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2小时前
腾讯混元3D再进化!AI生成的3D模型能直接用在游戏动画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AI 应用风向标(公众号:ZhidxcomAI)

作者|江宇

编辑|漠影

智东西 11 月 28 日报道,今日,腾讯混元正式推出混元 3D Studio 1.1,并正式接入全新美术级 3D 生成大模型 hunyuan 3D PolyGen 1.5,支持 AI 直接生成具备专业布线结构的原生四边形网格 3D 资产。

全新模型 PolyGen 1.5 首次实现端到端四边面直接生成,提供连贯边缘环结构、软硬表面更高保真度,以及适配游戏、动画、VR 等专业制作流程的 3D 资产输出能力。

同时,Studio 1.1 的基础模型升级至混元 3D 3.0,可支持 36 亿体素级别的超高清建模,在细节表现力上进一步提升。

我们也对新版 Studio 进行了体验。在基模生成测试中,混元 3D 3.0 的模型细节密度提升明显,建模精度相比上一代提升约 3 倍,几何分辨率可达 1536³,并可以稳定输出超高清模型。

在后续使用 PolyGen 1.5 生成拓扑版本时,模型的布线呈连续边缘环结构,相比此前的 PolyGen 1.1 版本,破损率更低,面片规整度更高,其生成的布线可沿着模型结构自然延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 " 均匀裁切 " 造成的形体损失。

左为 PolyGen 1.1 的拓扑效果,右为 PolyGen 1.5 的拓扑效果。

目前,用户可直接通过混元 3D Studio 体验 PolyGen1.5 与新基模的生成能力。

相关技术论文:

https://arxiv.org/abs/2509.21420

体验入口:

https://3d.hunyuan.tencent.com/studio

一、原生四边形网格,让 3D 资产直接进入专业管线

过去的 3D 生成算法虽能完成几何建模,但普遍存在面数过高、布线紊乱等问题,生成结果与美术制作的专业模型存在明显差距,难以用于游戏引擎、动画生产或 VR 实时渲染等严苛场景。

3D 生成 Mesh 与美术 Mesh 的效果对比

PolyGen1.5 在今年 7 月发布的 PolyGen1.0 基础上进行架构级升级,从 " 对已有网格进行拓扑修整 " 转向 " 直接生成四边形拓扑 ",避免传统三角网格转四边面所导致的结构破碎与布线不规整问题。

相比于 PolyGen1.0 三转四的结果,PolyGen1.5 能够直接生成四边面且规整度更高

其端到端四边形拓扑生成方法可直接学习与美术师制作一致的布线规律。在软表面角色、硬表面道具等不同类型的 3D 物体中均表现稳定,使生成资产更易进行 UV 展开、Rigging 绑定与动画驱动。

二、统一三、四边面混合表征,模型从 " 补丁式修正 " 升级为结构自适应生成

为兼容三角网格与四边网格结构,PolyGen1.5 引入统一混合序列化表征,将每个 Mesh 拆分为面片、顶点与坐标三层 token 结构,并以特殊 token 作为占位实现三边、四边统一表达,从而使模型不再为特定拓扑设计,而是根据形状结构自适应选择面片类型,实现更好的布线效果。

统一混合表征序列示意图

同时,通过以上的统一混合表征设计,模型可以将三边面与四边面数据同时纳入训练,更有利于模型的 scaling up。

结合了新的 meshtron 式 hourglass 层次网络,模型在不同层次分别学习顶点分布、面片关系与几何结构,实现更高效的生成推理。

此外,PolyGen1.5 新增四边面占比(quad-dominance)参数,用于控制四边面比例,创作者可通过提升该参数获得更规整的四边布线模型,也可在低面片、高硬边需求的场景中保持三边结构,生成效果从 " 模型给什么就用什么 " 演变为 " 创作者直接控制拓扑 "。

三、预训练 + 强化学习二阶段体系,效果稳定可用

在训练策略设计上,PolyGen1.5 采用两阶段流程。第一阶段为预训练,模型 Encoder 与 Decoder 同时开放训练,并通过截断训练策略(truncated training)将高复杂度 Mesh 拆分为随机片段进行拟合,以适配真实资产的高面片、非均匀分布。

第二阶段引入强化学习策略 tDPO,以布线质量与结构完整性作为双目标反馈,比较生成样本间的优劣,通过 DPO loss 提升优解生成概率并抑制劣解,使模型在细节保留、破损控制与局部规整度方面稳定改善。

预训练阶段与强化学习后训练阶段

对比展示显示,经过强化阶段的 PolGen1.5 在复杂形体、低面片拓扑以及硬边结构保留方面均优于此前 SOTA mesh 自回归方法以及传统重拓扑算法,其生成的布线可沿着模型结构自然延展,避免 " 均匀裁切 " 造成的形体损失。

PolyGen1.5 与 mesh 自回归 SOTA 方法效果对比

同时,PolyGen1.5 相比 mesh 自回归 SOTA 模型,明显减少了破损与细节丢失,并在复杂物体生成中保持更高的结构连续性与布线有序性。

PolyGen1.5 与业界接口效果对比

与工业常见的重拓扑算法相比,其生成结果更能保持硬边与局部形态特征,并在低面片条件下维持拓扑稳定。这使得其在游戏美术、影视资产制作与 VR 交互内容中具备可直接使用的特征。

与此同时,混元 3D Studio1.1 的基础模型也升级至混元 3D 3.0,建模体素规模提升至 36 亿,在高精细度形体还原上能够提供更完整的几何信息,对角色、载具与场景等高复杂度对象表现更强。

结语:AI 3D 离落地,更进一步

随着生成结果更符合制作需求,AI 3D 会逐步延伸到开发、设计和生产全流程之中。创作者也能够更早进入打磨阶段,尝试新的风格、系统和玩法的空间也会随之扩大。

长远来看,我们喜欢的游戏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角色由 AI 完成。再往后,个人创作者也可以凭借 AI 完成一款完整的游戏作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腾讯 ai 美术 效果 超高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