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末冬初,天干物燥,光伏电站防火也愈加重要。据研究数据统计,热斑效应是诱发电站火灾的首要风险,在火灾事故中占比约 35%-40%。当组件被枝叶、灰尘等阴影遮挡或电池片损坏时,局部电流过高将引起组件面板温度快速升高,一旦达到可燃物燃点,电站火灾将一触即发。
什么是热斑?热斑诱发起火如何发生
在光伏电站领域," 热斑 " 一词被大家高频提及。它指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发电状态的光伏组件,其串联支路中被遮挡或有缺陷的区域被当做负载,消耗其他区域所产生的能量,导致局部过热,这种现象就是光伏组件的 " 热斑效应 "。具体来说,就是当组件表面被鸟粪、树叶等阴影遮挡,或其二极管因损坏或虚焊无法启用,就会导致组件过热诱发起火。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户外应用环境复杂,一些燃点较低的易燃物如泡棉(100 ℃)、絮状物(130 ℃)、干枯杂草(130 ℃)、木屑(150 ℃)等,常会被大风刮拂到组件表面。当遮挡形成后,一些组件的热斑温度会快速上升,这就为易燃物的起火创造了 " 绝佳 " 条件。而另一种情况同样让人忧心,组件的旁路二极管具有单项导通的特性,当组件二极管出现虚焊或者短路时,热斑温度持续上升将导致组件发生脱层、灼烧、爆件等现象,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组件热斑的温度控制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终端客户的人身和经济财产安全。
为 " 热斑 " 降温,隆基 BC" 弱导通 " 设计为电站安全护航
热斑 " 能量 " 如此之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目前,常规组件解决热斑问题的方式是在电池串层面设置旁路二级管,组件被遮挡达到一定条件后,旁路二极管启动将整串电池短路,避免组件整体失效。这种设计对于遏制组件烧毁有一定作用,但同样会让组件发电能力出现大幅下降,影响终端整体收益。隆基 BC 二代组件的 " 弱导通 " 设计,让 " 热斑 " 焦虑不再成为问题,该设计使每片电池可独立控制电流通路,当单片电池被遮挡时,受阻电流能够自主绕行,并通过分流设计,无需启动组件旁路二极管即可实现电流重组,实现了电池片级别的精微控制,在有效降低热斑温度的同时,极大程度减少功率损失,并降低了组件失火风险。

T Ü V 莱茵近期的实测数据也充分印证了隆基 BC 技术 " 弱导通 " 的优势:在相同遮挡条件下,TOPCon 组件局部温度超过 160 ℃,而 BC 二代组件的局部温度升高至 100 余℃,相比 TOPCon 组件最高降低热斑温度 77 ℃,显示出卓越的热斑风险控制能力。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跑步向前,市场对电站的长久安全与可靠性需求也愈加迫切。隆基高效 BC 技术以强大而巧妙的创新设计 " 消解 " 了组件热斑高温风险,为终端电站全生命周期更高增益提供了坚实保障,是品质电站建设的价值首选。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