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咸阳 9小时前
“十四五”咸阳答卷 | 茂陵新韵 文博华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茂陵新韵 文博华章

时值 " 十四五 " 收官之年,回顾过往,位于咸阳兴平的茂陵博物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科技赋能,让沉睡的文物在数字光影中苏醒;蓝图擘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梦想照进现实;文化创新,承载着历史气魄的 IP 走向四方。

沃土深耕,新园入画

基础设施与遗址公园建设共同推进

11 月 24 日,清晨的阳光洒在茂陵封土之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下,涌动着新的活力。博物馆中院,新铺设的仿古青石步道在脚下延伸,两侧新植的松柏苍翠挺拔,取代了以往略显杂乱的绿植,整个空间显得开阔而庄重。几位早到的游客,正悠闲地漫步其间,感受着清晨博物馆的宁静与厚重。

▲茂陵博物馆大景。

" 这五年来,每次来茂陵都能感受到新变化。" 来自西安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边调整相机镜头边说," 现在的环境更优美,设施更完善,让人更愿意在这里驻足停留,静静感受历史的气息。"

" 今年是我来到茂陵博物馆的第 8 个年头。" 馆长田晖语气中充满感慨," 茂陵博物馆从 60 年代初期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由当初的一个占地 5 亩的文管所,发展成今天占地 740 余亩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凝结着几代人的辛苦耕耘。"

这五年,是茂陵基础设施脱胎换骨的五年。" 近 5 年,我们先后完成了 10 余项基础设施工程。" 田晖介绍道。这些工程细致入微:从 2021 年投资 800 万元实施的陪葬墓安防系统工程到 2023 年投资 500 万元建设的帝陵陵园展示项目;从 2025 年中院道路改造及环境提升项目带来景观的显著改善,到游客中心内部装修及大门口改造提升项目紧锣密鼓地施工,都在悄然提升着游客的参观体验,夯实博物馆发展的硬件根基。

而所有努力的集大成者,无疑是今年 7 月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茂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跻身 " 国家队 "。这一消息,如同春雷,点燃了所有关心茂陵未来的人们心中的激情。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对我们来说是里程碑式的大事," 田晖介绍," 第一期我们将把现有的茂陵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将它和西边一公里的帝陵连接起来,打造成一个占地 2000 余亩的综合性考古区。" 他描绘着清晰的路线图:" 通过第一期的建设,其实是把茂陵考古遗址公园的雏形建设起来,再通过二期三期的努力,最终将茂陵打造成咸阳一个汉文化的传播基地。" 宏大的蓝图,正从规划图纸上,一步步走向现实。不远处,标志着 " 茂陵‘大汉紫道’项目 " 即将开工的公告牌已然立起,预示着连接古今的脉络将进一步畅通。

数字焕新,古物 " 活 " 现

科技赋能文物活化利用

步入茂陵博物馆的主体陈列馆,在一件硕大精美的玉铺首前,游客们不再只是被动观赏。随着讲解员启动设备,四神纹玉雕铺首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饰仿佛被瞬间 " 激活 ",流转浮动,熠熠生辉。

▲游客体验拓印瓦当。

"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四神纹玉雕铺首是迄今出土的汉代玉器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 茂陵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陈佳正向一群学生讲解," 它曾是殿门上的威严象征。" 她轻触屏幕,投影随即分解,展现出铺首背后蕴含的宇宙观。" 大门上的建筑物有多高大,是通过数字化来体现 ……"

" 太神奇了!" 来自北京的大学生李晓惊叹道," 原本静态的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变得栩栩如生。这种体验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可感可知的鲜活存在。"

这正是茂陵博物馆 " 文物陈列数字化提升项目 " 结出的硕果。副馆长魏乾涛介绍:" 我们先后策划了茂陵陵区沙盘,霍去病墓战匈奴的沙画,依托科技赋能的手段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茂陵石雕的 AR 展示,建设了茂陵数字博物馆,通过网上的数字博物馆,AR 全景展示茂陵的展陈,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茂陵博物馆的出土文物。"

在另一个互动区域,游客们正饶有兴致地在一台触摸屏前 " 拼图 "。这是博物馆增设的汉代瓦当纹饰复原互动游戏。手指滑动,散落的纹饰碎片被逐一归位,一枚完整的 " 长生未央 " 瓦当图案便呈现出来。

" 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小游戏,让游客能够更加准确、深刻地了解方砖产生的背景,包括它的形态,它的用途等等。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数字化的展示。" 陈佳解释道,这种从静态观看到动态参与的解构重构式体验,正是博物馆数字化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茂陵博物馆门口。

五年来,茂陵博物馆馆藏 5000 余件文物已全部进入陕西省文物藏品管理系统,14 件国宝级文物实现了 3D 建模及 AR 展示。" 云赏茂陵智慧体验 " 让沉睡的历史在云端苏醒,也吸引了更多游客亲身到访,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 50 万人次。

数字化不仅激活了文物,也催生了文创的灵感。以馆藏国宝 " 西汉鎏金铜马 " 为原型设计的 " 大司马 "IP,以及少年英雄霍去病的人物形象,如今已成为茂陵的文化符号,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了可以带走的 " 茂陵记忆 "。

薪火相传,文明花开

社会教育与品牌建设齐头并进

秋日午后,茂陵博物馆的研学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汉代军事文化主题课正在进行。几十名小学生们身着汉服,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汉代礼仪,聆听霍去病 " 封狼居胥 " 的故事,眼神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好奇与向往。

▲多姿多彩的研学活动。

"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茂陵的研学活动了," 带队老师刘静表示," 每次来孩子们都收获满满。茂陵的研学课程设计得很有特色,真正做到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

" 既要让文物‘活’起来,还要让文物走进公众。" 这是茂陵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核心理念。五年来,茂陵持续开展 " 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 " 及各类研学活动,足迹遍布各大中小学校,以讲故事、学历史、学礼仪等生动形式,宣传西汉历史文化,每年惠及师生数十万人次。与此同时,茂陵博物馆的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从 " 繁华盛茂 汉韵年年 " 到 " 汉宫秋月 · 丝路茂陵 ",从 " 巳巳如意 汉韵年年 " 到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 ",这些特色活动,一场场文化盛宴,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与文化认同。线上,茂陵通过微信、抖音、直播等平台发布内容超千次," 茂陵数字博物馆 " 突破了时空界限。线下,馆藏精品文物频繁 " 出走 ",赴外地展出,强化了汉文化的跨地域传播与馆际合作。茂陵还吸引了央视《考古公开课》特别节目《往事越千年》(含《茂陵探秘》等四集),《与天无极》大型纪录片以及地方电视台的多档栏目聚焦,通过高层次、多角度的媒体曝光,显著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 文脉绵延,润物无声。"2022 年 7 月,茂陵博物馆获评 " 陕西省爱国拥军文物单位 ";2023 年 9 月,茂陵博物馆获评首批 " 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4 年 8 月,茂陵博物馆获评 " 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2025 年 5 月,茂陵博物馆荣膺 " 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在这些荣誉背后,是茂陵博物馆持之以恒的坚守。

2024 年,随着公交旅游专线 301 路的开通,结束了茂陵与市区公共交通连接不畅的历史;2025 年,302 路的增开,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覆盖;2024 年建成的电动车充电棚,满足了绿色出行需求;持续实施的 " 暖馨工程 ",让厕所等配套设施更人性化、更富温度 …… 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善,汇聚成游客脸上满意的笑容。" 现在来茂陵方便多了," 乘坐旅游专线前来的游客李大爷满意地说," 交通便利,服务贴心,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轻松感受历史文化。"

" 十四五 " 的五年,是茂陵博物馆从一座依托陵墓的传统博物馆,向一个集保护、研究、展示、体验、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汉文化核心区华丽转身的五年。从石刻碑亭到国家遗址公园,从展柜文物到破圈 IP,茂陵博物馆的五年蜕变,是咸阳文博事业在 " 十四五 " 期间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在这里,大汉文明的磅礴气韵,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来源 / 咸阳日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苏醒 宁静 博物馆 咸阳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