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A 股可控核聚变板块拉升,东方钽业、厦门钨业、东方电气、东方精工等纷纷上涨。
可控核聚变为能够在可控条件下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的能量装置。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核聚变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材料充足、安全可控、环保无污染等优势。
国家已明确将核聚变列为未来能源核心领域,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后,发电成本将大幅降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助力 " 双碳 " 目标。
目前有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公司冲击 A 股 IPO。格隆汇获悉,近期,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上海超导 ")更新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上海超导专注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生产和销售,这家公司的质地如何?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01
聚焦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业务,客户集中度较高
上海超导的主要产品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目前是市场主流的高温超导材料,其物理外观表现为超薄金属带,由金属基带、缓冲层、超导层、保护层和铠装层(或有)组成,是一种涂层导体。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能够带来显著的节能增效优势,并解决原有导体材料无法解决的工程问题,近年来已经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等下游领域,并逐步向超导电机、超导磁悬浮列车、磁共振设备等领域渗透。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具体来看,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简称 " 报告期 "),上海超导来自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营收占比从 69.84% 提升至 98.64%,设备销售及技术服务的营收占比从 30.16% 降至 1.36%。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链上游为矿产资源,包括稀土矿、银矿、铜矿、镍矿等。
中游带材制造企业将上游材料加工成实用化的超导带材,是未来能源电力、高端制造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方面,在强电方向,其可用于增强载流量,减轻电工装备的重量、减小体积、减少占地面积以及提升能效等,主要用于电力领域,如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超导电机(调相机)、超导储能系统等;另一方面,在高场方向,利用其大电流产生的大磁场,可广泛服务于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高端制造、医疗装备等领域。

上海超导的主要原材料为哈氏合金基带,稀土、银、铜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靶材、以及生产耗材如激光器和离子源耗材等,供应商包括建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雁平印务有限公司、上海鲸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等。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62.15%、42.56%、48.43% 和 63.05%。
上海超导的客户包括南方电网、中国科学院、联创超导、能量奇点、星环聚能、中车长客、CFS 公司、TE 公司等。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合计均超 70%,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中 2025 年上半年对中国科学院的销售占比高达 63.83%,构成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2022 年末至 2025 年 6 月末,上海超导的存货账面余额从约 0.52 亿元飙升至 1.42 亿元,存货规模相对较大,面临存货跌价风险。
此外,报告期各期末,上海超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也快速增长,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0.75%、25.75%、33.92% 和 67.77%,存在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02
2024 年扭亏,面临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随着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等下游领域快速发展,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渗透率不断提高,公司营业收入也持续增长。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1-6 月,上海超导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577.99 万元、8334.19 万元、2.4 亿元、6654 万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2753.51 万元、-414.77 万元、7200.57 万元、269.76 万元。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公司需要持续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以保持技术先进地位。报告期内,上海超导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638.58 万元、2085.88 万元、3402.77 万元和 2249.26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45.8%、25.03%、14.21% 和 33.8%。
报告期内,上海超导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4.28%、56.26%、60.72%、70.28%,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西部超导、美国超导、SuNAM)均值。公司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领域具备较大的先发优势,国内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议价能力。

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对比,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不过,报告期内上海超导的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未来市场价格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下降,尽管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市场价格下降有助于提升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渗透率,但可能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压力。
市场规模方面,据赛迪数据,2024 年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市场规模为 7.9 亿元,同比增长 77.3%,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05 亿元,2024 年至 2030 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 53.9%。

近几年,在下游应用持续渗透的背景下,获得大批量、高质量的供给能力至关重要,行业内各主要生产商如上海超导、FFJ、SuperPower、SuNAM、东部超导等均有扩产计划,还吸引了一批新进入者参与到研发与生产活动中,各生产商扩产意愿强烈,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此外,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行业整体处于产业化早期,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仍在探索和完善之中。如果下游行业需求释放速度不及预期,或关键应用场景未能实现产业化突破,可能导致公司面临产品市场渗透率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目前,产业化规模最大的高温超导材料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其他品种的超导材料,如果其技术成熟度、规模化生产或经济性方面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可能对现有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市场需求形成替代或挤压,从而影响上海超导的市场份额。
03
上海冲出一家 IPO,拟募资 12 亿
上海超导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2011 年由凯天实业、施伟、李贻杰、赣商联合和均瑶集团共同出资设立。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精达股份持有上海超导 18.15% 的股份,精达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徐晓芳、徐钦、李景林合计持股 22.38%,第二大股东共青城超达持股 10.92%,其他股东不存在持股比例超过 10% 的情形。
管理层方面,上海超导的董事长马韬出生于 1975 年,本科学历。他曾担任上海龙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龙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总监,2022 年 3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
副董事长洪智勇出生于 1981 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及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他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及研究员,还当过联创超导首席科学家,2014 年 2 月至今历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
副董事长朱民出生于 1973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他曾任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法律顾问,还曾历任上海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主任科员、办公室主任科员、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2014 年 10 月至今历任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
本次 IPO,上海超导拟募集资金 12 亿元,用于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一期)。
整体而言,近几年,得益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下游商业化加速,上海超导的营收持续增长,并在 2024 年扭亏为盈,但由于行业仍处于产业化早期,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仍在探索和完善之中,同时公司还面临客户集中度高、产品价格下降等压力,未来发展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