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室 1小时前
火爆的“漂亮饭”,快割不动年轻人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近,谁刷朋友圈还没有被 " 漂亮饭 " 九宫格刷屏过?

摆盘精致到像艺术品,每盘食物都要换着角度咔咔来上几张,饱和度和滤镜都拉到最满。

但凡有人入镜,也必须是妆容精致、笑容恰好的。

看下来只有一个感受:这哪里是去吃饭,分明是去给手机 " 喂饭 " 啊!

而这些人均动不动 100 — 200 元的漂亮饭,分量往往少得可怜。

只能说我等粗糙牛马,真的还吃不了此等 " 细糠 "。

1

现在市面上比较火也相对平价的漂亮饭,有云贵菜 " 野果 yeego" 和江西菜 " 胡恰 " 这类地域特色类品牌。

只不过光听这个 " 中西合璧 " 的餐厅名,大家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就说 " 野果 yeego" 这个店铺设计,简洁的原木桌椅,随处可见的绿植,莫名有种让人 " 高攀不起 " 的气息。

● 图源:小红书 @果冻系少女

再来看一看菜单,更是不得了。

虽说主打传统菜系,但有些菜的搭配,也是整上 " 中不中洋不洋 " 那一套了。

来到野果餐厅,菌香蒜蓉辣酱虾是得蘸着法棍脆片吃的。

● 图源:小红书 @贝拉盖丝 in 南京

" 脆浪奶油山野菌 " 听着很洋气,实际上就是法式奶油蘑菇汤的蘑菇,换成了云南野生菌。

胡恰餐厅的混搭菜也不少,辣鸡爪碎椒牛肉是配烤吐司吃的。

江西米粉换成西式空心粉,拌着流心温泉蛋,又是一道新式菜肴。

好不好吃咱不知道,毕竟有的网友觉得腻,有的网友觉得口味新奇。

但咱就说创意这块,是不是直接拉满了。

● 图源:小红书 @地球上的渣渣兔

相较量大管饱的地方菜馆,这类漂亮饭餐厅的定价往往会高出 30%,人均消费几百起步。

而这还只是初级版本,现在的漂亮饭,早就把 " 整活 " 当成必备技能了。

号称一万多的超大车轮芝士,由服务员现场拿起喷枪点火加热,再将煮好的意面放进去搅拌,一份 88 元的 " 车轮芝士意面 " 便制作完成了。

这笔账算下来,似乎还是顾客 " 赚 " 了。

  ● 图源:小红书 @鹿吃吃

再看看上海 958 元一份的 " 书法牛肉 ",以两片牛肉为纸,茭白为笔,墨鱼汁为墨。

就待客人提笔留下墨宝,最后在服务员的祝福中将牛肉用喷枪烤熟即可。

有网友锐评:" 现在抢钱方式都这么有意思了吗?"

● 图源:小红书 @蜡笔小食探

各种水果切盘,酒水饮料原本卖几十块一份,只要加点干冰烟雾,让服务员上菜时上演这种烟雾缭绕的表演秀,分分钟让价格增至十几倍。

一顿操作猛如虎,给人一种拼命让客人觉得自己不是 " 冤大头 " 的无力感。

不过上面说到的这些,放到这种专门搭建的大型场景类漂亮饭面前就显得有些雕虫小技。

499 元一位的宫廷宴,打开的菜单是 " 圣旨 ",摆放的每一份漂亮饭精致又小巧,最重要的是有几十位宫女姐姐跳舞助兴。

吃不吃饱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可以体验一把何谓当 " 皇帝 " 的快乐。

● 图源:小红书 @Ryougi 网球日记

上海外滩一家酒店,则开发出了敦煌飞天主题,把雪花牛肉摆到琵琶之上,海胆、百合切片摆成花朵形状,每一道菜都精致考究。

同样有漂亮小姐姐现场上演飞天舞表演,一套下来人均消费 1000 元。

难怪不少网友感慨:" 不愧是魔都的物价。"

● 图源:小红书 @面包脑袋狂喜

噱头越搞越多的店,往往价格也就水涨船高,排队的队伍也就越长。

但是大家排队几小时,往往坐下的第一件事还是拍照。

在这里服务员还会温馨提示哪道菜值得拍,不怕你拍照,就怕你不拍。

唯独这个分量和味道,似乎都不是大家最在意的东西。

哪怕花上大几千吃了漂亮饭没饱,都不是什么值得懊恼的事情。

可只要没有凑出九宫格发到朋友圈,那么这顿饭就等于白吃了。

2

为什么年轻人明知是消费陷阱仍趋之若鹜?

因为漂亮饭就是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社交与情绪需求,把 " 颜值营销 " 玩到了新高度。

一方面它充当着 Z 世代的社交货币,Fastdata 极数《全球 Z 世代消费洞察报告 2024》显示,Z 世代偏好体验式消费,超三成靠社交媒体获取消费灵感,形成 " 晒—看—买—晒 " 的闭环传播机制。

比起查阅店铺评分,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从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交流心得。

在这种算法推荐机制下,高颜值、强互动的漂亮饭就更容易获得流量倾斜,并迅速推送到相关用户面前,从而促进消费。

● 图源:小红书 @一只西西(减肥版)

尤其漂亮饭这种打卡模式,更容易引发大批年轻人跟风消费,将此视为社交互动的重要途径,从中获得认可感。

另一方面伴随着职场压力和现实问题,很多年轻人都将 " 定期吃点漂亮饭 " 视为犒劳自己的低成本手段,用这些 " 幸福时刻 " 缓解当下的焦虑。

● 图源:小红书 @耶耶耶耶叶

松弛感拉满的露营风餐厅,地域风情十足的瓷窑风餐厅,超强氛围感的就餐环境能让人短暂脱离压力,卸下重担。

与此同时,很多漂亮饭餐厅都会绑定情感需求场景,通过 " 情侣仪式感 " " 和漂亮朋友吃漂亮饭 " 等标签,无意识强化大众的消费动机。

● 图源:小红书 @芝士汉堡

事实上这和过往出圈的网红餐饮店一样,核心都是 " 拼营销、做内容 "。

2018 年,泡面小食堂凭借 ins 装修和打卡墙设计的颜值营销,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奈何搞得再花里胡哨,依旧掩盖不了 " 卖的就是泡面 " 这个事实,并没有多少竞争力。

● 图源:小红书 @Anna 花花

风靡一时的答案茶品牌同样也是这个套路,靠 " 可以占卜的奶茶 " 这一噱头,赚取无数眼球。

红极一时的文和友,更是耗费不少资金还原 1980 年代长沙街巷,引入 60 多家老字号小吃,试图通过场景设计,将用餐转化为 " 文化体验 ",吸引消费者。

● 图源:小红书 @木木独行

只是这些网红店最终都难逃争议,有网友吐槽味道一般,和知名度完全匹配不上,也有网友觉得价格虚高,缺乏性价比。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一时新奇而来,打卡拍照,并没有形成很强的受众群体。

在这样依赖附加话题吸引客流的行业生态下,不少餐饮人将 " 会做内容 " 视为了存活必备技能。

如今不少餐厅开业前就布局,或招募博主达人拍摄探店视频,推广引流。

或推出打卡集章活动,让消费者拍照发到社交媒体,靠免费福利撬动自发传播。

只是短时期蹿红的餐饮网红店,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多都有 " 重内容轻本质 " 的通病,没有重视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挖掘自身优势,最终都逃不过倒闭的命运。

而漂亮饭作为当前 " 内容内卷 " 的又一典型,似乎也正在走上这条老路。

3

据海克财经调研,将漂亮饭视为当下营销重点的一些餐厅,早在开业前几个月就处于宣传期,各种花钱推广。

只是消费者的复购率并不高,餐厅往往不到 3 — 5 个月便倒闭了。

首先流量逐渐消退之后,一些年轻人新鲜感褪去,开始警惕漂亮饭带来的消费陷阱。

一开始 " 晒九宫格 " 是证明 " 我过得不错 " 的社交刚需,营造 " 精致人设 ",因此哪怕味道一般,大家也愿意为此买单。

但当身边人都开始打卡,漂亮饭俨然成为 " 流水线景点 ",社交价值大幅缩水。

更重要的是,一些年轻人意识到这种 " 被社交绑架 " 后的消费,本质上是为了迎合外界期待而被创造出来的消费需求。

与其花上大几百拍一张照片,还不如去楼下吃一碗十块钱的面来得实在。

● 图源:小红书

其次,前面提到漂亮饭的爆红离不开社交媒体的算法红利,但如今这套逻辑正在失效,流量也会迎来反向选择。

随着用户对同质化营销感到疲惫,平台也会开始推 " 真实测评 ",比起安利种草,吐槽避雷的内容开始更受欢迎。

有网友指出这类餐厅的套路便是 " 用颜值吸引你,用价格筛选你,用社交绑架你 ",一些漂亮饭的味道和分量,不足以撑起它们的价格,性价比堪忧。

● 图源:小红书

漂亮饭相关的宣传视频下,不再是清一色 " 好看想吃 " 的评论。

一些网友也开始指出有些餐厅 " 过度包装 "" 太过浮夸 ",玩起了 "8000 元卖给上海人 " 的抽象梗。

最后漂亮饭的溢价空间,正在被平价替代赛道一点点挤压。

一方面,越来越多平价餐厅开始注重颜值打造,只需要环境干净,讲究摆盘,打造店铺氛围感,就能满足年轻人的拍照需求。

另一方面," 家庭自制漂亮饭 " 也在分流原先的目标客群。

有网友开始选择自制漂亮饭,煎上几片牛排,煮上奶油乌冬面,再搭配山姆的小蛋糕,一顿饭下来只需要 200 元。

无论是颜值还是味道,都不输给外面的漂亮饭。

● 图源:小红书 @茄子蘸酱

当然无法否认,很多年轻人愿意为漂亮饭所承载的情绪价值溢价买单,是出于自身情绪的需求,有着对生活仪式感和社交认同感的追求。

但并不代表大家会一直为 " 好看 "" 情绪 " 买单,毕竟当食物只有 " 好看 ",所谓的 " 情绪 " 也会成为新的智商税。

情绪终究只是一瞬的调剂,吃顿好吃的,才是成年人最实在的治愈之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红书 牛肉 奶油 意面 吐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