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家电行业 " 内卷外压 " 的背景下,海尔智家依然保持了业绩的强劲增长,其 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有媒体分析,这份亮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尔智家全球多品牌协同,但也有媒体提出担忧:品牌众多,会不会带来高成本消耗,会不会引发资源内耗?
事实上,海尔智家虽然品牌众多,但每个区域都是有策略的精准布局。像在国内,以海尔、卡萨帝、Leader、斐雪派克四大品牌为核心,覆盖超高端、高端、大众、年轻消费群体,通过品牌的差异化布局实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持续引领;在北美,除了海尔品牌,还有 GE Appliances 及其旗下 Monogram、Caf é、GE Profile 覆盖超高端和高端市场,通过品牌协同发力 GE Appliances 成当地第一大家电公司;在欧洲,布局海尔、Candy 等多品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海尔白电整体份额居中企第一;在澳新,海尔、斐雪派克双品牌驱动实现大白电第一;在日本、东南亚,海尔和 AQUA 双品牌并行,其中双品牌冰冷份额日本第一;在南亚、中东非以海尔品牌为主,其中巴基斯坦海尔连续 10 年第一。

(海尔智家全球品牌矩阵图)
协同发力:研发与供应链等实现 "1+1>2"
面对多品牌矩阵可能面临的资源分散与内耗挑战,海尔智家通过全球研发协同与供应链协同等,成功实现了 "1+1>2" 的协同效应与规模价值。
强大的全球研发平台是海尔智家多品牌的核心支撑。海尔智家搭建了全球的数字研发平台,各品牌可以共享核心技术,同时针对区域市场进行个性化创新,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加速了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如在技术共享方面,海尔智家将斐雪派克的直驱电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洗护产品,实现静音与精准控制的双重突破。这种 " 并购获取—协同整合—全域复用 " 的技术路径,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技术协同体系。
针对不同市场的本土化研发更是海尔智家的核心优势。如针对欧洲市场对能效高的要求,海尔智家推出行业最佳能耗等级 A-70% 的 X11 洗衣机,系统设计是在中国,技术模块是在美国,驱动系统是在新西兰,算法工程是在德国等,全球协同满足全球不同市场需求。
供应链协同方面,海尔智家构建了 " 中国 +N" 及 " 本土化 + 区域化 " 全球双轨供应链体系,在全球布局了 35 个工业园区、163 个制造中心,形成东西半球自循环 + 国内国外共享循环的良性体系。
结语:
海尔智家通过 " 全球品牌组合 + 协同共享机制 ",将多品牌矩阵转化为高效协同、精准破局的全球化增长引擎。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10.5%,欧洲、南亚、东南亚、中东非等市场均实现强劲增长,有力印证了其多品牌战略并非资源分散的负担,而是精准匹配全球用户分层需求、抵御市场波动的核心战略杠杆。
(雷峰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