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佳
一周连下 3 城,史上增长最快的 AI 应用诞生了。
11 月 17 日,阿里启动 " 千问 " 项目,基于全球性能领先的开源模型 Qwen3 推出千问 App;11 月 19 日,千问 App 上线仅两天便冲入 App Store 免费总榜前三;11 月 24 日,千问 App 公测一周下载量突破 1000 万,成为增长最快的 AI 应用。同日,阿里巴巴港股盘中涨幅一度逼近 6%,带动港 A 两市 AI 应用概念股上攻。
表面看,这是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背后却是阿里十六年 AI 底层体系第一次向 C 端打开。阿里云的算力底座、达摩院的研发积累、全球超 6 亿次下载的 Qwen 开源生态、跻身世界前三的 Qwen3-Max ……阿里技术体系的水位已经积蓄到临界点,只差一个真正触达大众的入口,千问 App 把这道闸门打开了。
放在行业视角看,DeepSeek 的落地激起全民对 AI 的兴趣后,大模型竞争也正式从拼性能进入拼应用段。阿里选择在此刻,将自身的云计算、大模型与生活服务生态打通,通过一个 " 会聊天、能办事 " 的 AI 助手,把技术红利直接送到用户手中。
随着千问 App 的爆发,中国 AI 应用层竞争已经吹响第二轮冲锋号。

十六年 AI 长跑
如果说千问 App 是一场面向大众的突破,那么真正支撑这场突破的,是阿里在 AI 领域长达十六年的系统性投入。
这条链路的起点,是 2009 年成立的阿里云。十六年来,阿里云从一朵 " 试验云 " 成长为亚洲第一、全球前四的云计算平台:覆盖全球 29 个地域、92 个可用区;AI 算力一年提升五倍,AI 存储增长四倍;灵骏集群支持超 10 万卡并行训练,搭配 800Gbps 高性能网络,构成了中国规模最大、全球领先的 AI 基础设施。
今年 2 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 3800 亿元扩建 AI 基础设施,并提出到 2032 年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扩大十倍的目标,这相当于为未来十年的 AI 演进提前铺好了主干道。
在这块底座之上,长出了阿里的技术心脏:千问 Qwen 大模型体系。从 2017 年达摩院确立 AI 为核心战略方向,到 2018 年启动大模型研发,再到 2021 年推出全球首个十万亿级参数模型 M6,阿里的技术路线始终紧跟国际前沿。
而真正带来质变的,是 Qwen 的全面开源。从初代到 Qwen3 系列,参数覆盖 0.5B 至 480B 全尺寸,能力延伸至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性能持续刷新开源模型上限。如今,Qwen 已开源超过 300 个版本,全球下载量突破 6 亿次,衍生模型超 17 万个,被开发者称为 " 源神 "。

而在硅谷,Qwen 是多家创业公司的首选基座。亚马逊用人形机器人训练依赖它,Airbnb CEO 公开表示 " 大量使用 Qwen",OpenRouter 平台上其市占率一度达 12%,跻身全球前四;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多次强调:"Qwen 已占据开源模型的大部分份额。"
更重要的是,阿里是全球极少数能实现 " 云—算力—芯片—模型—生态 " 全链路打通的公司,这意味着模型迭代更快、落地成本更低、规模化能力更强,整个系统能在内部形成闭环加速。
目前,Qwen3-Max 已进入全球前三,推理模型 Qwen3-Max-Thinking 在 AIME 与 HMMT 数学测试中实现双满分,是国内首个达成此成就的模型。斯坦福《2025 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已缩小至 0.3%,其中 Qwen 的贡献位列全球第三。
这些信号共同指向一个事实:阿里的 AI 技术势能,已经抵达临界点。过去,这套能力像水电一样默默供给企业和开发者;今天,它终于以一个 App 的形式,流向普通人。千问的爆发,正是这套体系首次面向 C 端的大规模外溢。
会办事的 AI
千问 App 的落地,是阿里全面发力 AI-to-C 市场的象征。阿里的真正优势,从来不只是有一个强模型,而是拥有一套能让模型真正落地生活的庞大服务体系。
回顾其路径,阿里走的是一条与谷歌极为相似的技术演进路线:先用 " 十年磨一剑 " 的姿态构建底层能力,再以一个标志性产品面向大众兑现价值。就像当年谷歌依托搜索与安卓积累 AI 势能,最终通过 Gemini 完成 C 端整合,阿里也选择了同样的节奏。
十六年深耕云与模型,如今借千问走向前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沉淀了中国最丰富、最立体的业务场景:电商、支付、地图、本地生活、出行、订票、办公、学习、健康……这些场景高频、实时、链条复杂,恰恰是让 AI" 做事 " 的土壤。
正因如此,千问不是一个只会聊天的产品,而是一个 " 会聊天、更能办事 " 的个人 AI 助手。它的核心差异,在于模型背后站着一整套可调用的服务生态。
这种办事能力在千问 App 公测期已初现端倪,比如自动生成几十页 PPT 和结构化报告、从多篇论文中提取关键结论、对装修报价进行比价分析并给出建议、识别鞋款后直链购买解读体检报告并提示下一步检查方向等。
更关键的是,这种能力将迅速外溢。未来,地图导航、外卖点餐、差旅预订、电商购物、文档协作、学习辅导等场景将陆续接入。AI 将不再只是回答问题,而是完成任务。
这正是阿里所定义的 AI 第二阶段:从内容生成迈向辅助办事的 Agent 时代。
对行业而言,这带来的不是零和博弈式的存量竞争,而是全新的增长空间。当 AI 能跨应用自动执行任务,碎片化需求将被重新整合;当 AI 能理解意图并一站式响应,服务链路将迎来效率跃迁;当生态被 AI 彻底打通,产业将获得此前无法想象的扩展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千问 App 既不是阿里生态的附属品,也不是模型的前端界面,而是一个全新的入口,一个连接技术势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执行层。它让阿里的大模型真正有了能办事的场景,也让整个行业第一次看清:AI 应用层的新增量,从何而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