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激光雷达(LiDAR)这个行业里,如果你从这五个字母中拆出四个来,剩下的就是‘ Liar ’(说谎者)。什么意思呢?激光雷达这个行业烟雾弹太多,被忽悠的太多。" 近日,在禾赛科技 2025 技术开放日活动上,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李一帆如是表示。
面对行业营销乱象,他提出禾赛科技的更重要目标是 " 把我们看到但业界尚未普遍看清的真相和未来,清晰地展现给大家 "。李一帆解释道,激光雷达的核心价值在于极致的安全保障," 我们希望,在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危急时刻,它做的所有事加起来能救你的命。"
" 激光雷达只有下限做得足够好,提升上限才有价值。"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孙恺补充道,行业当前广泛讨论的线数、测距、分辨率等参数,只是产品的 " 上限 " 表现,属于 " 冰山之上的显性竞争力 ";而真正决定安全底线的,是如抗鬼影能力这类 " 冰山之下的隐性参数 "。这些看不见的指标,恰恰是保障激光雷达在极端场景下稳定可靠、避免误判的关键所在。
" 流行词 " 会被快速遗忘,关注隐性指标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路线逐渐收敛,行业竞争已进入新一轮关键阶段。从 " 固态 "" 半固态 " 到 " 数字激光雷达 ",各类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却也带来了概念的混淆与传播的泡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曦 摄
面对这一现象,李一帆指出,行业常常陷入对热门词汇的盲目追捧:" 一个概念出来大家就一拥而上,可就连我到现在也还没完全搞明白固态激光雷达究竟该怎么定义。" 他表示,数字激光雷达很可能重蹈覆辙,一年后大家就会淡忘这个词;三年后再问什么是数字激光雷达,依然没人能说清楚。
在他看来,诸如 " 固态激光雷达 "" 数字激光雷达 " 这类营销词汇,本质上只是短暂的 "Buzzword(流行词)",终将被市场遗忘。他认为,这些词汇所反映的更多是产品在参数层面的 " 显性价值 "。而随着行业技术逐步趋同,各家产品在显性维度上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真正的竞争终将回归到技术底层与用户体验的本质层面。
孙恺进一步举例说明,一款激光雷达即使具备高线束、远测距的能力,能够识别远处小目标,但若因远处高反物体产生 " 鬼影 " 误报,其高性能也将失去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算法只能选择将这些目标滤除,因为无法判断那究竟是真实物体还是系统误报,真正的可靠性不在于性能参数的巅峰,而在于最极端场景下的稳定表现。" 他表示。
" 像人 " 是否重要?机器人行业仍处探索期
在智能化下半场竞速的同时,具身智能成为今年行业新热点,当前多家车企如广汽、长安、小鹏汽车等已展开跨界布局,这一趋势也为激光雷达企业打开了全新的增长通道。
公开数据显示,禾赛科技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激光雷达总交付量 44.14 万台,其中机器人相关产品交付量达 6.06 万台,同比激增 1311.9%;同期,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总销量约 18.56 万台,同比增长 34.0%,其在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领域的销量达 3.55 万台,同比增长 393.1%。
虽然机器人业务对于业务增长驱动明显,但李一帆认为,汽车激光雷达在接下来几年中依旧会远大于机器人的需求,因为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消费者天然会购买的产品,而机器人则不然。此外,机器人行业现在处于探索 AI(人工智能)科学边界的阶段,还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商业能力。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曦 摄
" 我总觉得大家花了过多的精力在谈‘像人’这件事,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像人重要吗?大家可能过多关注了‘人形’这件事,而忽视了背后对每个功能的第一性原理的分析。也许未来一到两年会有更多的反思,大家会更现实地思考需要什么,真的要像人吗?哪部分像?" 李一帆补充说。
值得注意的是,11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速度 " 与 " 泡沫 " 一直是前沿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和平衡的问题,这对于具身智能产业来讲,也是一样的。
李超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在技术路线、商业化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随着新兴资本加速入场,我国目前已有超过 150 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半数以上为初创或 " 跨行 " 入局,这对鼓励创新来讲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着力防范重复度高的产品 " 扎堆 " 上市、研发空间被压缩等风险。
竞争态势会逐渐收敛,行业容不下那么多玩家
盖世汽车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 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突破 150 万颗,同比增长 179.7%;2025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达 100.2 万颗,同比增长 71%,全年有望冲击 250 万颗。在装机量迈入百万量级背景下,激光雷达正从 " 尝鲜 " 功能演进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激光雷达价格也从最初的七八万美元一路降至如今的 200 美元。
面对这一价格趋势,李一帆坦言:" 如果市场要求你做出 200 美元的产品,就必须深入底层物料结构——但供应商的降价空间已十分有限。" 他强调,禾赛科技自 2017 年以来始终坚持的降本路径,并非依靠压榨供应链,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垂直整合,特别是自研芯片,实现成本结构的根本性优化。
11 月 24 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了激光雷达专用高性能智能主控芯片 " 费米 C500",以及自研的 " 光子隔离 " 安全技术和 256 线安全激光雷达 ATX 焕新版。据悉,ATX 焕新版订单规模已超 400 万台,将于明年 4 月开启量产交付。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曦 摄
针对行业关注的毛利率压力,李一帆回应道:" 第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通过对行业价格的合理预估,加上全面的垂直整合,这让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合理的毛利率。第二个原因是,坦率说在中国市场,能做到相对合理的毛利率已经不错了。"
他补充指出," 海外市场和非汽车市场也是重要支撑。机器人市场,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都更注重性能,更关注产品能否帮他们卖出更好的价钱。这几个市场共同作用,就构成了我们财报中呈现的毛利结构。"
对于当前车市价格战引发的行业传导效应,李一帆分析认为:" 我觉得竞争态势会逐渐收敛,这个行业不可能容纳那么多玩家,很多人连核心壁垒是什么都没想清楚就盲目进入,造车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价格战持续不休,对行业整体并非好事,但这并非单一企业所能控制。
" 我们能做的,是守住自己的底线。" 他强调," 我们始终坚持在保证质量、提升性能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经营,保持健康的发展节奏。"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