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 " 揽储利器 " 的中长期大额存单正在逐渐消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六大国有银行及多家股份行 App 上已无 5 年期大额存单。不仅如此,尽管 3 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仍在,但部分银行 App 显示 " 售罄 " 或 " 额度紧张 "。
在业内看来,压降高成本的中长期大额存单是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稳定净息差的直接手段。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42%,环比持平,仍处于历史低位。
记者查询包括大行、股份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 App 发现,5 年期大额存单已不见踪影。部分银行尚存 3 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水平集中在 1.5%~1.8% 区间。
尽管利率普遍已在 1 字头,但这样的产品依旧非常抢手。农行 App 显示,3 年期大额存单 " 额度紧张 ";工行及兴业银行 App 均显示,3 年期大额存单已 " 售罄 "。
另有部分银行 App 上 3 年期大额存单也一并 " 消失 ",仅剩下 2 年期及更短期限产品。
某股份制银行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大额存单特别是中长期的产品,是银行成本比较高的负债来源,现在息差不断收窄,压降高成本的中长期大额存单,是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稳定净息差的直接手段。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 股银行中除个别银行外,多数净息差呈现下行态势,其中,国有大行净息差普遍下降 15 个基点左右。在业内看来,当前银行净息差仍处于历史低位,负债端成本管控需求持续存在。
" 而且预计后续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银行主动减少中长期大额存单发行,可以避免在未来利率进一步走低时被长期高息存款锁定成本。"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记者注意到,类似调整中长期存款结构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不少地方性中小银行。11 月初,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宣布自今年 11 月 5 日起取消五年期定存产品。该行同步下调其他期限定存利率,1 年期和 2 年期均下调 5 个基点,分别降至 1.45% 和 1.55%;3 年期下调幅度最大,达 10 个基点,降至 1.85%。
这并非个例,四季度以来,浙江、云南、河南等多地村镇银行也都纷纷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自 2022 年 4 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以大行为首的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已进行了 7 轮,最近一次是在今年 5 月,整存整取 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的利率均下调 15 个基点,3 年和 5 年利率均下调 25 个基点。
在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随着利率下行,储户也需要建立理性预期,可以考虑多元化资产配置,比如关注国债、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债基等稳健型投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更高回报。
已有不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银行理财等其他投资渠道。央行发布的《2025 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对此也有印证。报告显示,本季度倾向于 " 更多储蓄 " 的居民占 62.3%,比上季低 1.5 个百分点;倾向于 " 更多投资 " 的居民占 18.5%,比上季高 5.6 个百分点。" 银行非保本理财 " 则是居民偏爱的前五位投资方式之首。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 年三季度)》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 32.13 万亿元,同比增加 9.42%。
中信建投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提及,展望 2026 年,理财规模增长的决定因素依然是存款持续 " 搬家 ",流向各类资管产品,部分流向理财产品。预计 2026 年银行理财规模至少实现 10% 左右的增长,如果 2025 年末理财规模达 34 万亿元,那么 2026 年规模预计将达到 38 万亿元左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