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针商略 2小时前
读懂“沪强深弱”:量能萎缩至1.72万亿,资金都去哪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针商略,作者:东叔,审校:童任,原文标题:《读懂 " 沪强深弱 ":量能萎缩至 1.72 万亿,资金都去哪了?| 财经早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1 月 27 日,A 股市场冲高回落,延续近期分化态势。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微涨 0.29%,报 3875.26 点;深证成指下跌 0.25%,创业板指下跌 0.44%。市场呈现 " 沪强深弱 " 格局,科创 50 与北证 50 指数小幅收跌。

盘面上,板块表现分化。

汽车芯片、化工原料、石油天然气等板块小幅上涨,轻工制造、基础化工、银行等板块收红;而 AI 语料、影视概念、传媒、计算机等板块则出现回调。

个股方面,全市场共有 2790 只个股上涨,63 只个股涨停;2447 只个股下跌。

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下降,全日成交额进一步萎缩至 1.72 万亿元。

尽管杠杆资金热度略有回升,截至 11 月 26 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增至 2.47 万亿元,但整体量能未能有效放大。

有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市场反弹属技术性修复,受量能不足制约,资金在年末进行调仓换股,形成 " 高低切换 " 态势。机构倾向于减持前期涨幅较大的成长板块,转而配置低估值、高股息资产。

对于后市,多数观点认为短期内市场仍将延续震荡分化格局。

若指数未能快速实现反包修复,不排除再次回踩的可能。

但我认为,这背后其实应该是更为重要的 " 确定性溢价 " 定价革命的开始。

过去几年的市场,我们多么热衷于追逐 " 梦想 "。一个关于未来的宏大叙事,就足以支撑起令人瞠目结舌的估值。芯片、AI、元宇宙 ……

我们为 " 可能实现的增长 " 和 " 无限光明的远景 " 支付了巨额溢价。那个时代,是 " 叙事投资 " 的黄金时代。但今天,你会发现,市场的口味变了。宏观经济进入换挡期,外部环境波诡云谲,种种不确定性交织之下,投资者忽然变得 " 务实 " 甚至 " 保守 " 起来。

他们不再轻易为遥远的 " 画饼 " 买单,而是紧紧地抓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什么东西?即期的盈利,稳定的现金流,以及,真金白银的分红。

这才是 " 化工、石油、银行 " 这些传统板块走强的底层逻辑。

它不是什么神秘的资金炒作,而是市场在集体用脚投票,为 " 确定性 " 支付一份迟来的溢价。当未来的迷雾越来越浓时,近处的灯塔就显得尤为珍贵。

这些行业里的龙头公司,或许成长故事不够性感,但它们能提供实实在在的财务报表和可持续的分红回报。在市场先生感到焦虑的时候,这份 " 确定感 " 本身就成为了最硬的通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化工等行业提到的 " 反内卷 " 政策,这绝非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略过的概念。

它本质上是一场供给侧的革命。政府通过提高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相当于用行政手段帮助行业清理门户,淘汰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 " 落后产能 "。

其结果是什么?是幸存下来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对产品的定价权增强了,盈利能力的波动性下降了。这像极了多年前煤炭、钢铁行业经历过的供给侧改革,历史正在不同的板块重演。

市场正在意识到,这些看似传统的 " 旧势力 ",在政策的护航下,正在蜕变为拥有稳定盈利预期的 " 新蓝筹 "。它们的价值,需要被重新评估,而这,就是驱动当前行情的核心动力之一。

再来谈谈大家都很关心的成交量。

1.72 万亿,有人说这是市场信心不足,交投清淡的表现。

这话对,但也不全对。

我更愿意称之为 " 结构性的活跃 "

在两市总成交量看似萎缩的同时,代表高风险偏好资金的 " 两融余额 " 却在增加。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市场上最活跃、最激进的那批资金并没有离开牌桌,他们只是在玩一个 " 乾坤大挪移 " 的游戏。

他们从过去重仓押注、但短期业绩可能无法兑现的 TMT、新能源等 " 成长梦 " 中,大规模地撤退,然后,义无反顾地冲进那些看似传统、却具备盈利改善确定性的 " 现实利 " 板块。

所以,总量的轻微缩量,恰恰掩盖了结构上正在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巨量换手。

这是向价值回归,是高烈度的 " 内循环式 " 博弈。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再去看 " 反内卷 " 的政策,就会发现它的意义被市场严重低估了。

它不仅仅是短期提振股价的催化剂,它更可能是未来数年 A 股最重要的阿尔法来源之一。

它的意义,甚至关乎国家资本开支方向的转变。

在过去 " 内卷 " 的时代,企业们竞相扩张,拼命上产能,结果是行业的总投资巨大,但每单位资本所能创造的回报却越来越薄,最后大家一起陷入亏损的泥潭,就像一场没有赢家的军备竞赛。

而 " 反内卷 " 政策的出台,相当于给这场竞赛按下了暂停键。它用行政之手,为那些优秀的龙头企业构筑了一道坚固的 " 政策护城河 "。

这道护城河,直接提升了行业的集中度和龙头的定价权。

也意味着,这些公司的资本开支效率,它们的投入产出比,将迎来一个系统性的、可持续的提升。

我们不能再以老眼光,将这些化工、建材、有色的龙头简单地视为波动剧烈的 " 周期股 "。在 " 反内卷 " 的旗帜下,它们正在进化,进化成兼具一定成长性和稳定盈利能力的 " 价值成长股 "。

市场如果还仅仅用 " 低估值修复 " 来看待它们,那无疑是短视的。

它们的价值重估之路,可能才刚刚开始。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市场,我们明天,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应该看什么?

当然,判断市场会 " 震荡分化 " 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但我的建议是,不要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指数的红绿之上,那只是结果,而非原因。真正的关键信号,藏在市场的 " 微观结构 " 里。

第一,你要密切关注跌停股的数量和个股的流动性。即使最近上证指数收跌,但只要跌停板上的股票数量能维持在像 27 日这样十几只的低位水平,并且没有出现大量个股闪崩、无人接盘的流动性危机,那就说明市场的恐慌情绪是可控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根基是健康的。

这种 " 指数弱,但个股不死 " 的局面,恰恰是孕育结构性行情的最佳温床。

反之,如果指数微涨,但跌停潮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危险信号。

第二,你要盯紧市场中的明星股—— " 百亿成交俱乐部 "。27 日有 8 只股票成交额超过百亿,本身就是市场焦点高度集中的体现。

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看这个俱乐部的 " 成员名单 " 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名单上开始持续出现像中国海油、招商银行、万华化学这样的传统行业巨擘,而不是清一色的 AI 概念股或新能源龙头,那么这就传递了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号:市场最主流的资金,那些掌握着巨量资本的聪明钱,正在大规模、成建制地转移阵地,进驻到这些代表着 " 新经济范式 " 的价值股之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为投资者,应该如何调整策略来适应这个新时代?过去那种 " 选中一条黄金赛道,然后躺平长期持有 " 的策略,在当下这个范式转移的时期,可能会非常痛苦。

我建议的策略,需要更灵活,更具洞察力,它更像宏观对冲基金的做法,我们称之为 " 从赛道押注到宏观对冲式配置 "。

具体来说,你可以尝试构建一个 " 哑铃型 " 的投资组合,但这个哑铃的内涵需要升级。

哑铃的一端,是 " 确定性收益 "。这不单单指那些历史悠久的 " 高股息 " 股,更要重点去寻找那些直接受益于 " 反内卷 " 政策、现金流改善确定性最高的周期行业龙头。

它们正处于价值重估的半山腰,远未到终点。

哑铃的另一端,是 " 期权性资产 "。对于代表未来方向的 AI、半导体等科技板块,我们不应因噎废食,完全放弃。但参与的方式必须改变。

你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张 " 看涨期权 "。只用你总资金中一小部分,比如 10% 到 15%,去布局那些拥有真正技术壁垒、并且股价已经深度回调,甚至接近产业资本定增成本区域的核心标的。

你投资它们,赌的不是下个月的反弹,而是未来三五年国产替代和技术突破的巨大可能性。

你要允许这部分投资在一段时间内 " 沉睡 ",它扮演的是你组合中冲击更高收益的 " 奇兵 "。

同时,你必须彻底放弃那种试图 " 抄底 " 的执念。在目前这种量能背景下,猜底部的行为无异于徒手接飞刀。

更聪明、更有效的策略是" 跟随聪明钱 "

你要睁大眼睛,去观察公募基金季报里披露的调仓路径,去分析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的板块方向。把这些信息当作你在迷雾中航行的 " 罗盘 ",它们会告诉你资金共识正在向哪里凝聚。

然后,大胆地去做右侧的跟随,去拥抱已经被市场初步证明了的强势结构。

我们正在见证的,是 A 股市场从 " 增长崇拜 " 向 " 确定性崇拜 " 的一次转变。当前所有看似混乱的板块分化与指数纠结,都不是短暂的游戏间歇,而是一次基于宏观环境巨变的、深刻的资产重新定价过程。

而我们能否拿到成功的钥匙,不在于你能否找到下一个特斯拉,而在于你能否在看似矛盾、割裂的 " 传统价值 " 与 " 新兴成长 " 资产中,构建一个既能防守、又能进攻的,足够坚韧和聪明的投资组合。

这场定价革命已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a股 黄金时代 宏观经济 远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