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 15小时前
重磅!低空经济动力难题被扫清:这家湖南企业火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低空飞行,在国内热起来了。11 月 27 日,2025 亚洲通航展在深圳开幕。

根据铅笔道了解,本届展会展览面积约 6 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国内外 380 多家通航及配套企业参展,展出各类飞机、无人机及发动机系统超过 170 架。

在展会上,动力系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逻辑很简单——动力系统是通航器的心脏,没有好心脏,就别谈通航普及。轻型飞机和无人机的实际使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稳定性、燃油效率和维护便利性。

铅笔道了解到,本次展会上,未来独角兽企业——鸿鹏航空亮相 6 号展馆。这家落地湖南的企业,过去 5 年累计融资 4 轮,单轮融资近亿元。

此次会展,它展示了其最新系列活塞发动机,包括 D180 重油发动机、G150 汽油发动机以及 G75 水平对置发动机。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发动机之所以稀缺,是因为它们既可靠、安全,又易于维护,同时还能适应多种燃料。在国内轻型飞机和无人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类发动机几乎是 " 刚需 ":因为没有稳定的动力系统,飞机飞不起来、飞得不远、飞得不经济。

会展首日,鸿鹏完成了 5 笔签约,也侧面地验证了这一点。

针对低空经济飞行器的动力系统,铅笔道对鸿鹏航空进行了简要访谈,以下为访谈内容精华。

01

轻型飞机的新 " 心脏 ":D180

鸿鹏航空告诉铅笔道,国产活塞发动机正在逐步达到国际适航标准。

这对国内通航产业来说非常关键:过去国产发动机多依赖进口,高成本和适航限制,制约了轻型飞机和无人机的发展。

在 2025 亚洲通航展上,鸿鹏航空展示了最新系列活塞发动机,其中重点包括 D180 重油发动机及其双涡轮增压版本。D180 是继 2024 年推出的 D160 发动机之后的新产品。D160 是国内首款获得 EASA 适航认证的重油活塞发动机,而 D180 同样面向低空通航市场。

D180 在 2025 亚洲通航展现场展示

D180 基于车用四冲程柴油发动机设计,采用高压共轨和双 FADEC(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智能控制,具备多重安全保障,支持双燃料混合使用,耐用且油耗低。

该设计兼顾可靠性和油耗,适合长期运营,市场需求较大。

据中国通用航空行业数据报告,截至 2025 年,中国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已超 1000 家,通用航空器总量约 6000 架,含公务机、直升机、轻型飞机等。

截至 2024 年底,全行业注册无人机达 217.7 万架,2025 年预计将超 300 万架。

D180 适用于多吨位有人机、无人机及无人艇等装备,预计 2026 年 3 月完成 EASA 适航认证,并在 2026 年第三季度启动国产化量产。

双涡轮增压版在保留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可实现最大持续飞行高度 5486 米,更适合高空飞行,预计 2026 年 9 月完成适航认证。

展会首日,鸿鹏航空还与重庆驼航科技完成 D180 发动机签约,显示市场对可靠动力系统的需求正在增长。

D180 重油活塞发动机签约现场,鸿鹏航空 X 重庆驼航科技有限公司

02 国产自主可控发动机:G150,大修间隔 2000 小时

一份对 2002 – 2011 年全球严重事故的统计显示:在所有有适航性问题导致的致命事故中," 发动机失效/推力丧失 " 是最常见的一类。

因此,航空动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国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集中体现,直接决定飞行器能否起飞和安全运行。

在发动机方向,鸿鹏航空在本届通航展上,展示了 G150 汽油活塞发动机,这款产品由公司 2024 年新组建的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约花费半年完成设计。

G150 在 2025 亚洲通航展现场展示

这也是公司立足 " 国产自主可控 " 战略的具体实践:发动机的核心设计、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完全由国内团队掌握,无需依赖进口零件或外部技术。

G150 为直列四缸涡轮增压直喷机型,采用全铝缸体和集成排气歧管缸盖,整机小巧轻便。

该发动机配备缸内直喷和进 / 排气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实现高功重比和低油耗,同时大量采用成熟技术与通用零部件,使成本可控,大修间隔达到 2000 小时。

G150 汽油活塞发动机签约仪式现场:鸿鹏航空 X 汉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03 补齐低功率发动机短板:G75 活塞发动机

在发动机环节,国内产业面临的另一痛点是:掌握全品类活塞发动机研发能力的企业较少。

多数国产企业仍集中在单一类型或功率段的发动机研发,而完整覆盖直列、水平对置、不同功率级别的活塞发动机,需要在设计、材料、控制系统和燃料适配等多方面具备技术积累。

比较难得的是:在 2025 亚洲通航展上,鸿鹏航空展示了其最新系列活塞发动机,包括 G75 水平对置发动机。" 这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塞发动机全品类的研发能力。"

G75 在 2025 亚洲通航展现场展示

G75 是一款功率在 100kW 以下的水平对置航空发动机,采用大排量四冲程和液冷设计,在中低速下扭矩表现突出,爬升和加速能力较好。

发动机采用启发电一体架构,支持多种燃油类型,并配备双 CDI 冗余点火系统,兼顾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核心参数上,干重为 55 公斤,最大输出功率 75kW,可应用于轻型飞机和无人机等多种装备。

这在小型航空发动机中兼顾性能、耐用和经济性,为行业提供了国产化和轻量化的新方案。

鸿鹏航空 X 北京深蓝玉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G75 航空发动机签约仪式现场

04 发动机成本高?整合汽车供应链

低空经济场景落地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飞行器整体成本高,而发动机作为核心零部件,对成本和可靠性影响最大。

传统航空发动机研发周期长、材料要求高、零部件高度定制化,使得单位成本居高不下。

针对该问题,鸿鹏航空的做法是:深度整合成熟的汽车供应链资源。

数据显示,传统航空活塞发动机研发周期常超过 5 年,零部件高度定制化,部分成本可达 50 万– 100 万元(单台)。鸿鹏航空通过整合成熟汽车供应链资源,将汽车发动机的量产零部件用于航空场景,同时进行适航认证,降低了制造成本与研发风险。

本次航展首日下午,鸿鹏航空与绵阳新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各取所长。

绵阳新晨在汽车发动机设计、测试和量产上经验丰富,供应链体系成熟,有助于降低成本。鸿鹏航空则负责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 FADEC 控制系统开发,保证可靠性和适航要求。

双方将联合开发标准化、可批量使用的货架式活塞发动机,这类发动机是轻型航空器和低空经济飞行器的核心动力,合作有望加速这类飞行器的产业化落地。

鸿鹏航空 X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05 结语

轻型航空器要想在低空经济场景落地,发动机成本和可靠性是最大瓶颈。

鸿鹏航空的产品落地思路,是一个可参照的样本。其 G150 发动机通过全铝缸体、缸内直喷和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实现大修间隔 2000 小时。

同时,它利用成熟汽车零部件和供应链,将成本大幅压缩。

本次航展,鸿鹏与绵阳新晨合作,推出标准化、可批量生产的货架式活塞发动机,为低空经济飞行器提供可复制、易落地的动力方案。

这一实践表明:跨行业供应链整合以及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是降低成本、加快产品落地的可行路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无人机 活塞 发动机 航空 湖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