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 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并解读了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 12 条 " 干货 " 政策措施,推动广东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此前,摩根士丹利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榜单显示,超 10 家广东公司上榜,全球 " 钢铁躯体 " 的进化竞赛正被注入广东加速度。
在深圳做机器人
下个单
1 小时内能对接到当地的传感器供应商
东莞的精密加工厂
珠海的电机配套商
还有广州的直播电商宣传分发
机器人下线后
马上就能到广州的车间上岗
佛山的景点接待
香港的机场指挥
这,就是广东人形机器人的巨大潜能!
2025 年之于人形机器人
就像十年前之于新能源汽车
" 造人运动 " 从 PPT 走到舞台、走向车间
许多科技圈大咖都断言
人形机器人会像手机、汽车那样普及
" 机器人就是未来最大的产业 "
如今
这场 " 钢铁躯体 " 的进化竞赛正被注入东方加速度
今年 " 具身智能 " 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乃至广东省
都不惜建立百亿基金托举机器人产业发展
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布的重磅报告指出
中国参与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数量全球第一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
中国占据了约 63% 的份额
预测到 2050 年
中国这一市场规模将有 6 万亿元
报告还梳理了
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
近七成都来自中国和美国
其中,中国独占 36 家企业
美国在机器人的 " 大脑 "
也就是 AI 芯片和软件等方面处于前沿
但在 " 身体 " 构造和整机集成上
中国有硬件制造和成本控制的显著优势
在执行器、谐波减速器等零部件上领先一步
具体到中国国内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工和集群化特征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地
包揽了绝大多数企业
其中,北京公司擅长造 " 脑 "
长三角企业擅于造 " 身体 "
珠三角则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集成商
也就是造整机
广东上榜的 11 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中
有六家都主要在集成领域发力
占据全国上榜集成商的半壁江山
个中道理很好理解
广东有完整的制造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中国占据全球具身 AI 供应链 38% 的份额
而大湾区占据中国具身 AI 供应链的 55% 以上
所以广东来做整机是 " 天赋异禀 "
举个例子
广汽、小鹏、比亚迪为啥来造机器人
因为约 60% 的汽车零件
可直接用在人形机器人上
反过来,人形机器人又能进厂 " 打工 "
完成汽车装配中的非标工作
像小鹏的 IRON 人形机器人已投入使用
自研的 " 灵巧手 " 技术能在工厂实现高精度操作
广汽的 GoMate 不仅能实现两轮、四轮灵活切换
还能在安防、康养等场景中快速响应
优必选的 Walker S
也已经走进北汽和比亚迪的工厂
供应链和场景应用优势
吸引了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云深处等
一批明星企业
也相继到广东落子布局
产生科创独角兽 " 东南飞 " 的现象
也难怪何小鹏能自信地说:
不只是机器人 " 七剑客 "
广东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涌现出 " 七十剑客 "
随着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时代
未来一两年的 " 新同事 "
现在也许就在广州、深圳的某条产线上出厂自检
到时候我们能与它们打声招呼:
"Hello world,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