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以穿越周期、向新而行的姿态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着中国科创新叙事、中国制造新范式,并释放了诸多关键信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特别策划推出《解码粤经济》专题报道,深入剖析关键经济数据中的 " 广东密码 ",洞察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与新方位。敬请关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4 月 2 日,广东举办外资企业 " 广东行 " 政企交流会,包括 11 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诸多外资企业参会。
最近,外资企业很忙,众多跨国公司负责人接连在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3 月 31 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外资企业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更将共赢未来。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是历来是外资活跃之地。今年前 2 个月,广东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484 家,同比增长 16.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233.1 亿元,同比增长 5.9%。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不仅优于此前广东外资增长表现,也好于同期全国情况,凸显成绩的难能可贵。
今年以来广东 FDI(实际使用外资)有四大亮点:制造业外资增速超 30%、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粤投资加快、穗深惠等主要外资大市引领增长、科创项目更吸引境外资本。
从去年给出 " 真金白银 " 的激励,到今年初广东省商务厅提出 " 投资广东 " 百场招商引资活动,再到创新 " 海外主权基金 + 招商引资 " 模式,广东卯足了劲。面对全球经贸形势之变,广东招商引资模式亦在不断创新,利用产业和制度优势 " 引得凤凰来 ",实现 " 双向奔赴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评价,广东外资增长实现逆势上扬,充分体现了经济大省在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的努力与成效,更进一步彰显了广东雄厚产业基础之下,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业的增长潜力。
2 个月到资超 1 亿美元项目 7 个
作为制造大省,今年广东制造业外资表现最为亮眼。
前 2 个月,广东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 74.1 亿元,同比增长 34.5%,较整体增速快 28.6 个百分点,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 31.8%。
以 " 产业第一 "" 制造业立市 " 为核心发展逻辑的广州,近年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制造业,今年前 2 个月制造业实际外资同比增长近四成(36.8%),占全市比重 42%。
实际上,今年广州新落地的多个外资项目,也都聚集制造业。例如,1 月 16 日,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投资建设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开工奠基,预计最迟 2027 年底投产。西门子早在 2002 年就在深圳南山科技园落地,如今这个基地已经成为西门子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制造基地。此外,百济神州持续加码在广州开发区的创新药生产基地研发投入,待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的大分子生物药生产基地达产后,该公司将成为中国 PD-1 单抗药物产能最大的企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今年前 2 个月,广东全省实际到资超 1 亿美元的外资项目达 7 家、实际到资外资 15 亿美元。
重大制造项目缘何青睐布局广东?在多家外资企业看来,广东在打造产业生态集群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依托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持续引进了德国巴斯夫、韩国 LG 化学等 13 家全球化工 500 强企业,石化下游深加工外资占比超 50%。
惠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志宏表示,惠州将以 " 链式思维 " 精准招商,构建产业 " 强磁场 ",重点围绕 "2+1"(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现代产业集群发力。依托这样的产业集群优势,惠州已汇聚了英荷壳牌、埃克森美孚、索尼、LG 等 77 家 500 强跨国公司企业。
今年伊始,惠州今年 FDI 增速在广东 " 一骑绝尘 ",前 2 个月实际吸收外资 21.41 亿元,同比增长 110%,总量位居广东全省第三。
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广东如何增强自身引力?
纵观近年外资项目在粤布局和政策动向,广东外资引育的演进脉络清晰可见——从 40 多年前率先开放拥抱外资,以多重优势吸引外资企业发展制造业,到如今跨国公司在粤陆续布局研发中心和总部型项目,广东外资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
这一趋势在 " 科创之城 " 深圳体现得尤为明显。今年前 2 个月,深圳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79.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96.3%,占全市比重 31%。在高技术制造产业实际使用外资上,信息服务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分别增长 1.9 倍和 5 倍。
深圳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晓瑜将其归因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让境外资本看好深圳科创企业发展前景。
今年,深圳发布四大 " 行动计划 ",聚焦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以及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与此同时,深圳正致力于打造 " 全球投资首选地 "。刘英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以深圳为例,广东在产业、政策、人才等都在走全国开放前沿,在 " 人工智能 +" 一系列领域中,深圳不仅有制造基础,还有广阔的商业应用,是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能够挖掘更多投资空间与潜力。
从 " 制造大省 " 向 " 智造强省 " 跃迁的过程中,广东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更多高技术外资项目显然也是重要路径。
" 主动出击 " 和 " 双向奔赴 "
实际外资使用量与质共同提升,不仅见证着广东产业跃迁,背后更体现了招商引资思路的转变。
在 " 稳外资 " 的关键任务之下,广东先是主动出击。今年年初印发实施的《广东省 2025 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明确,2025 年全省开展 100 场以上 " 投资广东 " 系列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其中,广东将举行 19 场境外重点招商引资活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系列重点招商引资活动突出了 " 广东特色 ",尤其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招商,今年广东将举行低空产业场景供需对接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供需对接活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推介活动、智能传感器产业推介活动等一系列突出新质生产力的招商推介活动。
" 走出去 " 还不够,需要拿出 " 真金白银 " 的诚意。去年,广东就出台了新一轮的外资奖励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在珠三角 6 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投资,当年实际外资达 5000 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按照高技术制造业 3%,高技术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 2%,其他行业 1% 的标准进行奖励。
在 4 月 1 日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重提奖励政策,明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单个外资项目在政策实施期内最高可按照 3% 奖补比例,封顶 1.5 亿元进行奖励。
释放完一系列开放信号,广东着眼于找到优质资本与特色产业 " 双向奔赴 "。
就在近期,广东出台《广东省推动海外主权基金来粤投资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创新 " 海外主权基金 + 招商引资 " 模式,推动海外主权基金持续加大对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的绿地投资、股权投资。
为什么说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重要?事实上,这将主权基金引导至与国家战略和广东优势深度契合的领域,并形成资本与产业的双向赋能。据广东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德增介绍,《若干措施》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得以针对性地解决主权基金 " 进不来 "" 投不顺 " 的痛点,为海外主权基金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也就是说,通过《若干措施》中提到的推动海外主权基金在粤设立办事机构、深化国有资本与海外主权基金投资合作、加强产业链主与海外主权基金投资合作、支持海外主权基金参与开放平台开发建设,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量子科技等领域开放投资应用场景,打造国际股权投资集聚区等内容,广东着眼让更多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共享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价值分工。
刘英解释,作为高层次的资本合作模式," 海外主权基金 + 招商引资 " 能够很好地满足双向需求。广东招商引资方式与其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尤其是着眼于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能够推动资本与产业对接。
" 在创新发展方面,广东可以利用制度开放优势,在吸引外资方面做出表率,尤其在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领域,可以进行大量探索和创新。" 刘英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