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财经 11-24
快手手里,还剩几张能打的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快手走到今天,局面确实不轻松。

又到财报季,快手把第三季度的成绩单摊在桌面上。表面上确实挺亮眼:营收 355.5 亿元,同比增长 14.2%;净利润调整后是 50 亿元,同比增长 26.3%。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看财报不能只看标题。真正关键的东西,往往藏在增速放缓的曲线和跟同行的对比之中。把这份财报放在放大镜下一看,光鲜的增长背后,其实是三个挺扎心的事实:

直播电商的基本盘正面临增长瓶颈与信任考验,增速被抖音拉开差距;AI 故事虽有进展,但与 Sora2 等国际一线产品相比,体验仍显一般;海外市场收入再度下滑,战略方向在摇摆中模糊不清。

与高歌猛进、全面开花的同行相比,快手手里可打的牌,确实不多了——它像一位步入中年的职场人,虽仍有稳定增长的收入,但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疲态。

基本盘里的 " 增速隐忧 "

快手的核心业务,表面稳,其实不然。

这份财报里,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和内部矛盾,比数字本身更值得细品。环顾四周,同行仍在高速奔跑,而快手能依赖的高增长引擎,似乎越来越有限。

快手的营收主要来自三大块:线上营销、直播和其他(包含电商)。

今年三季度,快手的线上营销收入为 201 亿元,同比增长 14%,占总营收的 56.5%,占比最大,但跟往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掉下来了。(2023 年为 26.7% ,2024 年为 20.0%)

直播收入是 96 亿元,同比只涨了 2.5%,增速明显低于公司其他主要业务板块,意味着爆发性增长阶段已经过去。

这头曾经的 " 现金奶牛 ",现在看着有点挤不出奶了。

更要警惕的是,直播业务正从过去的增长引擎,变成要靠各种新玩法维持现状的 " 守成 " 业务。

看看快手最近在 AI 礼物、虚拟主播这些创新上的投入就懂了,说白了就是想给越来越疲软的打赏模式打一剂强心针。

但问题是,这些花活儿真能救场吗?我看悬。

更悬的是监管风险。今年 9 月份,国家网信办就因为泛娱乐化问题直接点名了快手。这一拳,打在了内容生态的软肋上。过度娱乐化短期很爽,长期伤身,还会一直被监管盯着。

直播业务的未来,真不在于搞更多花哨的虚拟礼物,而是得从 " 秀场模式 " 真正升级成 " 内容服务模式 "。比如,在知识付费、在线教育这些场景里,找找新机会。

快手其实有底子,2024 年平台泛知识视频年发布量高达 1.9 亿条,泛知识连麦直播场次达 491 万场,日均搜索量 1.2 亿次。这说明快手用户有强烈的学习需求,把直播间变成学习场、技能培训室,比单纯耍乐子有前途得多。

老靠着娱乐老本行吃饭,迟早坐吃山空。

再看快手电商,三季度 GMV 3850 亿,数字是挺唬人,但业务质量让人担心。

今年 9 月,市场监管总局对快手旗下的 " 成都快购 " 立案调查,这家公司主要负责运营 " 快手小店 ",提供供货商、服务商和直播基地入驻等服务。

行业在狂奔的同时,快手电商似乎没有把控好商品品质。信任电商,如果没了信任,就只剩下电商了,而那片红海早就杀疯了。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用户的消费更多是被内容激发,而不是主动搜索时,平台的推荐算法、商品质量、服务靠不靠谱,一起构成了更复杂的竞争壁垒。

而且横向一对比,更扎心。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抖音电商前十个月 GMV 增速超过 30%,全年要冲 4 万亿。快手电商的体量和增速,明显被抖音电商甩开了一大截。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用户增长放缓了。今年三季度快手月活 7.31 亿,同比增长 2.4%,跟 2023 年和 2024 年同期 9.4% 和 4.3% 的增速比起来,明显放缓了。

再看看抖音,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5 年 9 月其月活为 9.36 亿,过去一年增速还保持在 14.7%,无论是月活体量还是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快手。

用户天花板的逼近,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必须面对的终局。增量消失,存量厮杀开始,平台的运营逻辑必须彻底转向,如何在维持社区健康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精细化地提升单用户价值,这是一道难题。

快手能否答好,关乎其基本盘的稳固。

AI 故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灵 AI 是这份财报里最亮眼的部分,也是快手现在 " 全村 " 最大的希望。

但可灵这点光,目前还照不亮快手的未来。当同行在 AI 领域多线布局、全面开花时,快手能倚重的似乎仍只有可灵这一张牌。

今年第三季度,可灵收入超过 3 亿元,看着还行,但一季度是 1.5 亿元,二季度是 2.5 亿元,环比增速其实也在放缓,而且其在总营收里只占 0.8%。就算按照快手所表示的,要把年目标调到 10 亿,在千亿年营收面前,也就是个 " 盆景业务 " ——好看,但不顶饱。

放眼国内 AI 战场,已是烽烟四起,可灵面临的是各大厂的全线竞争:字节的即梦 AI、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 个个都是重兵投入。

最近,阿里接连发布面向 C 端的 AI 产品 " 千问 " 和 " 灵光 ",尤其是 " 千问 " 首周下载量突破 1000 万次,超越 ChatGPT、Sora、Deepseek,刷新了全球 AI 应用的增长记录。

相比之下,快手目前在 AI 领域能拿得出手的、有市场声量的,主要还是可灵。

但牌太少,容错率就很低了,能抓住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快手在推动 AI 与核心业务结合上,动作并不慢。问题在于,目前的融合更多体现在工具层面,还没能重塑业务逻辑或创造决定性优势。

可灵被许多人视为 " 中国版 Sora",被寄予厚望。 这也使得外界自然会用它和全球顶级的 Sora 去比较。必须承认,可灵本身并不差,其 2.5 Turbo 模型甚至在知名测评机构 Artificial Analysis 的榜单上拿过全球第一。

但把可灵与 Sora2 这样的顶级同行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这种差距不全在技术参数,更在产品定位和用户体验。Sora2 凭借 " 免费 + 社交 " 的模式迅速出圈,上线 5 天下载量就突破百万。它让用户能用自己的虚拟形象和朋友合拍视频,强调互动和好玩,门槛极低,增强了出圈爆火的概念。

OpenAI 为什么非要让 Sora 做社交平台呢?答案很简单:这是 OpenAI 从 " 单一对话工具 " 向 " 生态化社交平台 " 的战略转型。

通过打造一个能互动的社交平台,OpenAI 能把 " 模型能力→用户场景→商业变现 " 整个链条串起来。这个布局不只是功能扩展,而是对 AI 产品增长逻辑的深度优化。

而可灵更像一个专业的创作工具,虽然画质和控价能力在提升,但对普通用户来说,生成视频仍需调试参数,学习成本高,社区也更偏向技术交流,社交能力较弱。

说到底,在 AI 视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 Sora2 已经证明了社交的价值,现在就看可灵能不能发挥快手的传统优势,在专业和大众之间找到平衡了。

最让人担心的,是可灵团队的稳定性。

今年 8 月,快手副总裁、可灵 AI 技术负责人张迪的离职,以及其在 B 站和阿里之间的辗转选择,反映出 AI 领域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技术快速迭代的 AI 赛道,人才流失可能直接影响产品的演进速度和质量。

说到底,实验室的测试分数衡量的是技术参数,但用户需要的是好用、易用的产品。

可灵在技术指标上可能表现不俗,但在用户体验、社交功能和生态建设上,还需要向行业领先者多学习。

在这个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技术再先进,也要让用户用着舒心才行。

海外业务:从开拓到守成,战略收缩了

海外市场曾经是快手的星辰大海,如今也在显露颓势。

今年第三季度,快手海外收入降到 11.54 亿元,同比下滑 13.3%,虽然经营亏损收窄到 6400 万元,但也结束了今年前两个季度连续盈利的态势。

快手出海的核心问题,不是不够早,而是不够坚决。

2017 年就进军巴西的快手,可以说是中国短视频出海的先行者。截至 2024 年,快手在巴西拥有超 6000 万月活用户,覆盖了近 30% 的巴西人口。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稳定在 75 分钟以上——这份用户基本盘的数据,表面上依然亮眼。

然而,竞争的裂痕正从这片看似稳固的基业下出现。今年以来,巴西成为全球跨境电商的必争之地,竞争格局已发生颠覆性变化。真正的威胁不在于用户增长是否见顶,而在于快手辛苦培育多年的市场和用户,正在被后来者以更凶猛的商业化手段快速 " 收割 "。

TikTok Shop 是其中的强劲对手。据墨腾创投数据,自今年 5 月正式入场巴西,TikTok 电商仅用四个月便实现指数级增长,9 月 GMV 达到 4613.5 万美元,较 5 月刚入局时暴增 45 倍。

这种速度,已不是追赶,而是对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还有阿里速卖通的强势崛起。在今年的海外双十一,速卖通巴西站创下 2013 年开站以来的单日成交最高纪录,并一举超越亚马逊、Temu、美客多等平台,登顶苹果 App Store 巴西购物类应用榜首。

快手在巴西现在面临的,是典型的两面夹击:

TikTok 凭借内容生态和病毒式传播,无缝衔接了电商交易;速卖通则依托阿里系的供应链能力,直接切入交易本质。而快手,却被困在了中间。

出海的挑战不只是商业策略的选择,更是组织能力的考验。

快手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待在西二旗是做不好国际化业务的 "。这句话道出了出海业务的本质——在陌生的市场做本地化经营,从来就不是个容易的过程。

截至目前,快手国际化业务的负责人换了四次:从最初负责的刘新华,到创始人程一笑亲自带队,再到 2020 年原滴滴副总裁仇广宇加入,再到 2022 年,快手原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马宏彬。

每换一将,就换一套打法。 这种频繁的战略摇摆,让前线将士无所适从。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的组织架构稳定得多,投入也坚决得多。

如今的快手海外,陷入了一个典型的战略困境:进,怕亏;退,不甘。激进扩张可能重蹈亏损覆辙,保守经营又挡不住对手的猛烈攻势。

说到底,快手的海外困境,本质上是战略定力的缺失。它既难以像背靠大厂的玩家不计成本地投入,又难以像真正的本地化公司那样深入腹地。在需要 all-in 的时候选择了试探,在需要耐心的时候又急于求成。

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快手在海外可能很难讲出漂亮故事。

结语

说到底,快手现在挺尴尬的。

基本盘增速掉队,AI 还是个需要养着的 " 盆景 ",海外市场更是面临同行挤压。它现在最纠结的,就是到底要稳稳当当地赚现在的钱,还是豁出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这个选择,比财报上的数字重要得多。是甘心做个赚钱但不再性感的公司,还是敢在关键地方下重注,决定了快手最终能走多远。

时间,已经不站在它这边了。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会在每周留言点赞前三名(统计周期为 7 天)的评论中选出 1 位网友,送出德鲁克管理书籍套装一套。

原创文章转载、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值班编辑 "

▽ " 点赞 " 是喜欢,

" 在看分享 " 是真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快手 抖音 职场 成绩单 核心业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