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19小时前
用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曾国藩5句话说透:管理的尽头是通晓人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箴言鉴 Author 以言为镜

用人决定成败,曾国藩用 5 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用人之道,也是他因人成事的智慧。

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说:"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主要考虑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职位要求什么。"

这跟曾国藩的实践智慧,可以说不谋而合。

在管理团队时,如何甄别人才,运用策略、把握分寸?

可以说,用人之道决定了事业的格局和成败。

曾国藩这 5 句话,为我们诠释了用人的智慧:

第一句: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

就算有贤能的人才,如果不能根据当下的实际需要,其作用还比不上一个普通人。

曾国藩这句话告诉我们,用人的适用性要高于优秀本身。

这是一种务实的人才观。

人才的价值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具体的事情、环境和实际需求而言。错配的高材不一定能帮你成事,甚至还可能帮倒忙。

这就要求我们在用人时,避免盲目追求顶尖,而应该寻求匹配。

对个人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适合你的,才能真正成就你

第二句: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判断一个人才能的高下和发展潜能,可以观察他的志向和兴趣所在。

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其格局上限,而兴趣是其内在的驱动力。

一个志趣高远、心有大志的人,就算暂时能力不足,也具备更大的成长潜能。

我们在评价他人或者规划自我的时候,不仅要看当前的水平,更要关注自己的驱动力。激发高远的志向,引导自己的驱动力,这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成就的核心。

第三句:本强示弱者多胜,未弱示强者多败

本事强大而表现柔弱的人,往往能够获胜;而本事不大却整天虚张声势的人,大多会失败。

这句话揭示了 " 守拙与示弱 " 的深刻韬略。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是否张扬,而在于内在的深厚储备,以及关键时刻的精准发力。

收敛锋芒,积累实力,避免过早暴露底牌或盲目硬碰硬。低调和谦逊,往往是更高明的进取策略。

第四句:苦心护诸将,小心事朋友

要用心良苦地爱护和维护自己的部下或团队成员,要小心翼翼、真诚恭敬地对待朋友。

曾国藩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领导团队还是经营人脉,核心在于用心与小心

用心能够赢得他人死心塌地的追随,小心则能够建立长久稳固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人心是最大的生产力,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精心耕耘。

第五句: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

过分追求清高自赏会损害仁爱之心,显得不近人情;过分追求和顺奉迎则会损害正义原则,显得没有立场。

曾国藩这句话道出了修养的中庸之道。

他告诉我们,任何美德一旦过度,就会滑向它的对立面。

关键在于把握分寸,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智慧。

他警示我们,做人既不能孤芳自赏、脱离群众,也不能一味圆滑、没有原则,而是要坚守底线并包容通达。

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通情达理又立场分明,这才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纵观曾国藩这五句话,他为我们描述了一套从甄别选用、待人接物,到最终臻于修养境界的完整体系。

它始于实事求是的标准,注重内在的驱动力和志趣,善用高明的策略示弱,付诸真诚的行动,护持团队成员,最终成就圆融的中庸之道。

曾国藩这 5 句话对我们如何识人、用人、做人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在于实事求是,最深的谋略在于藏锋守拙,最高的修养在于恰到好处

更多名人成事智慧解读,点击下方卡片关注一下↓↓↓

曾国藩:成大事,靠的不是人脉,建议你读读这 5 句话!

世界如此艰难,你要内心强大!曾国藩 5 句话,让你脱胎换骨!

曾国藩 5 个改命金句,背下来,让你受用终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曾国藩 the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