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针商略 5小时前
狠人罗永浩,戏精华与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针商略,作者:东叔,审校:童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 再私下道歉没用了!" 罗永浩为何这次非要逼华杉上 " 刑场 "?

近日,华与华咨询公司创始人华杉与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爆发激烈争论,引发市场公关行业广泛关注。

事件起源于 11 月 25 日,华杉在微博发文称西贝餐饮是 " 中国餐饮业的天花板 ",并表示西贝 " 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 ",同时强调西贝坚持 " 华夏子弟精神 "" 不苟且偷生 "。

该言论虽未直接点名,但被普遍认为暗指此前曾批评西贝的罗永浩。

11 月 26 日凌晨,罗永浩迅速回应,直接质问:" 谁诱的?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 并威胁 " 要是说不清楚,我就公布录音了 "。

当天午间,罗永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华杉在下午六点前公开道歉,否则 " 未来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应该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了 "。

而后,华杉的微博开启了 " 一键防护模式 ",自动拦截恶意私信和评论。

华杉直接下场与罗永浩的对上,面上吵的是西贝的菜好不好、值不值这个价,但其实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口味之争、价格之争,最最肉的地方,是关于 " 谁说了算 " 的话语权之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说白了,就是两个人对于 " 商业世界应该由谁来定义是非对错 " 这个问题,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并且都坚信自己才是对的。

华杉所用的,是一套我们或许有些熟悉,但又感觉越来越遥远的 " 宏大叙事 " 体系。他一开口,就是 " 华夏子弟精神 "、" 仁义立世 "、" 不苟且偷生 "。这套语言非常有特点,它是自上而下的,带着一种哲学思考和道德评判的优越感。

在他的话语体系里,西贝的成功被描绘成一种必然,是因为坚守了 " 正道 ",而对它的任何批评,都很容易被归入 " 网络罗刹国 " 的歪风邪气,是 " 被人算计 " 的结果。

这套话语在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威力巨大。它能给企业内部打鸡血,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使命感;更能让那些在市场中摸索、渴望找到成功定式的企业主们,像是吃了一颗 " 定心丸 " ——你看,成功是有 " 正道 " 可循的,只要你像我说的这样坚持。

而罗永浩,则完全是另一套打法。

他不用那些大词,他的武器是 " 贵价预制菜 "、" 收高价智商税 "、" 哄弄大老板 "。这些词具体、尖锐,甚至有些刺耳,但它们都戳在实实在在的产品、价格和价值上。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基于普通消费者视角和商业常识的 " 解构性 " 话语。罗永浩最擅长的,就是把一个品牌精心搭建的、华丽无比的叙事高楼,一下子拉回到地面,用最朴素的尺子——比如 " 这东西到底好不好吃?"" 这东西值不值这个钱?" ——去丈量。

在他面前,任何试图脱离产品本身,去大谈特谈精神、文化、气节的 " 价值升华 ",都显得格外空洞,甚至可笑。

所以,华杉真正的失误在哪里?

不在于他为西贝辩护,而在于他选错了战场和武器。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 " 解构权威 " 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主流情绪的时代。网友们早已厌倦了被说教,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感受,乐于看到高高在上的东西被拉下来平等对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杉却依然动用那套旨在 " 建立权威 " 的古典话语,把一个关于 " 价格与价值 " 的纯粹商业争议,强行拔高到 " 道德与气节 " 的层面。

这在公众看来,不仅无法回答 " 菜为什么这么贵 " 的实质性质疑,反而有 " 用道德大棒回避商业问题 " 的嫌疑。这等于主动把一个可以讨论的具体问题,变成了一个关于立场和态度的对抗,恰恰给了罗永浩一个最清晰的、可以全力攻击的标靶。

很多人一看这场争论,就立刻断言:华与华的那套 " 超级符号 " 理论过时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判断下得有点太快,也太简单了。

更准确的描述是:华与华方法论依然有效,但它曾经无往不利的 " 适用范围 ",现在变得异常清晰了,它的边界正在浮现。

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成功基石并没有崩塌。

" 超级符号 " 利用人类文化中固有的潜意识," 持续重复 " 形成肌肉记忆般的品牌认知,这套组合拳在帮助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在混乱市场中 " 闯出名号 " 方面,尤其是在穿透广袤的下沉市场时,依然是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但是,它的边界也确实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它挑客户。

对于价格敏感、决策过程短平快的快消品,比如酱油、奶茶、洗头水,这套 " 符号轰炸 " 非常高效,能在瞬间抓住眼球,促成购买。

但对于客单价高、决策复杂的品牌,比如高端餐饮、新能源汽车、奢侈品、科技产品,消费者要的就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识别,而是深度的 " 价值认同 "。

你很难想象,一个打算花几十万买电车的人,会因为一个醒目但土味的 logo 和一句重复一千遍的广告语就下单。他需要了解技术、理念、服务、品牌故事,他是在寻找一个能与自我身份认同匹配的伙伴。

其次,它挑发展阶段。

一个品牌从 0 到 1,最需要的是被人记住,这时候 " 超级符号 " 是破冰船。

但从 1 到 10,当一个品牌需要 " 赢得尊重 " 而不仅仅是 " 被人记住 " 时,过去那个过于强势、一成不变的符号,反而可能成为品牌升级的枷锁,让人觉得你 " 土 "、" 不高级 "、" 缺乏深度 "。

这时候,品牌需要的是更丰富的故事、更细腻的情感连接、更开放对话的姿态。

最后,它也挑舆论环境。

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华与华那种复古的、" 国学 + 营销 " 的调性,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差异化标签。

可一旦遇到危机公关,比如像这次西贝被质疑价格高,再搬出 " 仁义立世 "、" 不苟且偷生 " 这套大词,就极易被舆论解读为 " 避重就轻 "、" 转移话题 "、" 乱上价值 ",不仅无法灭火,反而会火上浇油,引发更强烈的舆论反噬。

那现在呢,华与华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并不是 " 超级符号 " 理论本身失效了,而是它和它的掌舵人,没能成功地为自己、也为它所服务的成熟期品牌,构建出一套能应对复杂局面的 " 第二套话语体系 "。

当华杉本人作为公司的 " 首席解释官 ",亲自下场应对一场高端舆论战时,他手里挥舞的,却还是创业初期用来打江山的那把 " 国学战斗 " 大刀。

这暴露的,正是其理论体系在面对需要谦卑、共情、务实和解惑的 " 高阶沟通 " 时,所表现出来的捉襟见肘和不合时宜。

再看罗永浩,第一,他把 " 真实性 " 打造成了一种稀缺货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被高度粉饰、公关稿满天飞的时代,公众对 " 真相 " 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求。罗永浩巧妙地把自己塑造成了 " 真相代言人 " 的形象。

他口中那句 " 我就公布录音了 ",是一种威慑。

它暗示着:" 我手里有未经任何修饰的、最原始的信息核弹,一旦引爆,足以颠覆你现在所有的公众叙事。" 这种潜在的、巨大的 " 真相杀伤力 ",赋予了他远超其公司实际规模的舆论话语权和威慑力。

第二,他是在构建一道 " 成本壁垒 "。他的公开喊话,本质上是在给华杉,以及所有未来可能与他为敌的商业对手算一笔账:现在道歉,成本可控;过了六点不道歉,你将面临的是 " 身败名裂 "、" 公司被遗忘 " 的毁灭性代价。

他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抬高了与他对抗的成本,使得任何理性的商业主体在决定与他开战前,都不得不仔细掂量,三思而后行。

这是一种非常精明的战略恐吓。

第三,他那句 " 未来只记得罗与华 ",听起来很狂,但其实是一个严肃的宣言。

这种威力,不再仅仅来自于你的公司市值有多高、你的办公楼有多大,它更来自于一个个体,在公共领域凭借其长期积累的公信力、瞬间爆发的威慑力和强大的粉丝动员能力,所能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他证明了个人的 IP,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撼动甚至压倒一个传统商业机构的声量。

风起自语失,争执源自权益

与其说是一场闹剧,不如说是一次关于当代品牌建设的公开教学,值得我们所有关注商业的人深思。

它给企业的启示是尖锐的。品牌建设的逻辑,正从华与华所代表的、工业时代的 " 符号占领心智 ",快速迈向罗永浩所实践的、数字时代的 " 真实价值对话 "。

企业不能再幻想依靠一套一成不变、自上而下的宏大叙事来应对所有挑战。它们必须学会,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具备一种能与市场进行微观、透明、甚至敢于暴露不完美的、平等对话的能力。

消费者要的,不再是一个完美的神像,而是一个可以沟通、可以吐槽、也有血有肉的伙伴。

它对整个营销行业的冲击是颠覆性的。那个靠着 " 神话 " 某个大师、包装一套 " 放之四海而皆准 " 的理论就能通吃一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未来的营销服务,必须是模块化、场景化的,乃至需要快速建立认知时,或许可以借用 " 超级符号 " 的锐利;需要深度用户运营时,必须运用 " 对话思维 " 的真诚;而在危机来临之时,则必须展现出 " 谦卑与务实 " 的态度。

没有一招鲜,只有组合拳。

它对企业家个人的警示更是深刻的。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家个人 IP 是一把威力巨大但极度危险的双刃剑。华杉的 " 国学大师 " 人设,在顺境时是光环,能吸引同道;在逆境时,就成了包袱,显得迂腐且不近人情。

罗永浩的 " 战斗圣佛 " 人设,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威慑力,但也时刻让他置身于争议的漩涡,一刻不得安宁。

关键在于,你选择的这个人设,是否真正与你为市场提供的核心价值相匹配?以及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承担这个人设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无论是桂冠还是荆棘。

所以,最终华杉和罗永浩这场架,谁输谁赢,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市场、公众和时代,已经用它们的高度关注,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罗永浩 创始人 锤子科技 视觉中国 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