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 IPO
汽车零部件

三年利润翻 14 倍。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在汽车工厂的检测线上,车身正被一道道蓝紫色激光 " 扫描全身 ",就像在做高精度 CT 检查。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毫米级的数据,彻底告别了老师傅拿着塞尺反复测量的时代。这不是特效镜头,而是易思维将机器视觉技术融入汽车制造的生动写照。
支撑这套系统背后的,是五位来自天津大学的 " 学霸天团 "。创始人郭寅带领着四位同门师兄弟——郭磊、尹仕斌、庄洵、吕猛,他们都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支从天津大学走出的技术团队,如今已带领公司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 " 隐形冠军 "。

图源:罐头图库
现在,这位 " 学霸天团 " 即将迎来高光时刻。2025 年 11 月 21 日,易思维已经通过上交所的上会审议。从实验室走出的技术精英,正要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回看其上市之路,2025 年 6 月 5 日公司申报科创板 IPO,仅一个月后就被抽中现场检查,6 月 27 日进入问询阶段。监管层重点关注其股东变动、客户关系和应收账款等核心问题,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如今,公司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01#
年入3.92 亿元
" 机器视觉龙头 " 冲 IPO
给机器人装上 " 眼睛 ",让它们能在汽车工厂里精准检测零件、引导装配——这就是易思维在做的事。
公司的业务核心围绕汽车制造领域展开,该领域主要包括视觉检测、视觉引导与视觉测量等系统。
2022 年 -2024 年,公司视觉检测系统近三年收入从 0.57 亿元增至 1.7 亿元,成为收入主力,占比从 39.52% 上升至 43.39%,该系统通过识别产品缺陷或工艺异常,替代人眼进行质量确认;视觉引导系统同期收入从 0.79 亿元增长至 1.56 亿元,占比从 35.66% 涨至 38.69%,主要是通过精准引导机器人完成动作,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它的客户名单堪称汽车界 " 全明星 ":从大众、丰田、奔驰这些老牌外资,到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国产新贵,就连小米造车都采用了其方案。
不过有意思的是,公司很少直接和车企打交道,而是通过 " 中间商 ",即产线集成商来销售产品,就像通过经销商卖饮料一样。2025 年上半年,易思维前五大客户中就包括中汽工程、巨一科技、一汽集团、哈工智能等集成商,其中中汽工程一家就贡献了 3482.58 万元的收入,占比 27.8%。
而公司终端客户包括小米、比亚迪、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
在这些客户的支持下,成立 8 年的易思维,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领域的 " 隐形冠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 年其在中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整体市场、整车制造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 13.7% 和 22.5%,双双位列行业第一。

近几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2 至 2024 年,易思维主营业务收入从 2.23 亿元攀升至 3.9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3%;净利润更从 539 万元跃升至 8400 万元,累计增幅接近 14 倍。不过,2025 年上半年,公司因行业结算季节性影响出现亏损,营业收入 1.25 亿元,同比仍增长 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987 万元,亏损同比收窄 28%。
不过,亮眼业绩背后,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为 1.47 亿元,而同期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总额达到 1.86 亿元,已超过净利润总和。其中 2024 年,两项补助金额占净利润比例高达 87%。
针对这一情况,上交所在问询中重点关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续期风险,以及相关补助政策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要求公司完善相关风险提示。公司回应称,目前所有资质证书均在有效期内,预计短期内发生不利变动的风险较小,续期不存在重大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适用的 15% 高新技术企业税率将于 2026 年到期,其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相关政策发生不利调整,业绩将受到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2022 年– 2024 年,公司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合计余额从 1.37 亿元升至 2.31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始终超过 50%。
具体来看,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 0.96 亿元、1.29 亿元和 1.57 亿元,其中账龄 1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从 28.53% 攀升至 38.2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逾期应收账款金额也从 4485 万元增加至 7893 万元,各期末逾期比例均维持在 50% 左右。
上交所特别关注应收账款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要求说明账龄 1 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比逐年增加的原因。
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源于汽车产业链的资金特点:公司客户主要为线体集成商,其终端客户整车厂因行业竞争加剧,普遍延长付款账期,这种资金压力会沿着产业链传导,最终影响公司的回款效率。
本次科创板 IPO,易思维计划募集资金 12.14 亿元,其中 7.05 亿元将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4.09 亿元投入机器视觉研发中心项目,另有 1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02#
" 学霸天团 " 创业
IPO 前解除回购条款
易思维的背后,是一支典型的 " 学霸创业团 "。
创始人郭寅 2013 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深耕激光与光电测试领域。另外四位联合创始人,也都与天津大学有着深厚渊源。
郭磊博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1 年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科研工作;尹仕斌博士在天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加入创业;庄洵硕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3 年进入中航工业研究所;吕猛硕士从天津大学毕业后,2010 年在中兴通讯积累硬件开发经验。这支以天津大学为背景的技术团队,在 2016 年共同创立了易思维。
截至目前,易思维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郭寅手中。作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寅直接持有公司 12.27% 股份,通过实际控制易实思远、易实天诚、易实至诚分别间接控制公司 35.08% 股份、5.95% 股份、2.83% 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56.13% 股份。

此外,郭磊作为董事兼副总经理,持股比例为 3.67%;董事、首席技术官尹仕斌同样持股 3.67%;职工代表董事庄洵持股 4%;目前未在公司任职的吕猛,则通过易实唯诚间接持有 1.6% 的股份。
除了学霸天团外,易思维也吸引了一众投资机构。
2018 年 7 月,国投基金通过 A 轮融资入股,成为公司首家外部机构股东,为早期业务布局提供了关键支持。2021 年,公司融资进程明显加快:4 月,北洋海棠基金通过股权融资入股;8 月,方广资本与银杏谷资本参与融资,其中方广资本担任领投方。
2022 年,易思维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7 月,郭寅将其持有的易思维有限 0.71% 股权(对应出资额 4.08 万元)转让给盛际福源;9 月,郭寅再次进行股权转让,分别将所持易思维有限 0.87% 股权(对应出资额 5.03 万元)、0.67% 股权(对应出资额 3.9 万元)转让给海邦数瑞与芯泉创投。
2023 年 9 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吸引了维科控股、禾合创投、高新科创、苏州方续、景宁鑫谷、海邦展优、天津海棠及顾学群等新股东加入。
随着多轮融资完成,相关对赌条款也随之落地。2023 年 12 月,公司团队股东与 18 名投资人股东签署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在 2024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合格 IPO,股东们有权要求创始团队回购其持股。
然而到 2024 年 9 月 30 日,易思维始终未能上市,因此股东们有权要求创始团队回购其持股。

面对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现实,国投基金选择了行使这一权利,回购总价款为 1.8 亿元。
最终,这场股权交接以市场化方式完成。安丰富盛、安丰元港、付艳秀等 7 名投资者按照 27 亿元的公司估值,接手了国投基金持有的全部股份,按 5.66% 股权计算,对应转让款预计 1.53 亿元。而实际控制人郭寅则承担了 " 补差价 " 的角色,他自掏腰包弥补了股份转让款与 1.8 亿元回购总价之间的差额。
为彻底解决对赌问题,2025 年 4 月,易思维和现有的投资人股东(盛际福源、天津浙信、芯泉创投、北洋海棠等 23 位股东)又签署了《股东协议之补充协议》,明确原协议中的回购权、优先清算权等条款 " 终止并自始无效 ",但保留了附条件恢复条款,约定在以下情形下,投资方仍可享有回购权、优先清算权及反稀释权,团队股东也需承担相应义务:
协议具体包括:公司未能在 2026 年 12 月 31 日前通过省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公司在完成上市辅导验收后 6 个月内未提交上市申请,或申请未被受理;公司上市申请被主动撤回、被动撤回或未获批准;公司获得上市批文后 12 个月内未成功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该瑕疵在首轮审核问询中被监管机构重点指出,要求公司说明 " 相关特殊权利条款是否会影响控制权的稳定性 "。为此,易思维及其中介机构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对协议进行 " 打补丁 " 式的修订。

2025 年 11 月,公司与全体股东签署了《股东协议之终止协议》,明确所有特殊权利条款自始无效,且不附带任何恢复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审核要求,拟 IPO 企业通常须在申报前清理对赌协议,以确保股权结构清晰稳定,避免因特殊权利条款对企业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确定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易思维在 4 月协议中仍保留 "2026 年底前未上市则恢复 " 的条款,却在 11 月上会前紧急删除,时间点上高度吻合监管近期对 " 对赌恢复条款 " 的强化审查。
他进一步解释,监管所担忧的并非 " 投资方向创始团队索赔 " 本身,而是 " 创始团队为履行回购义务可能挪用公司资金或违规担保 "。删除创始团队的对赌义务,实质上是切断 " 公司资金被间接用于对赌 " 的风险链条,在审核逻辑上属于 " 必要之举 ",而非 " 过度合规 "。
不过柏文喜推测,实务中双方大概率通过补充协议约定,若上市失败,投资人可优先于创始团队分配公司剩余资产——虽不如回购直接,但仍可降低部分损失。
如今,从实验室到科创板,这支 " 学霸天团 " 用七年证明了技术实力。当技术天才闯荡资本市场,这场大考,他们准备好了吗?
你看好易思维上市吗?评论区聊聊吧!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