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3小时前
抄明白了?前特斯拉高管爆料:公司拆过中国电动车吸取经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1 月 28 日消息,据电车界报道,前特斯拉全球销售总裁乔恩 · 麦克尼尔在《商业内幕》的专访中透露,特斯拉曾通过拆解中国电动车获取经验,并将这些技术思路应用在了 Model 3、Model Y 等车型中。

麦克尼尔任职特斯拉的时期,正是 Model 3 陷入 " 量产地狱 " 的关键阶段。当时生产线问题成堆,交付压力大到马斯克都得睡在工厂赶工。现在看来,破局的关键竟然藏在被拆解的中国电动车里。

其中最让特斯拉受益的,是中国企业擅长的 " 零部件复用 " 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款车的核心零件,通用到其他车型上。马斯克曾公开表示,Model 3 和 Model Y 有近四分之三的零部件是通用的,这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图源:微博

不过要说玩零部件复用,中国车企确实更在行。像比亚迪所有车型都用同款雨刷电机、热泵和导管。小雷认为这种策略确实可行,在用户不太在意的地方统一规格,既控制成本又不影响体验。反观传统车企,像丰田每款车都要重新设计零部件,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曾几何时,是中国车企在拆解特斯拉、学习欧美技术。如今角色对调,恰恰说明中国电动车的技术实力已站上全球舞台。2024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前十中,中国品牌已占六席,比亚迪的单月销量甚至超过特斯拉三万辆。

但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美国车企都这么坦诚,主动承认自己是 " 抄 "。Rivian 拆解小米 SU7 后就直接表态 " 没什么可学的 "。

说实话,这种嘴硬的样子,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焦虑。小雷觉得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但略显固执。毕竟承认别人优秀确实需要勇气,但闭门造车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这其实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造车理念:一方追求硬件突破,另一方专注体验优化。

以前大家过分关注续航、加速这些硬参数,现在开始真正比拼用户体验和智能化水平。福特 CEO 试驾小米 SU7 后那句 " 不想再开以前的车了 ",就很能说明问题——最终打动用户的是整体使用感受,而不是某个单一零件的性能。

说到用户体验,小雷认为这是中国电动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擅长把成熟的技术通过巧妙的组合,打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这需要研发团队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知道哪些功能是必需的,哪些体验是能打动人的。

说到底,美国车企面临的尴尬在于:他们能拆解中国车的每一个零件,却拆解不出背后的用户体验;能学到硬件配置,却学不到软件生态。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知道对方哪里做得好,却不知道该怎么学,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值得学。

商业竞争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善于借鉴他人长处不是丑事,死要面子活受罪才是真糊涂。特斯拉之所以能走出产能地狱,正是因为当年它愿意放下身段,博采众长。

在最后,麦克尼尔说得坦诚:" 中国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全球同行的必修课。"但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动车已从昔日的 " 学习者 ",变成了今日的 " 被借鉴者 "。

一边拆解研究,一边嘴硬不认——美国车企的这种矛盾姿态,恰恰证明了中国创新之路的价值。这条路不只关乎技术,更关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及对产品体验的执着。而这,或许才是最难被拆解、也最难被复制的核心优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电动车 用户体验 model 3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