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季媛媛
编 辑丨张铭心
在国产抗流感药物加速市场之际,进口抗流感药物垄断市场的局面或将被打破。
近日,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青峰医药子公司科睿药业的 1 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 ®)上市,获批适应症为既往健康的 12 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的治疗,为应对流感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靶向流感病毒 RNA 聚合酶 PA 亚基的抗病毒药物,其核心价值被认为不仅填补了国内同类药物空白,更为长期由进口药主导的流感治疗市场注入国产升级的强心剂。
根据公开信息,玛舒拉沙韦通过抑制病毒 RNA 聚合酶 PA 亚基,直接阻断病毒 mRNA 合成,从而在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实现快速干预。相比传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和已有 PA 抑制剂(如罗氏的玛巴洛沙韦),其优势体现在:全病程仅需口服一次,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中位病毒清除时间较安慰剂组缩短 25 小时,22 小时内实现病毒清除;临床耐药突变率小于 1%,远低于国际同类药物约 10 倍的水平。
" 凭借其单次用药即快速起效、低耐药性的显著优势,该药物有望与罗氏速福达一较高下;而国产药物凭借价格优势进入市场后,更将有力冲击罗氏速福达的垄断地位。"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依从性与疗效数据是玛舒拉沙韦的核心卖点,直击现有药物痛点,但需警惕临床真实世界数据(RWE)验证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致约 5%~10% 的成人、20%~30% 的儿童感染,造成多达 500 万例重症病例和 65 万例死亡病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嘉会医疗全科医学及健康管理中心郑晨医生曾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甲流、乙流都是流感病毒感染,症状可以与普通感冒类似,难以通过其中一个或两个症状来区分。" 通常甲流会高热、全身酸痛、咽痛;乙流会全身酸痛、发热、咽痛、咳嗽等,但不同患者的症状差异极大。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程、病史、接触史,结合查体,初步判断可能性,选择性地进行病原检测。" 郑晨说。
在医院,完成病原检测并确诊甲流后,医生通常会推荐患者使用速福达进行治疗。速福达由罗氏公司研发,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获批可单次口服的抗流感药物,同时,它也是近 20 年来美国 FDA 批准的首款采用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新药。2021 年 4 月,速福达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 12 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包括既往健康的患者以及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
在获批八个月后,速福达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据公开资料显示,速福达在国内的售价为 498 元(规格:20mg/2 片 / 盒),不过,随着速福达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价格已降至约 222 元(同规格)。
此外,速福达的适应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2023 年 3 月 21 日,速福达获批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和 5 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 12 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同年 12 月底,用于治疗 5 岁至 12 岁以下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儿童患者的速福达干混悬剂获批上市。
据权威产业咨询机构共研网预测,到 2028 年,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将增加至 269 亿元。中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呈现 " 双轨竞争 " 格局。一方面,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占据了超过 60% 的市场份额,然而,其耐药性问题正逐渐凸显;另一方面,PA 抑制剂(速福达、玛巴洛沙韦),主要以罗氏的进口药速福达为代表,自 2021 年登陆中国市场以来,销量迅速攀升,至 2024 年销售额已突破 15 亿元大关。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度。
谈及奥司他韦与玛巴洛沙韦的区别,郑晨介绍,达菲即奥司他韦,常规用药量为一次 75mg,每日两次,连续服用五天;而速福达,即玛巴洛沙韦,则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仅需单次服用即可。当自己有典型的流感症状,自测抗原阳性;或自己有典型症状,家人确诊流感时,可以自行尽早使用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不缓解任何症状,需要结合感冒药一同使用,标本兼治。
公开资料显示,奥司他韦由罗氏原研,商品名为达菲,2001 年 10 月进入我国市场。2006 年,罗氏先后将奥司他韦授权给上海中西药业、东阳光药生产,以商品名奥尔菲和可威上市销售。东阳光药在奥司他韦市场曾创下年销售额达近 60 亿元的神话。
头豹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年中,奥司他韦成分药品在全球流感用药市场中占据了 92% 的销售份额,这一数据得到了其他权威数据源的进一步支持。另外,根据东阳光药招股书,2023 年,东阳光药的可威 ®(磷酸奥司他韦)在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为 64.8%,并且在抗流感药物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销售收入占比达到 50.5%。这一成就得益于奥司他韦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在院外零售市场,奥司他韦的销售增速突出。
此次上市的玛舒拉沙韦,适应证聚焦于 " 既往健康的 12 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流感患者 ",这一群体约占中国每年 1 亿流感感染人群的 70% 以上。
通过精准定位健康人群的对症治疗,玛舒拉沙韦希望避开高风险患者(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的复杂用药需求,在安全性、成本控制与市场推广间取得平衡。但毫无疑问,在进入市场后,其不得不与奥司他韦及玛巴洛沙韦赤身肉搏。
而打价格战也成为该药物的重要市场竞争策略,尽管玛舒拉沙韦片价格尚未挂网,但根据市场消息,有业内人士预计相比 220 多元的价格将会便宜不少。此外,该药物也在产能方面加速布局,生产企业青峰医药拥有年产片剂超 45 亿片的生产能力,有望有效缓解进口药此前存在的短缺问题。
前述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也指出,作为国产创新药,其定价预计比玛巴洛沙韦低 30%~40%,结合规模化产能(青峰医药年产片剂超 45 亿片),能够迅速渗透至基层市场。与此同时,作为 1 类新药,其享有 6 年数据保护期,短期内无仿制药竞争,且可能优先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此外,从临床证据本土化来看,Ⅲ期临床试验数据 100% 来自中国患者,更贴合国内流行病学特征,如华东医药的卵巢癌新药塞纳帕利 III 期临床试验,其数据和结果为国内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治疗依据。
" 玛舒拉沙韦的上市将推动国内流感药物市场从‘奥司他韦 + 玛巴洛沙韦’双雄争霸,转向国产创新药、进口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三方博弈。" 上述分析师认为,奥司他韦仿制药(如东阳光药)已纳入第七批集采,价格降幅超 90%,市场空间被大幅压缩j。而玛舒拉沙韦作为独家创新药,短期内不受集采冲击,反而可能通过医保谈判扩大覆盖。
在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奥司他韦国内申报厂家数高达 75 家,在国内共有 22 个国产批号,8 个进口批号,除了原研药外,彼时,奥司他韦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的品规数量已达到 20 个,涉及东阳光药、上海中西药业、石药集团、科伦药业、倍特药业、齐鲁制药、博瑞制药等。
其中,在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超过 10 家药企参与了奥司他韦胶囊的竞标。据披露,东阳光药以 0.99 元 / 片的最低报价中标,而该品种的限价为 6.45 元 / 片。东阳光药曾以奥司他韦创造年销售 60 亿元的神话,当时集采价格消息传出,东阳光药股价大跌。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仅就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而言,目前国内已有 40 余家企业的产品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此外,陕西步长高新制药、山东鲁抗三叶制药等 10 家企业的产品以新分类报产在审。
" 眼下,青峰医药需平衡研发成本回收与市场渗透速度,若通过医保谈判降价 30%~50%,预计 3 年内销售额可突破 20 亿元。" 该分析师说道。
根据公开信息,青峰医药已启动玛舒拉沙韦在儿童患者、流感预防及高风险人群中的临床研究,并计划开发颗粒剂等新剂型。若成功拓展适应症,其市场容量可扩大至当前 2~3 倍。此外,与中药抗流感药物(如连花清瘟)的联合用药研究,可能开辟 " 中西结合 " 的新赛道。后续,青峰医药能否凭借玛舒拉沙韦在流感药物市场站稳脚跟,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