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宣布关停整合旗下部分 App,包括信用卡 App、直销银行 App、生活服务类 App 等。根据今年 8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情况通报(2025 年第 1 期)》,2025 年 1 月至 6 月,备案 App 注销 75 款。
一直以来,各类银行 App 在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的同时,也出现了数量庞杂、功能重复和部分 App 活跃度低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艾瑞咨询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5 年 H1 中国手机银行 App 流量监测报告》显示,2023 年以来,手机银行 App 用户黏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 4.93 分钟跌至 2.70 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 4.54 次降至 2.86 次。
各种银行类 App 不仅让一些用户抱怨 " 占内存 ",低活跃度 App 也增加了银行的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每个 App 都需要有专门的开发、运营和维护团队,其收集的客户信息也需要严格管理,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开支。
除缩减开支外,关停整合各类 App 也是银行基于监管导向和风险管控的需要。去年 9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现在,市场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银行 App 的 " 多 ",并不一定就意味着 " 好 "。不难理解,多家银行的关停整合举措是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整合资源的体现,有助于银行实现 " 一站式服务 ",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此外,将多个 App" 化零为整 ",也有助于集中相关资源,提升用户数字化使用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当然,银行 App 告别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发展,绝不能 " 一关了之 "。在关停整合旗下部分 App 时,银行应该规范移动应用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筑牢信息风险防线;要加强 App 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关停整合的 App 做好用户告知和迁移维护等工作,防范数据泄露;要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合理控制数量。
总之,银行 App 关停整合,少的仅仅是数量,安全绝对不能少;减的仅仅是功能,服务绝对不能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应该立足于自身定位,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行同类同质业务需求整合,满足适老化、未成年人保护等多元化要求,全方位优化用户体验,真正做到用心服务。
一方面,要在 App 端精细化运营,积极创新应用场景,联动消费、养老、理财等实用板块,打造 " 金融 + 生活 " 生态;另一方面,要结合数字技术,活用 AI 技术,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跃迁,实现用户与银行的情感连接的高阶目标,让用户体验到更温暖、更具特色的金融服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