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消息
7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业务规则》明确了 CIPS 参与者的账户管理、注资、资金结算等详细流程。随着 CIPS 功能和服务的持续优化,有必要调整《业务规则》相关内容,仅对参与者业务行为提出原则性要求,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有效适应 CIPS 业务发展和功能升级的需要。
(二)券商最新研判
华宝证券:政策方向逐渐向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7 月多主题轮动
1、美国经济韧性仍存但边际趋弱," 大而美 " 法案将加剧财政赤字压力,劳动力市场韧性仍存,通胀风险相对可控。6 月新增非农就业 13.9 万人持平预期,不过结构性风险显现。5 月美国通胀数据显示,关税带来的价格风险相对可控,不过居民可选消费需求下降。预计若经济数据不出现巨大的变化,9 月之前美联储仍将按兵不动。
2、在美国关税暂缓期 7 月到期后,美国大概率与多数国家达成部分贸易协议或延期,对少数国家实施关税。参议院通过的法案版本带来更高的财政赤字,可能进一步推动国债收益率上行。
3、国内宏观层面,上半年经济总量韧性较强,政策或处于观察窗口期,经济总量韧性偏强,物价、地产压力有待改善。在政策发力、抢出口等因素支撑下,上半年经济总量韧性偏强,预计上半年 GDP 增速或在 5.2%-5.3%,高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近期物价、地产下行压力有所上升,因而反内卷政策、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4、此外,特朗普关税豁免期将至,贸易谈判不确定性仍然偏强。政策处于观察期,增量政策紧迫性回落。经济总量偏强,短期内推出明显增量政策的紧迫性不强,需观察关税影响、物价及地产等指标在三季度表现。政策方向或从短期刺激消费、投资,逐渐向科技创新、新经济、反内卷等领域倾斜。触发进一步增量政策的条件或是三季度经济总量下行压力明显增加,GDP 回落至 4.7% 以下,政策下一个加码时间窗口或在 9-10 月。
(三)券商行业掘金
天风证券:稳定币合规化浪潮下增量资金与场景快速跃升在即,重塑全球金融支付新体系
1、稳定币从加密资产 " 连接器 " 升级为全球支付新基建,合规化浪潮下增量资金与场景快速跃升在即,聚焦核心赛道。产业趋势:稳定币规模跃升,重构跨境支付新范式。规模指数级增长:2025 年 2 月,全球稳定币供应量达 2140 亿美元(年交易额 35 万亿美元,超 2 倍 Visa 交易量),链上活跃地址超 3000 万,同比增 53%。去中心化稳定币崛起:USDe 市值一年内从 1.46 亿飙升至 62 亿美元,跃居第三大稳定币;MakerDAO 转型 Sky 后推出合规 USDS(市值 26 亿)。
2、应用场景多元化:跨境支付,USDT 等稳定币替代传统电汇,成本从 25 美元~50 美元 / 笔降至低于 1 美元,到账时间从 1-5 个工作日压缩至分钟级。链上金融基建:企业薪资支付(Remote.com 覆盖 69 国)、美债抵押结算(BlackRock 数字基金)、RWA 交易媒介。公链生态分化:以太坊占发行量 55%,Solana/Base 成交易主战场(受 Meme 币 +DeFi 驱动),TRON 主导新兴市场 P2P 支付。
3、政策催化:监管破局打开增量天花板。2025 年 5 月美国 GENIUS Act 通过,要求 100% 由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国债)支持。同月,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落地,设立发牌制度,众安银行成首家储备服务商,京东、渣打等 5 家机构进入沙盒测试。
4、市场空间:万亿美元赛道雏形初现,花旗预测 2030 年稳定币规模达 1.6 万亿 -3.7 万亿美元。核心驱动:(1)传统金融接入:Visa/Stripe 整合稳定币支付,贝莱德发行代币化基金及其他资管巨头的代币化基金布局;(2)新兴市场美元化需求:阿根廷年通胀率突破 200%,将 40% 的储蓄转投 USDT;同时,据统计,每年尼日利亚接收加密货币超 590 亿美元,43% 的非洲链上交易涉及稳定币。
5、建议关注:阿里链 RWA 资产端:朗新集团、捷顺科技 ( 潜在 ) 等;稳定币应用场景(跨境支付 + 供应链金融):连连数字、新国都、新大陆、联易融科技、拉卡拉、移卡;银行托管与支付系统:众安在线(非银组覆盖)、信雅达、长亮科技、京北方、中科金财、四方精创等。
东吴证券:固态电池 0-1 快速发展,产业化初期设备商优先受益
1、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 & 高安全性,未来应用场景广阔。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电解质的形态,全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当前半固态电池开启规模化装车,全固态电池预计 2027 年开始小批量上车,2030 年后规模化应用于储能领域,低空经济 & 人形机器人也有望打开应用空间。
2、海外整车厂 & 电池厂加速布局固态试图弯道超车,我国政策积极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多数企业计划在 2027-2028 年实现小批量装车或量产目标。预计固态电池 2025 年陆续完成中试,2026-2027 年陆续小批量装车,2028-2029 年形成规模化量产。当前中试阶段单 GWh 设备价值量在 5 亿元 -6 亿元,后续随着规模化量产及设备节拍 & 良率提升有望降至 2.5 亿元 /GWh,若假设 2029 年新增全固态电池产能 80GWh-100GWh,对应当年新增设备需求有望超 200 亿元。
3、全固态电池干法工艺为主线,打开设备全新需求空间。前道、中道、后道均有变化:前段变化最大,主要在于电解质膜和极片制作工艺上,全固态电池干法工艺增加了干法混合、干法涂布环节实现固态电解质膜制备,不再需要使用溶剂,也不存在烘干环节;全固态电池湿法工艺仍然保留了利用溶剂制备电解质与粘结剂溶液后涂布蒸干制备电解质膜的工序。中段电芯装配环节:全固态电池采用 " 叠片 + 极片胶框印刷 + 等静压技术 " 取代传统的液态电池卷绕工艺,并删减了注液工序;后段化成分容环节:从液态电池化成分容转向全固态电池所需的高压化成分容。
4、本土重点设备公司:
先导智能:率先打通整线设备,中试线级别整线已量产;
赢合科技:深度布局前道设备,已向龙头出货中试设备;
曼恩斯特:完成干法 + 湿法设备双线布局,已在多家客户端验证;
纳科诺尔:辊压设备先发优势显著,携手产业共同研发;
联赢激光:激光焊接龙头有望受益固态电池装配设备需求量提升;
利元亨:完成整线设备布局,硫化物路线整线交付广汽;
先惠技术:携手固态电池先发玩家,布局辊压机;
宏工科技:干法混料纤维化设备先发布局。
中国银河:重磅会议为何要强调 " 向海图强 "?
1、2025 年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这是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后,中央再次对海洋经济作出重要部署。" 五大原则 " 定调顶层设计,预计此次顶层设计定调后,近期相关配套政策将加快出台,带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2、" 六大重点 " 强化政策协同,明确海洋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政策惠海,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兴海,强调海洋领域科技自主创新与科技企业培育。产业强海,强调海上风电、现代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文化和旅游、海运业五大领域。规划向海,强调海湾经济规划研究与港口群优化整合。生态护海,强调海洋生态保护、海域综合治理与分层利用以及海洋碳汇核算。合作探海,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蓝色经济合作。
3、各国在海洋经济领域呈现差异化竞争,我国亟须把握机遇提高竞争力:在海洋渔业领域,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技术和加工较为先进,形成资源争夺态势。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如欧洲多国在北海竞相勘探开采。在海洋新能源领域,中国、美国等也在加速布局。在海洋装备制造领域,韩国、日本的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较为发达,中国也在迅速进步。在海洋交通运输领域,新加坡、上海、鹿特丹等国际大港在全球航运市场上竞争激烈。在海洋科技研发方面,美国、日本、欧洲等在深海探测、海洋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4、我国海洋经济优势显著,劲头强势:一是我国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制造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其中,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超过 3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 7 年保持全球首位。二是深海技术日益成熟,深海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期。2024 年度央企十大 " 国之重器 " 中,大洋钻探船 " 梦想 " 号、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 海葵一号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 " 海基二号 " 等多项装备涉及深海科技领域。三是海洋经济的区域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山东、广东、海南等沿海主要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多个标杆样本。
5、投资方向与机遇:本轮政策所覆盖的投资方向包括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文旅和物流等领域。在海洋科技板块,建议重点关注深海材料、深海装备、深海信息化三大核心领域。其中,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国家战略示范意义,建议重点关注其深海油气产业链、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造和现代海洋服务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