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飘飘了吗 8小时前
这民选顶流的蹿红,是对内娱最大的报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这个《唐诡》真的很与时俱进。

前两季观众的高频弹幕,直接被写进了第三季,成了 " 坊间传言 "。

广笑方丈甚至在线控诉 " 众人 " 冤枉他是凶手。

" 众人 " 是谁?唐诡粉丝。

这么说,我也是在大爆剧里出镜了

此外,《唐诡 3》是自 2013 年上官婉儿墓出土后,第一次把婉平之交(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情谊)搬上荧幕的电视剧,而此前两人一直被当做情敌和政敌。

可以说《唐诡》系列能从最初的小黑马走到如今的 ip 宇宙,靠的正是群众路线,它能成功是观众与剧集的互相成就。

《唐诡 3》前三个案子褒贬不一,有头重脚轻之感,好在从第四案《诺皋记》开始口碑逆跌,这一季唐诡仍值得守候。

开聊。

此前毛尖谈唐诡系列难能可贵的一点时提到一个词——影像民主。

怎么说?区别于一味通过吊打配角,造神主角,从而赋魅明星的所谓大男主大女主剧,唐诡系列在进入不同单元时,主角团也顺势让出 C 位,让所有人物都有走到影像 C 位的机会。

这些人物不论走卒贩夫、士族小吏、诗人武夫,真是包罗万千。

就拿个人最喜欢的第四案《诺皋记》来说,男主角的身份是长安小吏,夜晚值班时喜欢写志怪小说,为补贴家用,还兼职私人侦探。

故事开头,是他梦见自己的妻子深夜骑瓮,约会情郎。

这骑瓮约会的奇谲画面,原型出在唐代志怪笔记《广异记》中的 " 户部令史妻 "。

那男主孟不疑为什么会梦见自己被绿?

妻子红药原是平康坊的花魁,曾钟情于自己的同窗好友颜君羡,因好友负心,他才有机会娶到红药,这一年颜君羡就职长安,孟不疑担心二人重修于好,这才夜有所梦。

好不巧的是,自己做私家侦探,恰好探到妻子的私情,对方要他探查红药是不是还有别的相好,不然怎么突然不理人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捉奸捉到自己家,孟不疑的故事到这里暂停了。

那边的红药某天晚上破天荒早回家,结果遇到趁主人不在家偷偷潜入室内睡觉的寄居郎,红药以报官威胁寄居郎,让其为她杀一个人。

马上,卖羊汤的张三被发现死于红药家中。

死者脖颈侧有利刃伤,足以致命,看伤口应是剪子一类的利器所致,脖颈有明显勒痕,但非绳索所致。

一开始嫌疑最大的是寄居郎,然而熟悉唐诡套路的就能猜到寄居郎大概率是个烟雾弹。

张三死的那一晚,红药家里进了好几波人,有寄居郎、颜君羡、张三、孟不疑,而且那晚红药也在房中,所以凶手就在这五人之中。

这个单元是非常标准的唐传奇风格,故事聚焦的是市井百态,值夜班写小说的户部小吏、卖羊汤的邻居、无处可去的寄居郎、地下交易的鬼市 …… 展现了唐代的市井风貌与凡俗人的生活。

此外,故事怎么少得了志怪色彩,除了开头红药御缸飞行桥段,太医署丢失的灵蛇疑似出现在案发现场,这种蛇活到 60 岁蛇信子会变紫,所以叫 " 一品紫 ",它活取的蛇胆是极为稀缺且昂贵的药材,有胆大的捕蛇人会养在家中等着卖高价。

唐诡不少篇章就是将阴湿诡谲的氛围、宛转的叙事、凄婉的情事融汇在一起。

《诺皋记》由一起命案牵扯出更大的阴谋,经过层层嵌套的故事,不断反转的案情后,最终还是回到人身上,看到最后没有人不会被红药与孟不疑的夫妻恩义感动。

唐诡每个单元的主角不是衬托案件的工具人,更不是主角光环的倒影,他们有具体的境遇和选择,有为自己申辩和纠偏的机会。

主角团坚守正义与法律的同时也兼顾人情,让这个系列变得有温度。

这一季第一个案子《康国的金桃》里的鸟奴,曾是外国王子,被安乐公主唤来养鸟,受尽虐待,在这一篇里他也有为自己申辩的机会。

第二个案子《成佛寺的哭声》里长相酷似武则天的舞阳,一个晚上被人绑来绑去,乖顺的外表下是想逃离母亲控制,渴望自由的灵魂。

令观众念念不忘的《仵作之死》篇,更是立意高远,仵作这个职业在侦破案件,维护社会公正上至关重要,但因民间迷信与官方冷遇,仵作收入微薄,还受尽歧视与冷眼,可独孤娘说 " 总得有人去做 "。

《仵作之死》故事曲折,写尽了独孤一家的职业坚守,独孤羊穷困潦倒仍在守护独孤多面印,就像他们一家对仵作手艺的传承一样纯粹、高尚。

结尾的《放妻书》感人至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独孤苍苍而娘子青青,若以此拖宕竟困娘子,独孤不为。今放春条,欢喜各生,伏愿娘子,觅得良家,对镜展眉,育女生儿,六亲皆欢,独孤无憾 "……

我想这是《唐诡》系列尽管有种种缺点,仍高出现今国产剧一头的原因,它做到了影像层面的民主,对各阶层、各类型,各视角以及对人的复杂多元的尊重。

以上是《唐诡》系列一以贯之的优点,但这一季由于权谋比重加重,观感其实褒贬不一。

唐诡一直以来都有个毛病,主角视角常常高于观众视角,换句话说不会给到观众跟主角同等的信息。

编剧想怎么编怎么编,导致观众常被主角带着走,严谨度不够,也少了沉浸感。

尤其这一季还加入了权谋,散乱、不够专精的问题更大了,前三个案子架子铺得很大,结果就这 …… 有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之感。

比如第二案《成佛寺的哭声》,主角舞阳由于长得酷似武则天,给她招来了许多麻烦,李唐死忠粉将对武则天的仇恨,转移到她身上,武则天生前的男宠,也将情感寄托在她身上 ……

这个设定让人以为有什么大阴谋,结果只是控制型母亲与渴望自由型女儿之间的对垒,所以撞脸武则天对剧情有什么用?

结合案情,这一章应该是想借舞阳绑架案,透视当时朝堂、坊间对武则天的爱与恨,有诋毁的,有怀念的,有仇视的,有欣赏的,这些观感也代表现如今对武则天的看法。

但也确实没编好,导致头重脚轻,无所附着,而且还出现了一个令人不适,破坏唐诡价值观的 bug:喜君很高兴尸体不是舞阳,那这位死去的无名女孩就不重要了吗?

权谋缺点之外,同时必须要提的是,编剧也借太平公主之口替诸如武则天、上官婉儿这样的女性政治家于荧幕上正了名。

在位期间,虽宫廷多事

但民间安定

粮仓都是满的

还完善科举

给平民学子入仕的机会

当时亦可谓万国来朝

第三案《白泽的踪迹》采用的是暴风雪山庄模式,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不停死人,凶手正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不少人吐槽这一案无聊,但我看得津津有味,出于对唐代女性政治人物的浓厚兴趣。

这一案的主人公是上官奈儿(吐槽一下,演技太差,拖垮了整个单元),是上官婉儿的养女,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动剿灭韦氏集团的宫廷政变时,李隆基趁乱处决了上官婉儿,之后又毁坏上官婉儿的政绩和名声。

剧中上官奈儿正是想替养母复仇,才有了这一案,这一案中,公主借婉儿的冤死向天子发难,剧情还融合了上官婉儿墓出土的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写的墓志铭,将婉平友谊展现在了荧幕上——

"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两人同龄,同在皇宫长大,但两人的友谊从未见于史书记载,史书记载的两人关系是什么?是情敌、政敌。

好熟悉的抹黑套路。

上官婉儿凭借自己的文学和政治才华,从掖庭孤女做到了两朝内宰相,盛唐的繁荣也有她的辅政之功,此外,她还主持修文馆,广纳天下英才,被袁枚赞誉 " 簪花人作大宗师 "。

但后世记得的却是她的风流韵事,与太平公主抢男人,与武则天男宠眉来眼去,试想,这些政治家怎么会为几个男人争风吃醋?

剧中,天子看到前朝上官婉儿的朱批,还赞了一句比他的务实多了,并反思自己当时是不是杀错了,这恐怕是编剧借天子之口说给观众的,对李隆基来说,上官婉儿首鼠两端,又是太平公主的左膀右臂,将来的大患,他该感谢自己当时毫不犹豫杀了她。

诚然,历史是任人抱养的小男孩,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对今天的大众来说,我们自然不必站在皇帝的立场去解读历史和人物,我们有我们的百姓史观,有我们多元的价值和立场。

这就要提到第六个案子《去天尺五》,这个案子是将大冲突和诡事结合得较好的一案,不像前几案头重脚轻。

这一案里,金光会的商人连续被杀,背后埋的是当时尖锐的士商矛盾、阶层矛盾。隋以后,士族没落,但昔日的荣光和骄傲仍在,他们在尊严遭践踏后开始了复仇行动。

这一案引起争议,是因为韦杜士族站到了影像 C 位,以高门世家的立场看,他们世代书香,家学深厚,品行、才干未必比不上寒门才俊,但隋唐几代君主都要削弱世家、扶持寒门,剧中他们还被商人践踏,有委屈和不忿。

于是有人觉得,历史上削弱世家是多么艰难且进步的举动,你怎么还同情起士族,贬损起商人了?

这点我要替唐诡喊冤,不能单从一案来判断创作者立场,此前拍过不少义商,上一案还是一个可爱的商人阮大雄,高门士族也出过不少坏人。

唐诡的特点是,每一单元辐射到一种人 / 一群人,话筒给你,说出你的心声。

价值观多元、杂糅但不代表没有表达和态度,《去天尺五》镜头对准士族,是想窥见天子和公主对于高门世族的态度,这关系到将来的施政方针。

总而言之,历史喜欢唐代历史的会在这一季发现不少华点,武则天金简、唐隆政变、上官婉儿墓志铭等越扒越有。

这一季整体没有前两季编得有沉浸感,还有价值观和口号输出过多问题,但基本仍是以志怪为骨、历史为肌、人心为魂,影像民主、包容开放、价值多元依然贯穿其中。

每一点都在甩现今多数国产剧的耳光。

内娱经过多年 " 以财富地位分配道德和人性 " 的开倒车后,《唐诡》终于又把清白的良心还给了大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