持之下,小鹏的市值一度还超过了理想、吉利等车企。

不过,何小鹏表示," 我很不喜欢看股价,我觉得一颗平常心很重要,造车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同时,我相信真正要做成一家全球的科技公司,要看得更远一点,今天所有的快乐或者痛苦都只是过眼的云烟,只是中间一个过程而已。"

就像是市值的波动一样,以上长远看来都是美好的,但市场总是充满不确定的。

何小鹏自己也认为,当前每一家车企都是战战兢兢的,就像一年前很难想到中国车市现在的变化一样,现在也难以预测未来一年的不确定," 唯一敢确定的是 2026 年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残酷和血腥 "。

何小鹏透露,小鹏当前 " 痛苦 " 的一个事情是 " 明年的 AI 训练费用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数字了 ",而之后怎么办,都是要去思考的。

不过,当前的忧患意识和此前的困境完全不同。何小鹏表示,小鹏当前要在技术、商业、全球化、组织体系能力方面继续加强。这也是在 2022 年小鹏碰到挑战之后,在过去三年 " 做了巨大的变化和调整 " 后得出来的经验。

从纯电到增程,从汽车到机器人,小鹏在百万辆的节点上重新定义着自己的边界。何小鹏的愿景很明确,要将小鹏打造成 " 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

但在当前充满想象的战略布局背后,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梦想与现实,仍是这小鹏必须面对的考题。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等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小鹏汽车 X9 产品负责人李一凡的对话(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经编辑):

问:之前有报道,小鹏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吉利,当然之前也超过了理想,想问一下你的心情怎么样?

何小鹏:第一,我很不喜欢看股价,我觉得一颗平常心很重要。第二,汽车是一场马拉松,叫作 " 永不停止的马拉松 "。我更考虑的是中长线,如何能够不用在这样一场永远在拼价格、品质、性能这三要素里面一种比拼,因为这是基础,但是它不是全部,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不是这样比拼的;它比拼还有其他的因素和元素。

我原来是做互联网的,我一直觉得物理和 AI 会耦合,在今天的汽车领域,物理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所以你不觉得 AI 的价值有太大。但是在互联网世界里面,软件价值基本上是全部,在机器人的世界里面,物理和 AI 可能各占 50% 的价值。所以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将来真正把物理和 AI 组合起来,那个时候可能我们的效益会更好,我们的壁垒会更高,我们的利润会更好。

从某种角度,我相信真正要做成一家全球的科技公司,要看得更远一点,今天所有的快乐或者痛苦都只是过眼的云烟,只是中间一个过程而已。

问:中国科技公司和全球顶级科技公司——这种数万亿美元科技公司估值的重估,你觉得这件事大概到什么样的节点会发生?

何小鹏:我自己觉得有很多时候不要去比。换个角度,在资本市场谁有定价权的问题,这个很多时候是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科技公司,就坚定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你如果做好了,可能到有一天发现估值很接近了,那时候会很开心;如果还有点远,比如差一个汇率或者差一个什么的,你平常心就可以了,真的不需要太去计较,最终我们把事情做好了,别人都会尊重我们,喜欢我们。

问:刚提及明年会进入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请问主销是哪个国家?以及未来计划主销的车型会是哪一款?明年真的有非常多的重磅的 MPV 会发布,为什么小鹏要把这么重要的第一台增程车 MPV 放在年底这个时间段来发,而不是挑选一个更好的时机去做发布?马上过年,很多人赶在年前提车,你们交付怎么样?

何小鹏:我们在海外主销车型是 G6 和 G9,等明年年底大家会看到海外有多款车,G6 和 G9 主要在欧洲还有中东等部分的国家卖得比较好,我们上个月海外卖了 5000 台车,而且我们都是以上险为计算方式;

我发现了一个小规律,中国和海外一样,大城市起码卖 1000 台车、小县城要有 100 台之后,才慢慢有品牌认知度,没有品牌认知度就不好卖。我们在北欧、德法等多个国家,从最开始 0.1% — 0.4% 的新车占有率,一年后快速达到了 1% — 2% 占有率,在部分国家已经达到了 4% — 7%,这是非常开心的事。

问:之前说公司可能在第四季度会实现单季度的盈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从过去一年在 "ICU" 的状态到现在慢慢复苏起来了,这个过程当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刚才也说了,可能我们要长线看待整个公司的发展,你觉得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想要让小鹏持续保持竞争力,最重要的点是什么?

何小鹏:我们刚刚开了财报,如果在财报之前都不敢答,我们盈利的概率是 " 五个九 ",先不敢说百分之百。

在小鹏的体系里面,我们期望有四个能力都要能做好:第一个是技术,第二个是商业;第三个要把全球能力做好,最近的 5 年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非常好的 5 年,再踩晚可能就会失去机会,当然中国的有些公司还是能够创造奇迹的,现在都不敢说满了;第四个要把体系能力建好,在 2022 年小鹏碰到挑战之后,我们在 2023、2024、2025 年做了巨大的变化和调整。

我觉得我们现在通过努力,调整了一些,做好了一点点,但我还是非常兴奋,我觉得 2026、2027、2028 这三年对小鹏是再上大台阶新的一年。

三季度我们大概花了 24 个亿做研发,四季度会更高。实际上,小鹏是一个研发效率特别高的公司,我相信在这么高的单季研发投入情况下,我期望在未来的三年,大家会看到我们进入到从 AI 驱动开始正在进行的,融合的创新里面,涌现出更多的完全不一样的硬软件能力,这是我非常期待的,在那个基础之上,走向全球做更好的商业以及形成更好的壁垒,这是在下半年和未来几年努力的事情。

问:在之前小鹏科技日上,Iron 所展示高度拟人化设计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想了解一下小鹏为 Iron 加入性别特征是出于怎样的设计考量?另外在机器人趋近高度仿生,甚至极度拟人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规避恐怖谷效应,小鹏在这方面是否有系统性的设计、策略或者技术判断?

何小鹏:这个市场上有的(厂家)做的机器人不是人形的,也有人是做人形的,我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对,因为在不同的场景,需要不一样的机器人。

小鹏在人形机器人里面选择一个特别拟人的(技术路线),是因为我们认为(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有很不同的需求,例如数据的需求,场景的需求,用户接受度的需求。我们这次做了有肌肉、皮肤的机器人后,有一个原来没有想到的发现:以前在机器人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几乎没人愿意站在机器人很近的地方,会认为它是一个机器,但当我们把肌肉和皮肤做好之后,连女孩子都敢站得很近,因为你觉得它已经更像你生活中或者将来工作中的一个伙伴,这是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变化。

很快小鹏会进入到机器人量产阶段,我们期望人形机器人能率先切入商业场景,而核心前提是让它具备十足的亲和感,无论是小朋友、成年人还是长辈,都愿意主动与它亲近。

就像我们正在做的 VLM,明年会有拟人的多模态语音(小鹏 X9 的 Ultra 版本也会有 VLM),这个跟机器人是同源的一个系统,能像人一样说出不同的语调声音,当你买了一个机器人后就可以定义它的语音,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

所以换个角度,我们相信也认为全能型,拟人的,安全的人形机器人将来进入到商业、工业和家庭,会成为人类真正伙伴,这是小鹏的选择;我相信其他的形态也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市场应该百花齐放,在不同的道路作出好的产品服务于大家。

问:磷酸铁锂电池今年缺货挺严重,给小鹏 X9 留了多少产能,如果小鹏 X9 爆单了,最终能交付多少?

何小鹏:每个企业都有选择,我们选择的是平台化电芯。电芯就是一个平台化电芯,电芯的产能没问题,因为所有增程的电芯(包括今年这一款 X9,以及明年 7 款的增程)全部都是一种电芯,所以它的电芯是一个产线,都是一模一样往前走的,因此没有这种压力。

问:发布会公布的价格非常炸裂,小鹏 X9 超级增程属于旗舰产品,售价定在 30.98 万起,整体背后思考是什么?会不会亏本?

何小鹏:这个(定价)对我们内部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某种程度上,让我们在做增程时没想到的是,今年整个中国市场的混动都在往下,纯电在往上。

小鹏推出下一代增程,核心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用户(原来开油车以及经常要去远方的用户)以及一些国家 / 地区充电不方便的用户,带去下一代的增程,这是小鹏 X9 超级增程全新的思考,也是我们最终定价的最主要原因。

问:增程定价逻辑跟纯电定价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相对于小鹏 X9 纯电版本,增程版本成本大概是高了还是低了?

何小鹏:纯电和增程体系是不一样的,纯电因为电池比较大,价格是比增程肯定要贵的。这也是过去纯电车型打增程车型很吃力的一个原因,但是我觉得小鹏这次通过纯电的技术进入到超级增程这样的能力是互相得益的。这是我们第一台增程车的定价,在明年会有多款 " 一车双能 " 的车,大家会看到在纯电稳定的体系支撑下,我们的增程车型会有全新的定价逻辑。

问:第一个问题是介绍一下小鹏 X9 爆胎背后一些技术;第二个问题,内部是从哪些维度来划分 " 一车双能 " 的策略,比如哪些车是纯电,哪些车是纯电 + 增程,或者全部都是 " 一车双能 "?

李一凡:本次推出的爆胎稳行技术,核心出发点聚焦于高速、山路等用户易遭遇安全威胁,且人为干预可能进一步提升危险系数的场景。所以这次我们在整个技术层面做到智能底盘域的配合,里面包括整个电驱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同时整个下弯的过程当中,车辆本身 ESP 系统稳定地工作,这是多方面系统集的融合,是智能底盘域的一个融合。

第二个关键点是,它的信号取的精度够不够快,够不够准。实际上,我们在轮胎里面布置非常高精度的传感器,对胎压的识别,对轮胎高度的识别,响应速度非常快,信号源过来得快,处理得快,多域的融合就很容易做到对于安全 AI 的再加持,大概技术上是这样的。

何小鹏:对于产品规划暂时不能回答。我想说的是," 一车双能 " 代表(小鹏汽车)将来有适合的车都会有双能,同一个外形、一个类型,但是不同的能源。但是有些车因为底盘的原因、需求的原因不适合,因此从需求上就把它取消了,但是大部分车都会是 " 一车双能 "。

问:小鹏 X9 增程版芯片全部是 Max 和 Ultra 都是图灵了,小鹏 X9 纯电的 MAX 版还是双 Orin,有没有纯电版切换到全系图灵的时间节点?包括小鹏是不是从 X9 增程之后,以后就会告别英伟达,全系就用自家的图灵芯片?

何小鹏:第一,英伟达一直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所以将来大家还会看到,我们还会用很多英伟达的芯片;第二,我们后面也会逐步在不同的车上有图灵的一些切换,到时候等那辆车才能看到具体的节奏。

问:小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工作点,想请问一下小鹏对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具体的市场拓展计划吗?包括泰国。

何小鹏:我们在泰国、马来西亚今年都在做布局,我们也期望明年在更多的国家里面会有更深度的布局,不光是车,甚至有可能跟供应链等其他相关,我们还是蛮期待中国更多好的汽车能够进入(这两个市场),整个亚洲都能卖好。

问:现在因为是 11 月,马上将要迎来 2026 年,你认为明年车市会不会发生什么颠覆性的变化?对明年车市格局有没有什么预判?

何小鹏:我觉得每一家车企,谁都是战战兢兢,我们坚持行稳致远。一年前我们很难想到,中国车市现在的变化,一年后也很难想到,我觉得变局特别多。特别在智驾里面,会不会从明年开始初步看到(自动辅助驾驶)iPhone4 时刻的到来;唯一敢确定的是 2026 年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残酷和血腥。

补充:之前有一些车企 CEO 也说过,未来 5 年内可能会只存活几家头部,现在也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其实大家虽说都很艰难,但是都还活着。

何小鹏:在互联网因为有网络效应,很容易见谁赢谁败。汽车没有这个,起码目前没有。

汽车市场是一个更大和更持续存在的市场,而且它影响了大量的供应链和生态企业,所以我刚才一直都告诉我们内部的同学,这是一个长期的马拉松,甚至叫永不停止的马拉松。

我自己觉得它(挑战节点)会分级、分类。我认为在硬件的时代里面,第一、第二、第三阵营都可以找到足够的存活点;但是在硬件 + 软件的时代里,会加入刚才讲的互联网的一些效应,这个时候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会越拉越远,越跑越远。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个痛苦的事情是:明年的 AI 训练费用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数字了,那后年怎么办,大后年怎么办?因此,我们会考虑 3 — 5 年的逻辑,要多大的收入,多少的利润才能够支持这么大的投入,我用什么样的方式降低投入且保持竞争的优势,这些都是要提前去思考、研究的。所以,正因为有很多的变化因子,所以我还是觉得 2026 年(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精彩,更残酷和更血腥。

问:我们在工信部已经查到小鹏的 G7、P7+,现在上市的 X9 都是有超级增程版本,后续超级增程版本和纯电版本会怎么定义这两个序列的差异化?

何小鹏:刚刚讲的纯电,或者叫 " 一车双能 ",我们的逻辑还是根据整个新车 / 平台 / 客户的需求,没有一刀切,说全部做或者全部不做,或者什么(版本)一定做或不做,没有这样的逻辑。所以明年我们会有多款增程车出现,我觉得不用追求(这样的)逻辑和规则。

问:在小鹏的用户交流群里面有一个对你称呼的三种变化,一开始称你是何小鹏,现在叫小鹏总,我也看到有人叫你鹏神,我觉得这三种变化是用户对小鹏汽车一种期待值的变化,你怎么看待和回应这种期待值?另外我很好奇,这三个名称你个人最喜欢哪个?

何小鹏:我还是最喜欢叫我 " 小鹏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鹏 何小鹏 芯片 图灵 机器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