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4 日,港股主要指数午后涨幅扩大,恒生指数涨超 2%,恒生科技指数涨 2.7%。其中,快手 -W ( 1024.HK ) 领涨恒生科技指数,涨超 7%,收盘报 68.55 港元,成交额显著放大至 45.5 亿港元。
市场分析认为,股价异动背后是资金对快手 AI 技术商业化成果的认可,此前多家头部机构研报中提及的 "AI 量化增收 " 逻辑正在获得市场验证。
机构共识:三大逻辑支撑股价表现
回顾近期 CLSA、Jefferies、中金公司、高盛和花旗等头部机构发布的研报,对快手的投资价值形成了三大共识,这为此次股价上涨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AI 技术实现从概念到收入的跨越 " 成为核心的支撑点。中金公司报告明确指出,快手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少数能够清晰量化 AI 商业贡献的公司。核心业务基本盘保持稳健为其提供了安全边际,其中,快手三季度广告业务增长 14%、电商 GMV 增长 15.2% 的表现证明了主业增长的持续性。
而快手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则创造了修复空间。多家机构指出,快手当前 10-13 倍的市盈率与其业绩增速和 AI 潜力不相匹配。
AI 贡献:首次实现量化验证
此次股价上涨的直接催化剂,是快手 AI 技术在核心业务中的贡献首次被机构清晰量化。
根据中金公司、Jefferies 等机构测算,快手自研的 OneRec 推荐大模型在第三季度为国内广告收入带来了 4-5 个百分点的直接增量。
这一数据的意义在于,市场首次能够准确评估 AI 技术的商业价值。AIGC 营销素材单季度消耗金额突破 30 亿元,进一步验证了技术落地效果。
同时,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商业化进展同样超出预期。财报显示,可灵 2025 年第三季度收入突破 3 亿元人民币,全年指引上调至 1.4 亿美元。
当然,股价的表现离不开稳健的业务基本面支撑。机构研报普遍认为,快手的传统业务展现出强大的韧性。线上营销服务在 AI 赋能下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生活服务、短剧、内容消费等行业渗透力持续增强。
电商业务保持健康增长,用户复购频次提升,货架电商占比超过 32%,生态结构持续优化。从当期财报来看,快手盈利能力改善趋势明确。三季度 Non-IFRS 净利润接近 50 亿元,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体现经营效率提升。花旗报告预计,四季度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13.9%。
估值重构:从内容平台到 AI 驱动生态
可以看出,市场对快手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市盈率、市销率估值方法难以充分反映其 AI 技术带来的增长潜力。
机构观点显示,快手正从 " 内容平台 " 向 " 技术驱动的内容与商业生态 " 演进。CLSA 强调,可灵 2.5 Turbo 在全球视频生成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应获得估值溢价。
高盛指出,快手成功实现了 "AI 投入与利润扩张的平衡 ",这在科技公司中实属难得。尽管将 2025 年 CAPEX 提升至 140 亿元用于 AI 能力建设,公司仍保持利润双位数增长。
招银国际认为,随着 AI 商业化进程加速,市场对快手的估值体系需要重构,技术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收入多元化应获得更高权重。
截至发稿,快手股价维持在 67 港元上方震荡整固。从盘面看,买盘资金仍然活跃,显示市场对其 AI 商业化前景持续看好。
在基本面稳健与 AI 技术突破的双轮驱动下,快手正迎来价值重估的重要时间窗口。机构给出的 83-89 港元目标价区间,预示着仍有可观上行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