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8小时前
定格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文学青年奋斗群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松花江的冰层下,总藏着奔涌的春意;冰城哈尔滨的老巷里,曾镌刻着一群文学青年的滚烫足迹。日前,我省著名作家、诗人肖凌创作的长篇小说《一江春水半江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亲身经历为底色,为我们铺展开一幅上世纪 80 年代文学青年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坚守的壮阔画卷。

《一江春水半江冰》叙述了一批有着共同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从校园到社会的成长故事。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过清贫的、未来不可预知的生活,还是向自己之前鄙弃的金钱和物质投降,走向经济的大潮?因为性格、选择的不同,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种种挣扎和坚持当中,可以看到在生活的春水里,这些坚硬的冰是如何让时代听见自己的声音的。作品带有上世纪朦胧诗派的特点。诗意人生与世俗社会的混沌组合,青春意气和无聊萧索的细腻书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超现实主义的当代风景。

肖凌出生于文学世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集、书法作品集。文学及书法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肖凌在黑龙江省文联大院长大,当年那里住着哈尔滨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从小就在文化的浸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教育,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成员。

著名作家张抗抗认为,该书表现了几位青年诗人如一江春水般奔腾的生活激情。晶莹透明的冰,是被禁锢与被锁住的水。待到冰消雪融时,解锁的冰河,迸发出自由的本性。开江轰鸣的冰排,带着冲击旧世界的巨大力量,欢畅而沉重地奔流而去。

《一江春水半江冰》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印记。它让我们看见,哈尔滨的文学青年们如何以文字为炬,在黑暗中求索,在变革中坚守。他们的故事,是属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燃情记忆,更是文学永恒的魅力所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群人,愿为心中的热爱,做那永不融化的 " 冰 ",在岁月的春水中留下不朽的回响。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编辑:刘奕萱

相关标签

哈尔滨 文学 书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