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随着夸克 AI 眼镜的正式亮相,阿里在 AI 硬件赛道上落下了一枚关键棋子。
这场发布会不仅推出了 S1 和 G1 两个系列的六款新品,更重要的是,它向外界清晰地展示了阿里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后的战略焦虑与破局思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在现场的一句论断耐人寻味:" 夸克 AI 眼镜让千问更充分地连接物理世界。"

这句话将这款产品的意义从 " 数码配件 " 拉升到了 " 战略入口 " 的维度。在手机屏幕逐渐成为信息囚笼的今天,阿里正试图通过夸克 AI 眼镜,打响一场关于 AI 时代," 下一代终端入口 " 的争夺战。
告别 " 低头族 ":AI 时代的入口逻辑重构
过去十五年,智能手机是绝对的流量霸主。但随着普及率触顶和换机周期拉长,手机端的增长瓶颈已现。更关键的是,手机 " 低头戳屏 " 的交互方式,在驾驶、运动、实地作业等场景下天然存在断层。
AI 大模型的爆发,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契机。未来的终端入口,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展示板,而是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体。
阿里选择智能眼镜作为切入点,逻辑十分清晰:眼镜位于人体感官的 "C 位 ",是唯一能与人眼同视角的设备。它能实现 " 所见即所得 ",将 AI 从二维屏幕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投射到三维的物理空间中。这不仅是硬件形态的改变,更是交互逻辑的跨越。
吴嘉的 " 务实主义 ":拼智力,更要拼 " 办事能力 "
市面上并不缺智能眼镜,从 Meta 的 Ray-Ban Stories 到最近 Rokid、百度等密集发布的 AI 眼镜产品,赛道已然拥挤。夸克 AI 眼镜凭什么突围?
吴嘉在发布会上给出了阿里的差异化答案:"AI 助手比拼的是智力水平,是办事能力,而不应只是聊天陪伴的机器人。"

这一观点直击当前 AI 硬件 " 中看不中用 " 的痛点。许多竞品虽然能聊天、能听歌,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往往显得 " 智商捉急 "。而夸克 AI 眼镜的底气,源自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与阿里服务生态的深度捆绑。
据发布会透露,夸克 AI 眼镜不仅搭载了最新的千问大模型,更打通了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飞猪等核心应用。这意味着,用户戴上眼镜,不仅能问 " 这是什么花 ",还能直接 " 查价格、看导航、找攻略 "。
这种从 " 信息获取 " 到 " 服务交付 " 的闭环,是阿里最宽的护城河。相比于纯硬件厂商,阿里拥有将 AI 能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天然土壤。正如吴嘉所言,通过眼镜,千问具备了在物理世界辅助用户、帮用户 " 办事 " 的能力。
阿里 " 双钳战略 " 浮出水面:桌面与穿戴的合围
如果将视野拉宽,速途网发现夸克 AI 眼镜并非孤军奋战。近期,阿里千问已全面接入夸克 PC 端浏览器,意图通过 "AI 搜索 +AI 写作 " 抢占桌面办公入口。
至此,阿里的 " 下一代入口 " 战略图谱已然清晰——形成 " 桌面 + 穿戴 " 的双钳合围:
在桌面端,利用夸克浏览器的高频属性,锁死深度办公和学习场景,成为用户的 " 第二大脑 ";
在移动端,通过夸克 AI 眼镜,覆盖出行、生活、碎片化场景,成为连接物理世界的 " 千里眼 "。
这种 " 软硬协同、全场景覆盖 " 的打法,意在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服务网络。无论用户身处何地,阿里的 AI 能力都能以最自然的形态存在。
产品力回归:先是好眼镜,再是 AI 眼镜
战略虽宏大,落地还得看产品。夸克 AI 眼镜 S1 在硬件配置上表现出了极强的 " 工具属性 ",而非单纯的 " 极客玩具 "。举几个简单的参数和设计:

为了解决户外看不清、看久了头晕的行业顽疾,S1 采用了双光机双目显示方案,亮度飙升至 4000nits,并行业首创 " 合像距可调 " 技术。这一专利技术能让虚拟画面在不同场景下,如室内提词 vs 户外导航场景,自动匹配最佳视觉距离,极大地提升了佩戴舒适度。
在影像方面,0.6 秒极速抓拍和行业首创的 Super Raw 暗光增强技术,显然是为了满足 AI 视觉识别的高要求。毕竟,只有 " 看 " 得够快、够清,AI 才能 " 想 " 得对、" 答 " 得准。而可换电设计,则解决了续航焦虑,让全天候佩戴成为可能。
此外,为了保证了千问大模型的响应速度和语音识别的精准度,夸克 AI 眼睛 S1 搭载双旗舰芯片和 5 麦克风阵列,确保 " 办事 " 不卡顿,不让 AI 成为鸡肋。
结语:抢跑 " 后手机时代 "
当然,智能眼镜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用户习惯的培养、隐私安全的顾虑以及硬件形态的极致化(如重量、续航)仍是全行业面临的挑战。
但速途网认为,夸克 AI 眼镜的发布,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阿里不再满足于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App 工厂 ",而是要成为 AI 时代的 " 入口定义者 "。
通过将最强的大模型千问装入最贴身的硬件,并连接最广泛的阿里生态服务,阿里正在尝试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
这场关于 " 下一代入口 " 的争夺战,阿里已经率先落子,且攻势凌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