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昨天
亚虹医药第三季度亏损略有扩大 盈利拐点仍需等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科创板日报》11 月 28 日讯(记者 史士云)" 通过商业化 2.0 升级,公司不断优化市场策略及落地执行治理,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了同比 55.74% 的增长。同时,随着商业化产品的逐步增加,公司商业化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通过新产品的放量和费用控制,以逐步实现盈亏平衡。"

在 11 月 27 日举行的亚虹医药(688176.SH)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当《科创板日报》记者以个人投资者身份提问亚虹医药董事长、总经理潘柯,基于公司当前的业务布局和和商业化推进节奏,公司何时能迎来盈利拐点时,其做了如上回答。

成立十五年,科创板上市近四年,亚虹药业(688176.SH)仍然未能走出亏损的泥潭。

今年前三季度,亚虹医药实现营收 2.16 亿元,同比上升 55.7%,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2.67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2.86 亿元亏损额有所收窄。从单季度表现来看,其营收为 8617 万元,同比上升 47.4%,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8971 万元,较去年同期 8907 万元的亏损额略有扩大。营收的增加系已实现商业化上市两款产品的销量增加所致。

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同步暴增

亚虹医药一直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女性健康领域,主打创新药的研发,目前,其管线涵盖了 10 余款在研创新药。

目前,亚虹医药旗下已有四款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三款为仿制药,且均为引进产品,分别是乳腺癌治疗用药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商品名:欧优比)、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商品名:欧纳琳),以及肾细胞癌治疗用药培唑帕尼片(商品名:迪派特)。

当前,亚虹医药的营收主要依赖欧优比与迪派特的商业化贡献。据其 2024 年年报披露,两款产品已分别覆盖 1000 余家、500 余家目标医院,在各自对应的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培唑帕尼片市场中,分别占据 27% 与 12% 的市场份额。

此外,亚虹医药另有一款创新药海克威(APL-1706)在国内获批。不过,该产品同样并非公司自研,而是从挪威企业 Photocure ASA 引进而来,亚虹医药拥有其在中国大陆及相关地区的独家注册与商业化权利。

据了解,海克威于 2024 年 10 月在国内获批上市,是全球唯一获批的辅助膀胱癌诊断或手术的显影剂类药物。根据亚虹医药方面的介绍,使用时,医生将海克威溶解成缓冲液灌注到患者的膀胱,显影剂在被肿瘤组织高度选择性吸收后,在特定的蓝光照射下,肿瘤病灶会清晰地显示出与正常组织显著不同的红色荧光,从而协助膀胱镜下的诊断和手术切除。

截至目前,海克威尚未上市销售,潘柯在业绩会上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披露:"在上市初期,海克威将定位在支付意愿强或者商业医疗保险覆盖的患者群体,主要渗透中心城市三甲医院的泌尿中心和肿瘤专科医院等。公司将利用已经建立的泌尿专家平台,通过和全国有影响力的泌尿中心合作为契机,不断加强蓝光手术市场教育和临床应用,逐步推动蓝光膀胱镜技术作为精准诊疗的临床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蓝光手术主要集中于三甲医院及大型专科医院布局,基层医院受设备采购成本、技术培训等因素制约,普及进程相对缓慢。这也意味着,海克威若要进一步下沉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仍需经历一段市场教育的长周期。

潘柯也进一步表示:" 随着指南更新、泌尿专家建立专业背书,蓝光诊疗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支蓝光诊疗一体化推广专队,逐步渗透全国重点医院泌尿中心,通过不断地学术教育、临床实践、提高产品可及,真正的实现蓝光诊疗的广阔覆盖。"

最终,亚虹医药能否依托已获批上市的四款产品实现全面商业覆盖,进而实现盈利,还有待时间市场的检验。

在未有产品获批前,亚虹医药是典型的 " 三无 " 公司,即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处于 " 持续烧钱 " 阶段,产品获批上市后,也仅仅是带来了营收的大幅增长,但亏损的基本面并未有改善。据巨潮资讯数据显示,2020 年— 2024 年,其净利润分别亏损 2.47 亿元、2.35 亿元、2.47 亿元、4 亿元、3.84 亿元,五年累计亏损已超 15 亿元。同期,亚虹医药的研发投入合计也已超 12 亿元。

对于长期亏损的原因,亚虹医药在 2024 年年报中称,核心原因在于公司自设立以来便聚焦药物研发业务,医药研发项目具有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行业特性,公司持续大额的研发投入,导致累计未弥补亏损不断增加。此外,股权激励相关的股份支付费用,进一步扩大了累计未弥补亏损规模。

未来,公司仍将维持大规模研发投入,预计研发费用在未来几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在销售收入尚不能覆盖成本及费用的情形下,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短期内继续扩大。

另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研发费用维持高位,亚虹医药的销售费用也在同步暴增,数据显示,2023 年 -2024 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 3442 万元、1.85 亿元,同比增长 438.91%。

这也曾引起上交所德监管问询,对此,亚虹医药方面解释称是主要原因是迪派特和欧优比在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后,公司扩充了商业化团队,销售人员月平均加权人数增加,使得推广费用、职工薪酬等各项销售费用大幅上升。

核心产品开发曾受挫,近 1.3 亿元 " 打水漂 "

在现有已获批的产品之外,APL-1202 也是亚虹医药现在主推的核心产品之一,其是一款早期膀胱癌口服药物,是全球首个进入抗肿瘤关键性 /III 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 II 型甲硫氨酰氨肽酶(MetAP2)抑制剂。

APL-1202 也并非亚虹医药完全自研,而是亚虹医药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购得了该药物新用途专利的独占许可。但去年 2 月,该产品却遭遇了临床失败。

去年 2 月,亚虹医药发布公告称,产品 APL1202 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关键性临床试验已完成。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部分患者人群中显示出一定的优效趋势,但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最终决定终止 APL-1202 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在该适应证的进一步开发。

而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亚虹医药在上述临床研究中的投入已接近 1.3 亿元,这也意味着该笔研发费用打了水漂。

被问及 APL-1202 的最新临床进展,潘柯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 APL-1202 口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Ⅰ / Ⅱ期临床试验完成Ⅱ期临床并取得积极疗效信号,该研究结果支持公司在膀胱癌领域进一步开发 APL-1202/APL-1501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疗法,公司在积极寻求海外合作伙伴推进 APL-1202 全球临床开发工作。

同时,APL-1202 单药治疗未经治疗的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Ⅲ期临床项目尚在进行中。

另值得一提的是,APL-1202 用于治疗自由生活阿米巴感染(Free-living Amoebae,简称 "FLA",俗称 " 食脑虫 ")的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目前,针对 FLA 感染的治疗选择还比较有限,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尚未有任何专门用于治疗 FLA 感染的产品获批上市。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获悉,虽然尚未获批上市,但近年来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以同情用药的方式,将 APL-1202 用于 FLA 患者的治疗,并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现阶段,亚虹医药另外一款集药物和器械为一体的光动力治疗产品 APL-1702 现在国内正处于审批审评阶段,申请适应症为用于非手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业绩会上,有投资者提及 APL-1702 药学环节后 11 月 26 日被再次暂停,是否涉及需要重新发补资料,是否会延长上市时间。对此,潘柯回应称,审评暂停属于审评流程的正常节点,本次审评暂停不涉及重新发补资料的情况,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 APL-1702 的上市审评审批工作,以期早日完成审评程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拐点 科创板 乳腺癌 仿制药 挪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