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了解从松江新城到人民广场不同路线的通勤成本,让灵光给我做个通勤方案,包括自驾、打车和地铁,油费也要算进去。"11 月 18 日,蚂蚁集团的 AI 助手——灵光 App 上线,这几天,类似的分享就已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 试了一下,比一般的 AI Coding(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软件开发的技术体系)要快,UI(用户界面)也简约。" 一位程序员在社交网站上如此评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种通过移动端用自然语言快速生成小应用的方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应用开发的技术门槛与时间成本,还让普通用户得以参与到应用创造中。
当下,让 AI 应用走入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争相角逐的目标。蚂蚁灵光 App 刚刚上线,就展现出强劲势头,对于面向 C 端用户的 AI 应用领域而言,很可能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今年以来,蚂蚁集团已发布 AI 医疗管家 AQ、布局具身智能灵波科技,蚂蚁百灵大模型也跻身了万亿参数模型阵营。而灵光 App 的推出,展现了蚂蚁集团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能力。
灵光 App 热度持续高涨
近几天,全模态通用 AI 助手——灵光 App 热度持续高涨。上线首日突破 20 万次下载,上线两天下载量突破 50 万次,上线第三天下载量持续攀升。
" 审美太好了,每个截图都像杂志一样 "" 查信息太方便,内容被高度总结且展现精美 " ……诸如此类的用户评价频频出现。
打开灵光 App,在对话框语音给出指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机测试了其生成小应用的多种玩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灵光 App 内用语音输入 " 我想在一个月内背会初中一年级单词 ",大概一分钟后,便生成 "30 天背完初一单词作战地图 ",不仅包括了核心目标、阶段作战计划、三维记忆法、每日执行清单以及实战工具推荐等,还给出了一个名为 " 单词记忆规划师 " 的 AI 应用,按设定选择每日学习时间、记忆难度系数等个性化参数,生成一个专属的学习计划。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 " 想玩五子棋 " 的需求后,灵光 App 马上给出核心玩法、规则精要、新手速成指南和进阶学习路径,还有一款 " 五子棋对战 "AI 应用。在 " 增加人机对战模式 " 后,记者用这款应用和 AI 来了一场人机大战,简单几个回合后,作为白棋方的 AI 获胜。
" 全代码生成技术不是简单的模板填充,而是透过现象看需求本质,从你不经意的一句话里提取关键词,再调用知识自动编写代码,最终生成一个轻量型的可交互应用。" 一位科技博主在测试灵光 App" 闪应用 " 后给出两个关键词:快、轻量。
这也就意味着,普通人 " 零门槛 " 也能当上程序员,AI 助手的生产力边界已经被重新定义。自然语言 30 秒生成小应用—— " 闪应用 " 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健身计划工具、旅行规划器还是健康食谱生成器,均可实现一句话生成、参数自定义、即用即分享。目前,灵光 App 还包括 " 灵光对话 " 和 " 灵光开眼 " 两大功能。
AI 应用竞争步入生态战
让 AI 应用走入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争相角逐的目标。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DeepSeek、字节跳动的 " 豆包 " 月活均破亿,处于领先地位,依托微信生态的 " 元宝 " 颇具存在感。如今,阿里系凭借 " 千问 " 和 " 灵光 " 强势入局,而灵光 App 刚刚上线就展现强劲势头。
" 与其他大厂相比,蚂蚁更注重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在大厂布局 AI 赛道上,蚂蚁集团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布局进程显示出其战略前瞻性。蚂蚁通过灵光等产品,逐步实现从金融科技向通用 AI 的扩展,强调多模态和全代码生成能力,这有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 AI 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灵光 App 的推出,显示了蚂蚁集团致力于将前沿 AI 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决心与实力。此外,蚂蚁集团还在不断探索 AI 技术在金融科技、安全防护、智能客服等多个领域的深化应用。通过对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蚂蚁集团正在逐步构建一个全面且深入的 AI 生态系统。
谈及 " 起步稍晚 ",近日,灵光负责人蔡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大模型应用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与机遇。真正决定产品价值的,不是 " 是否早一步入场 ",而是 " 能否在拐点来临时,以足够成熟的技术、产品与生态,承接住行业爆发的红利 "。这也是蚂蚁推出灵光 App、持续投入大模型领域的核心逻辑:在早期阶段扎根技术与用户需求,为未来的行业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更多玩家加入,AI to C(人工智能技术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应用模式)的入口争夺才刚刚拉开序幕。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AI 入口之争进入 " 超级 App+ 生态 " 阶段。灵光与支付宝小程序、支付、信用体系无缝衔接,可一键把生成的应用转化为商业小程序。
柏文喜预计,其他大厂也会把 " 生成能力 " 快速嫁接到自己的支付、社交、地图、电商等场景,2026 年或出现 " 生成式小程序 " 爆发潮。
对用户而言,工具化 AI 的普及意味着更高效的生活方式。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多模态内容生成技术的发展,像灵光这样的工具将会催生出更多形式新颖、功能强大的应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AI 应用创新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实时性。
重庆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王文涛表示,未来,AI 应用创新将逐渐走向 " 平民化 ",催生个人开发者生态,降低应用开发门槛至自然语言层级,同时仍需平衡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压力。"AI 应用创新也要求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由此带来的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问题,确保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
蚂蚁集团加速 AGI 布局
蚂蚁集团发布的《2024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蚂蚁集团坚定围绕人工智能及数据要素技术、分布式计算及安全领域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022 年至 2024 年科研投入分别为 204.6 亿元、211.9 亿元和 234.5 亿元,总投入超 650 亿元,连续三年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 10%。
" 我们始终聚焦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拓展,在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关键方向持续攻关,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潜力上限。" 蚂蚁集团在上述报告中称。
将应用开发嵌入日常对话,灵光 App 被视为蚂蚁集团 AGI(通用人工智能)战略的产品级探索。其实现了基于全代码生成的多模态输出能力,构建了多智能体协作的 Agentic(代理式)架构,能够动态调度图像、3D、动画等专用 Agent(智能体)与工具,实时协作,为用户提供更完整、更丰富、更沉浸的视图体验。这突破了现有 AI 助手 " 文字 + 单张图 " 的天花板。
在业内看来,灵光 App 是蚂蚁集团首款面向 C 端的通用 AI 助手,也是其 "AGI 产品化 " 的第一张成绩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25 年以来,蚂蚁集团加速 AGI 布局。2025 年初,蚂蚁集团成立了 AGI 部门,由 CTO(首席技术官)何征宇直接负责,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4 月 25 日,蚂蚁集团面向全球推出 "Plan A"AI 人才专项计划。在业内看来,通过对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蚂蚁集团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全面且深入的 AI 生态系统。
6 月 26 日,蚂蚁集团发布 AI 健康应用—— AQ。在 2024 年 9 月上线的 "AI 健康管家 " 的基础上,AQ 进行了问答专业度、多模态识别、个性化服务能力升级。
彼时,蚂蚁集团副总裁张俊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作为 To C 的平台,蚂蚁集团过去十年整合了很多供给。当 AI 在生产力上发挥能力的时候,把这些资源连接起来,再用 AI 的方式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是蚂蚁做 AI 健康的优势所在。"
" 我们认为,在 AGI 时代,肯定要有一款我们自己的代表产品。可能是 AQ、蚂小财,也可能是灵光。" 蚂蚁集团 CTO 何征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蚂蚁目标是要做一款国民级的应用,而 AGI 目前不管是技术还是市场都空间巨大、充满不确定性,排兵的逻辑好比在沙漠找水," 一定不会把所有人都派到一个方向上。"
就在灵光 App 上线的前一天,阿里正式宣布其个人 AI 助手——千问 App 上线公测,全面进军 AI to C 市场。对于与灵光同期发布的千问,何征宇形容它们更像是 " 共赴 AGI 的战友和兄弟。"
何征宇还提到,蚂蚁的百灵大模型、灵光以及具身智能企业灵波科技是蚂蚁 AGI 战略的另一条隐线。他认为,AGI 不应该是在数字世界里面,它最后还是会回到物理世界里面。灵光 App 为什么有 " 灵光开眼 " 功能?" 开眼 " 未来也可能是机器人的眼睛。
虽然大模型应用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一些大厂已展现出对战略布局的坚定投入,在具体的路径规划、产品打磨与商业化推进等方面,为 AGI 奇点(关键转折点)到来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