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首单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三者责任保险在苏州落地,给机器人配上了 100 万元保额,专门针对机器人在停放或使用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破解机器人产业 " 不敢用、怕用坏、赔不起 " 的痛点 。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投保,旨在为产业创新保驾护航。
今年," 具身智能 "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 52.95 亿元。《中国发展报告 2025》显示,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0 年达到 4000 亿元,在 2035 年突破万亿元。
伴随越来越多具身智能机器人走进医院、商场、社区等," 人机交互 " 风险随之而来。此前,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 H1 机器人意外撞倒操作员," 肇事逃逸 " 的 " 名场面 " 萌翻全场,也暴露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隐忧。
投保的迫切性,源于风险的多元化。机器人从生产线渗入手术室、实验室,风险从机械故障延伸至算法缺陷、数据泄露等新领域。手术机器人延迟可能影响精度,物流机器人导航偏差易引发碰撞,这些风险关乎人身财产安全。给机器人投保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答题。
今年 9 月以来,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等头部保险机构密集推出具身智能专属保险产品,覆盖机器人本体损失、第三者责任、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其中,人保财险推出一款产品,针对外卖机器人致行人伤害、手术机器人医疗意外、工业机器人损害第三方设备等场景,提供依法赔偿与纠纷调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且系统的事故与赔付数据严重匮乏成为当下难点。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使得精算定价面临挑战;快速的技术迭代,让保险风险模型易于过时。为此,有的险企正通过 " 从试验阶段介入 " 的方式,参与产品安全评估、收集场景风险数据,将金融产品升级为产业基础设施,更好地助推技术创新。
给机器人 " 闯祸 " 投保,不是对技术缺陷的妥协,更不是金融资本的投机,而是用市场机制为创新 " 定价 ",用风险共担为探索 " 减负 ",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勇于试点应用。
有保险为创新兜底,系好安全带的具身智能便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