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日晞研究所,作者 | 咸闲,编辑 | 咸闲
" 租一年送半年 "?
曾经一房难求的炙手可热,支撑着杭州庞大的直播江湖,而盛景之后悄然地开始上演了一场无声的洗牌,许多 " 草根网红 " 开始大批逃离。
杭州九堡的电商园区,在过去是无数造梦故事的起点。
其中,丽晶国际的变迁尤为典型。
这座曾被无数网红主播视为 " 朝圣地 " 的大楼,在行业鼎盛时期,楼内汇聚了近两万名主播与从业者,单间月租金也一度飙升到了 3000-4500 元。
然而,随着行业开始加速变化,同一空间的租金已断崖式跌至 1200-1800 元,跌幅超过 50%。
即便是这样夸张的 " 腰斩 " 价格,大楼内仍然存在多达 94 套空置房源待租,昔日熙攘的直播走廊,如今只剩下寂静与空荡。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杭州写字楼空置率已攀升至 27.7%,部分昔日繁华区域的快递单量随之锐减。
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物流数据开始走弱,就证明了直播流量见顶后对实体经济产生低效应。
2025 年 5 月起,辛选集团、向太、" 疯狂小杨哥 " 等头部主播及机构也陆续撤离杭州核心商圈。
流量已经开始失效,那么电商主播行业的下一站究竟在何方?什么才是构建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褪色的光环
《中国网络表演 ( 直播与短视频 ) 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末,我国网络表演 ( 直播 ) 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 1.8 亿个 ( 多平台非去重数据 ) ;2023 年全年新增开播账号 1240.9 万个,截至 2023 年 12 月,职业主播数量已达 1508 万人。
这个曾经可以将普通人造福的跳板,已经开始褪下迅速赚钱的光环。
2024 年中腰部主播的平均收入较 2021 年峰值下降约 60%,近三成中小主播月收入已跌破万元关口。
这场行业生存危机背后,是市场的全面更新与监管的持续趋严所共同构筑的新现实。
2023 年以来,《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监管细则的陆续落地,这套 " 组合拳 " 的核心,关键在于从" 人、货、场 "三个维度综合作用。
早期的 " 人 ",核心价值是吸引眼球、汇聚流量。
全国的职业主播已经超过了 1500 万人,为普通人提供了规模化的就业机会。
所以,一个普通的主播只要有个性、敢表达,就能成为 " 人形流量入口 "。然而,当主播形象开始出现多样性,用户的新鲜感和忠诚度就慢慢消失了!
用户不再满足于喧闹的吆喝。在美妆领域,你需要成为能够分析成分的专家;在电子产品领域,你需要是硬核技术评测师。
主播必须从 " 表演者 " 进化为垂直领域的 " 知识型买手 ",其专业信誉成为信任的基石,就大范围了减少了普通性主播。
单纯的粉丝数已经变成虚妄。品牌方在合作时,逐渐变为看重的是主播与其用户建立深度信任关系的能力。
主播不再是一次性的流量渠道,而是品牌希望长期合作的、能够共同维护用户群体的 " 价值伙伴 "。
个人英雄主义难以为继!
一个成功的主播背后,必须有一个团队在支撑内容策划、数据分析、商务谈判和用户运营。
单打独斗的 " 草根 ",在系统化作战的机构面前毫无竞争力。
用户也会发现,曾经很喜欢的个人舞蹈、美食等类型的主播,多么努力,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高流量以及关注度。

图片来源:电视剧《许我耀眼》剧照
早期的 " 货 ",核心竞争力是 " 全网最低价 "。
这本质上是资源的消耗战,不可持续,现在的 " 货 ",比拼的是综合价值,能否拿到品牌独家款、定制款,或具有极致性价比的白牌尖货,成为了直播间的生命线。
这要求机构必须向上游渗透,与供应链建立深度绑定甚至自有供应链,而非简单地 " 搬砖 " 赚差价。
网络发展的高昂,信息也会越发透明,用户只要拥有一次不良的购物体验,那么就可能永久流失这一客单。
因此,市场的高要求也倒逼机构建立严格的选品与品控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商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 便宜但劣质 " 的货品正在被市场的价值理性所驱逐,失去了生存空间。不再是时常吐槽的 " 网上的产品基本上都很差 ",从根本的货源已经开始阻止其出现在市场。
早期的 " 场 ",核心功能是 " 高效完成交易 "。
过去,人们都以为电商会无限的向上增长,大量涌入杭州。现实却是,电商的 " 场 " 变得需要承载更复杂的功能,需要提供超越商品本身的内容价值。
这可能是沉浸式的场景体验、专业硬核的知识输出,或是提供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用户停留是因为内容有趣,而交易只是顺带的结果。
个别直播运营模式出现了变化,从经营 " 货物 " 到运营 " 关系 "。
为了维护用户的长期性,在直播过同时将引入的顾客,通过提供会员机会、构建社群等方式沉淀为品牌的私域资产,实现反复触达与长期复购。
因此,所谓 " 手机一架、货源一拿 " 模式的失效,市场的竞争维度就从低门槛的 " 谁更敢 " 变为高要求的 " 谁更专业、谁更有价值 "。
转型的阵痛
直播行业正从野蛮生长步入规范发展期,过去的品牌方大多都是通过联系头部主播带货,而这条路早已布满荆棘,高坑位费、低利润率、难以沉淀品牌价值。
2025 年抖音 618 大促期间,一个标志性数据出现——品牌店播成交额占比达 50%。
与此同时,AI 数字人直播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而在双十一,为了降低成本,76% 的商家开始使用 3 种 AI 工具及以上的 AI 工具,AI 产品渗透率已经达到 100%,简直是 AI 比人还要忙。
一个真人主播一天最多播 8 小时,4K 超写实数字人,不仅能实现 7 × 24 小时不间断运营,将店铺的日均直播时长拉长 300% 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次性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辛选集团撤回广州后,重点打造 C2M(用户直连制造)供应链,辛选本人也说,未来会持续深化供应链壁垒。
直播电商的竞争,最终会回归到零售的本质——产品与效率,逐渐从 " 流量为王 " 转向 " 供应链为王 "。
早期的主播依赖个人魅力,中期的机构依赖流量运营,而现在,竞争已经延伸到供应链的深度和反应速度。
这种转变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 MCN 机构开始向产业带城市靠拢。
杭州虽然有完善的直播生态,但在服装、化妆品等核心品类的供应链上,仍不及广州、浙江、义乌等传统商贸集散地。
在义乌,一个爆款从设计到出货只要 3 天,在杭州可能需要 7 天。
这个时间差在直播电商里就是生死线,一旦跨度变长,可能商品本身会过时、销售机会也会被其他企业抢走,先一步截流。
幸存者的选择
留下来的从业者,或许也要适应新环境。
如今,中国已经开始从商品社会转换成了体验社会,当人们的基本生活已经不再欠缺以后,社会就开始从商品消费转化为服务消费,顾客们不再仅仅需要一件具象的产品,而是开始兜售一种情绪、一段时光、一个可以安放自我的故事。
商业的重心从 " 交易 " 转向了 " 交心 "。这意味着,从业者不仅要提供卓越的功能,更要扮演好服务的传递者。
" 三、二、一,上链接!",这种靠高昂的情绪以及所谓性价比已经不在吸引顾客。
观众涌入直播间,不仅仅是为了捡便宜,更是为了寻找购物之外的附加值。
所以,我们才看到,知识型场域、内容型场域以及社群型场域的直播间出现,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点出发,打造认同感。
东方甄选的 " 文化直播间 ",就是内容型场域的典范。主播在售卖大米时,会讲述长白山的雪水和黑土地的滋养;售卖百科全书时,会引申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宇宙的奥秘。直播间背景简单,但通过语言构建了无比丰富的画面感。
根据新东方财报,东方甄选在转型初期,其独特的文化带货模式使其 GMV 在短短一周内从百万级别飙升至破亿。
这份成绩单,无疑印证了为内容与体验付费的时代已经到来。

图片来源:东方甄选官方直播间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杭州的这场 " 网红大撤离 ",并非行业的终局,而是流量的泡沫被戳破后,行业的新变革。
在转型和进化的过程中,直播电商就应回归零售的本质,用最高的效率,为最对的人,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
参考资料:
【快手】 2024 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
【中国就业技术培训中心】 2024 年直播带岗发展报告
电厂 | 辛巴隐退后,辛选连续裁员降薪
【宣传员乐乐的作品】杭州网红大撤退,直播电商不行了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