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飘飘了吗 昨天
赵露思需要马上停止自毁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赵露思真是腥风血雨体质。

病后复出的首档定制综艺《小小的勇气》,播放居高不下,内容风波不断。

期间产生的热搜词条,更是足以媲美很多明星好几年的当量。

卖惨、缺乏常识、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 …… 每一条热搜背后的倾向,都让赵露思本就脆弱的路人缘雪上加霜。

看过正片,赵露思的表现没有网络上喷得那么严重,有的热搜甚至曲解她的意思。

这样讲不是在替赵露思辩解,而想说这其实暴露了赵露思目前的一个隐患——

为什么大批路人愿意相信这些负面消息,即便只是半信半疑看热闹,也并不怎么同情她,更别提为她说话?

想起《再见爱人 4》里葛夕反思自己对麦琳态度变化时说:

她哭的点真的是太多了

多到我可能就是连同理心

我都已经有点淡化掉了

路人对赵露思也是如此,相信刚曝出生病时,多数路人对她是同情的,只是一次次生病的热搜轰炸,即便她本人没有卖惨的意思,大家看多了也就跟听惯了哭声一样,耐心和同情心也快耗没了。

新烦加上旧怨,观感能好吗?

飘在赵露思生病前写过一篇分析她状态为什么不对的文章《赵露思千万别学虞书欣》,生病后出了诸多新闻,上综艺又透露了病因和自身状态,了解更多后,决定再写一篇。

我们先来试着探究一下她的病因。

赵露思年初发博回应了自己生病的历程,由于长期抑郁情绪加上爷爷离世打击,导致 24 年躯体化症状加重,乃至无法站立、言语。

先科普一下躯体化,简单来说就是个体无法表达内心的不愉快,便籍由身体的反应来传达精神的不适,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

《小小的勇气》有段案例恰好可以反映这种心理。

快上海拔 4000 多米的雪山时,她有些不舒服,以为是昨天晚上没睡好,直到旁边的小男孩说自己不舒服,有点晕,她突然之间巨舒服。

因为她意识到 " 我跟你们都一样的 ",到这的人都有高反都不舒服,不舒服是正常的,她也是正常的。

以前她不敢表达不舒服,一说不舒服别人都来问你怎么了怎么了,好像自己是异类,只有自己会不舒服,自己是问题所在,别人都正常,没有问题。

跟妈妈抱怨时,妈妈也会公正地回应:" 你已经得到够多了,别抱怨了。"

她不是偏爱,她还挺公正

她明白这些公正的道理,病后接受采访回答一路走来是否不容易时,也用了公正的说法:

" 其实已经很顺利 "" 得到了很多很多 "" 谁不累啊 ""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很累很辛苦 "。

公正完后,还是在末尾暴露了一点本心:

所以累跟辛苦可能最好别从我们嘴里听到吧

此前也有几次暴露警惕心,粉丝夸她努力时,她立刻拿评论区的 " 公正 " 言论挡回去,却又不怎么圆滑、懂事,让人觉得她带着情绪,并不那么甘愿。

实际上,她假如真的没有委屈、没有情绪,怎么会生这个病?

她累她辛苦她满腹委屈,内心想得到理解、倾听、支持以及对她工作的正反馈,但结果都知道,没有得到。

以上旨在分析赵露思病因,并非暗示大众应该允许他们诉苦,实际上这是他们自己的功课。

赵露思此前有句貌似清醒的发言 " 只有自渡才是真渡 ",并自夸于自己躲避逃避的能力。

现在被自己推翻," 渡错了 "" 假渡了 "。

不是不去想,直接去处理、解决问题,再往前看就是 " 渡过 ",真正的 " 渡过 " 是解决掉内心的情绪。

她没有解决,所以情绪压抑被动传播到生理反应,发出生病警告。

《小小的勇气》第一期里,你会发现她特别敏感于负面情绪。

小女孩被说 " 脾气差得很 ",赵露思接话:" 脾气差很好 "" 脾气差才会正常 "。

同行的小男孩,半夜想喝热水,找不到在哪,就把土豆叫起来,土豆给他用烧水壶烧热水,结果跳闸了,把叔叔也吵醒了,小男孩就有些自责,觉得因为自己把所有人都吵醒了。

一听到 " 心里不舒服 "" 自责 " 这些负面情绪词汇,赵露思下意识便开启安慰模式," 不要自责,你不是故意的,他们又是发自内心的想对你好。"

从她病情出发,你大概可以理解她当时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可能曾经因为某些事自责过,而自责伤身,她经历过,所以想给别人撑伞。

在她的视角是这样,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人视角里就变成:

天呢,她怎么可以教小孩心安理得麻烦别人、享受付出,这些人还是偏远山区的普通民众。

说白了,她的个人思考、表达太经不起审视,她本身的内涵也难以承载一档综艺节目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个要考虑的点是,患有精神类疾病尤其有在服用药物时,人的逻辑思维、精神状态往往会偏离 " 正常 " 情况,也正因此更难应对镜头的凝视。

拿以上两段例子来说,她说话常常从自我情绪出发,对周遭和他人考虑不周全。

为什么说 " 脾气差很好、脾气差才会正常 ",脾气差什么时候变成一件好事了,但凡换成 " 人有脾气是正常的,有脾气发出来总比憋着好 " 也不至于给人留下话柄。

跳闸事件也是,土豆睡前的确再三强调有事一定叫醒他,这一家人的确热心助人,只是在劝导别人不要自责前后,肯定一句小男孩会考虑对方感受是好事,之后也要怀着感恩的心,回馈别人的好。

不知道她真如网友所看出的那样,生病出现脑雾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衰退,思维凌乱,思考分析能力下降,还是本身就缺乏生活常识,过分沉浸于自我。

网上那些争议片段有拱火、添油加醋、放大之嫌,不过她也没多无辜,比如生病前对拄拐行为很疑惑,以为长辈拄拐显示权威,生病后知道了,拐杖可以支撑重心。

正常人会疑惑一个 27 岁的演员,为什么如此缺乏生活常识?

另外,社会阅历、社会基本认知也让人疑惑,村里的爷爷没有把自己手工做鞋的技术传下去,赵露思的反应是:你自私了。

有个社会常识是非遗技术没人想学,传不下去,不是本人不想教不想传。

我并不怀疑赵露思那一刻的真心,节目里能看出来她是真的惊讶,她以前学的服装设计专业,觉得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不学,她都会花钱去外面学,你们(孙女)居然不学,于是从己出发,不会没人学的,是不是爷爷不想教。

她的认知好像被隔绝在真空状态,常常从我出发去看世界,与外界建立不起富有成效的联系。

她在描述跟医生说我痊愈了,结果医生给她多加了点药时,联想到自证无用,你跟人证明自己,别人以为你病得更重了。

乍听起来反思得挺有道理,只是自证的前提是自己没问题,她的病并没有好,却跟医生说痊愈了,像那种喝多了说自己没喝多,这不叫自证。

赵露思的思维方式,很不符合大众欣赏的理性、逻辑、成熟、深度、思辨,而更倾向于跳过逻辑,任由自己的思绪去随意联想,随意架构事物之间的联系。

但有时候会反思,我们评价一个人时一定要以大众普遍标准来要求吗?那是不是在忽视一个人的个性和独特?

理想的人是理性和灵性浑融合一,优秀的人很多理性至上,而直觉、感受高度发达的人,常常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据赵露思自己描述,她是高敏感的人,此前其他演员也评价过她 " 感受力强 "。

图源《环球时报》

节目里可以感受到她的敏感,小女孩前一天说想看赵露思化妆,早上起来问她 " 你感觉化妆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赵露思马上意识到了小女孩的意图——是想看她化妆的东西。

听工作人员说她蹲下来作腰链时,爷爷在伸手给他挡光,别人爷爷的慈爱,唤起了她对自己爷爷的思念,瞬间哭出来。

除了高敏高感知,她还有跟大人世界不相称的爱管闲事。

村里刮起了大风,她远远看到有个爷爷还站在院墙边,便喊 " 爷爷,快走 ",结果爷爷以为在跟他打招呼,摇手回应她。

两个小孩打乒乓球,一个小孩打输了,怪板子凹凸不平,另一个小孩说他玩不起找理由。

一开始赵露思替同行小男孩解释了下,说他是专业选手要求高,另一小孩不服气说你要是高手的话,这样的板子也能打得好,她为公平起见,还真跑去打球试了下,然后同时肯定了双方的想法。

节目里你甚至不觉得她跟小孩相处中像个大人,大人一般不会管小孩之间的闲事,只觉得小孩子的问题随便安抚下就好,但她还要亲自试一试分出个一二三,她有不属于成人的天真、好奇、好事以及朴素的正义冲动。

起初,她由这种未经社会化的本性上获得了成就感。

她会凭直觉和冲动去挑剧本,觉得一个剧本你居然想演的冲动时," 它一定吸引到你了,那一定可以吸引观众 "。

据传,鹅起初是让包括赵露思、杨超越在内的一批小花竞赛,赵露思的确凭借挑剧本的能力和运气脱颖而出。

外界的正反馈,让这个本没有太多自信,自我不够稳固的人或者干脆就没多少自我的人,愈发信奉自己的直觉和感受。

《偷偷藏不住》花絮里她跟陈哲远有段床戏,起初陈哲远动作幅度有点大且强势,赵露思说 " 我喜欢刺激,但不喜欢太刺激 ",意思是这样太粗暴,可以适度一些,但她的表达时,你能瞧出她自信于我的感受 = 观众的感受。

起初,外界正反馈是她建立自信的源泉,当从外界得到更多的是负反馈、再加上自我意愿和感受被过度压抑,自体不够稳固,缺少支持系统,这个时候便倾向于用自恋来防御,因为直面悲剧会崩溃。

近期干了诸多匪夷所思的事,一夜之间单方面取关一大批人,200 多关注变成 12 个关注。

公布黑粉骂她的短信;

然后强调 " 允许万物如其是,让花成为花 "" 所以要化,爱化,化一辈子 "。

生病后,她好像在通过顺从自己的情绪,给自己减负,通过所谓 " 做自己 "" 掌控自己 " 来对冲自我被压抑的部分,也许这些对病情有帮助,但取关那么多艺人、朋友、合作伙伴,给自己化喜欢的妆,染喜欢的发色,这些行为就叫 " 掌控自己 " 吗?

如果只是通过外在的变化来表达掌控,恰恰反映她内心的无序。

而一个人最大的恐惧不是别的,正是要直视自己的虚无和空洞。

图源《时尚先生》赵露思 : 试探黑夜丨封面人物

赵露思不敢直视,所以继续沉溺于这些自我的假象。

可就算她觉得顺从自己意愿,有不舒服有压力就表达,但为什么是向公众表达,不断地想让外界关注到她的问题,她如何疗愈,她如何帮助别人,帮助社会?

站在她的角度并不难理解,她采访聊过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所以从小喜欢帮大人带孩子,因为 " 只要帮别人做事情,我就会得到夸奖,我可能就有一个优势,不是一无是处的人。"

现在的她正处于自我和外界评价低谷期,做公益,帮助他人会让别人和自己感受到 " 她并非一无是处 ",她也是有用的,有值得夸奖的地方。

图源《时尚先生》赵露思 : 试探黑夜丨封面人物

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赵露思生病也不消停,又是找小谢,觉得能共情到小谢的无助,想帮她鼓励她;

又是拍定制综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大家知道躯体化怎么回事,如何疗愈,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大家重视抑郁症,重视心理疾病。

我不怀疑她努力挣扎着想自救、想救人的初心,不怀疑她的好心和朴素正义感。

只是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每次她主动暴露自己,新一轮质疑随之而来。

找小谢时,以为都是四川人,对方会认识她,结果发私信发现没被关注,对方还不回复她,网友质疑你是明星别人就该关注你吗?这档综艺也一样,惹上高高在上、卖惨、何不食肉糜的争议。

任何人都经不起细扒,何况一个并非成熟、稳固、深邃的人格。

赵露思还是一个很容易受外界影响,高度敏感脆弱的人,却非要求诸外在认可,陷入自证 - 负反馈 - 焦虑 - 再自证的恶性循环。

问题在哪?

问题不在于缺乏钝感力、屏蔽力,而是她的认知没有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以前太顺了,随便做自己就轻易收获了很多人的爱和外界的奖赏,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一下要压抑原本的模式,她感到受束缚、受裹挟了,于是卡在这里动不了,为自救开始胡乱抵抗。

社会化程度低,对社会运行法则不通,对大众舆论理解浅显,她还没有学会主动的、心甘情愿的、充满敬畏心、感激心的承担代价,也就无法消化代价,这也是她所谓 " 做自己 " 跟舆论相悖的原因之一。

要做 " 自己 ",起码也得有 " 自己 "。

说到底,名利场本质是反人性的,大家都在戴着面具遮丑,努力佯装光鲜,然而一个明明浅薄到只有几个角色光环的人,却非不认命,想要 " 做自己 " 与 " 做明星 " 兼收。

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执念。

要知道,大众允许明星 " 做自己 " 的门槛是很高的。

要么你拥有绝对的能力和确实存在的独特人格,恰如王菲、刘晓庆等,那么你的真实还能为星光添砖加瓦;

要么你自己明白任性的下场,但能不顾大众眼光坚持自我,恰如李梦,一边发疯一边用疯来为创作供能,虽注定无法大红但能自恰;

再要么,你的个性不出彩,你的实力也乏善可陈,可你有着超绝的心态,被大众怎样当作笑柄谈资都无所谓,只求一个自在,那也无人可指摘你什么。

可赵露思偏偏哪个都不挨着,还总希望用对抗的形式博得大众认可。

我怜悯她,因为这个女孩正在把自己推向悬崖更边缘的地带。可我好像也做不了什么,因为这毕竟是属于她个人的一场修行。

自打成为公众人物开始,她的 " 自我 " 就不再属于她个人了,而变成了某种公众共享的东西。所以她不可能用这些叛逆行为单独地治愈好自己,当她令观众不悦,产生的副作用最终还是会伤害到她自身。

可叹,女孩的一场自救,终变成自毁。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