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昨天
甲秀昌明润黔中!新华社解码“林城”贵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黔中腹地贵阳,因在贵山之阳而得名,烟岚云岫,雄踞于云贵高原。

建城迄今七百余年,喀斯特地貌的山水奇境、明代大儒王阳明 " 龙场悟道 " 之处、抗战烽火下的大后方 …… 岁月长河中,孕育出贵阳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态、" 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 的城市品格。

进入新时代,传承科甲挺秀、人文昌盛的文化根脉,这座山水之城持续擦亮 " 爽爽贵阳、中国数谷 " 的城市名片,书写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新篇章。

△青山环绕的贵阳市区。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红色印记 镌刻黔山秀水

贵阳市环城北路一处绿树成荫的山岩下,矗立着题有 " 林青同志就义处 " 的一方石刻。1935 年 9 月 11 日,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高呼 "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万岁!" 等口号,英勇就义,时年 24 岁,践行了他 " 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 " 的铮铮誓言。

黔地多山,山城百态造就贵阳人不屈不挠的品格底色。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贵阳曾涌现出黄齐生、王若飞、袁咨桐等一批革命英雄人物,书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艰难岁月淬炼的 " 红色精神 ",贵阳人格外珍视。

位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附近的 " 红飘带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技术赋能让参观者 " 穿越 " 至伟大长征;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达德学校旧址、息烽集中营旧址、兵临贵阳陈列馆内,讲解员娓娓讲述先烈们的故事 …… 目前贵阳已建成 38 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大项目,9 个红色文化展陈项目。红色印记,镌刻于黔山秀水间。

△观众在 " 红飘带 " 行进式感受长征故事。新华社记者陶亮 摄

红色精神赋予贵阳人艰苦奋斗的劲头和不屈不挠的韧劲。

" 快来喝杯茶,这是今年我炒制的头批新茶 ……" 贵阳花溪区久安乡,村民项朝富正在自家茶园旁的农家乐招呼着客人。

长征期间,红军转战花溪,曾在这里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群众,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掩埋红军遗骸,这些红色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但这个煤炭开采历史长达百年的地方,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因过度开采,有过一段 " 拿生态换钱,拿命换钱 " 的经历,最严重时,矿井废水甚至将下游阿哈水库染成 " 黄汤水 "。

面对问题和困难,当地人勇于担当,毫不退缩。10 多年间,久安乡关停境内所有煤矿,让煤山变茶山、矿工变茶农、茶园变景区,以 " 不怕艰难险恶 " 的红色精神取得 " 绿色革命 " 的胜利。

" 红色精神养育的人,总要有些不一样的劲头!" 项朝富是这场 " 生态革命 " 的先行者,如今他经常惬意地坐在小院里极目眺望,看远处一垄垄茶树、一片片茶海竞相吐绿。

△贵阳市观山湖公园风光。新华社记者陶亮 摄

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完善监测体系,对污染企业严格整治;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 数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伍向东说。

北纬 26 度、平均海拔 1100 米、夏季平均气温 22.3 摄氏度,贵阳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推窗见绿,人在景中,十里山水半入城 …… 作为全国首个 " 国家森林城市 ",贵阳城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愈发迷人。

人文兴盛 滋养城市活力

夏日,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上烟霭蒙蒙。一座飞檐如翼、翘角似鸾的古楼耸立于碧波之中的鳌矶石上,与波光潋滟的河面交织成画,这便是贵阳的地标——甲秀楼。

这座承载四百余年历史的文化丰碑取自 " 科甲挺秀 " 之意,是贵阳人文兴盛、甲秀昌明的象征。

△游客在贵阳市南明区甲秀楼游玩。新华社记者陶亮 摄

以 " 诗书画三绝 " 闻名的杨龙友、北京大学首倡者李端棻 …… 名人先贤留下的文化印记,把文脉刻进贵阳城市发展的肌理。

明清贵阳,九门(内城、外城共九座城门)巍立,四阁(文昌、玉皇、灵官、皇经)耸峙。" 九门四阁 " 交织成老贵阳城建经纬,其间百余街巷纵横,如血脉贯通,带来人文昌盛气象。

" 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刻隽永、饱含启迪。

沧海桑田,古韵新颜。

为重拾 " 九门四阁 " 悠悠旧忆,贵阳精心布局 " 一河一道两片 " 城市设计。以贯城河为脉、城垣步道为络,串联起云岩文昌阁与南明翠微园两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依循旧时城墙遗踪,重连城垣脉络,筑就 7908 米城垣步道。

依托城市文脉,贵阳市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曹状元街、花溪区十字街等一批老街区旧巷展新姿。

琳琅满目的美食,鳞次栉比的商铺,流光溢彩的灯光 …… 夜幕降临,曹状元街区依然热闹非凡。

曹状元街得名于清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随着岁月变迁一度黯淡破旧。如今,这条承载了 " 一门三进士,御赐状元郎 " 厚重历史、见证近代风雨沧桑的贵阳老街,成为集历史文化、美食文化等为一体的 " 网红街区 "。

" 曹状元街区作为老贵阳城‘九门四阁’之一的大南门核心区域,既镌刻着一代代贵阳人对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记忆,也承载着贵阳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街巷的寻味。" 南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王菊红说。

青砖旧影间," 老贵阳 " 岁月沉香。

夜幕降临,五彩斑斓的灯光点亮古老城墙,乐手抱着吉他拨响前奏,台下观众点亮手机手电筒应和 ……2023 年夏天,从 " 九门四阁 " 之一文昌阁城墙下发源的路边音乐会,迄今已举办 400 余场,现场观众达 300 余万人次,赋予贵阳 " 爱乐之城 " 的美誉。

△文昌阁的路边音乐会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摄

" 深挖历史文脉,厚重而悠长的文化底蕴,给贵阳带来十足的人气。"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熊列说。

知行合一 澎湃创新动能

" 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 是贵阳提倡的城市精神。

贵阳西北约 40 公里处的修文县,有 " 王学圣地 " 之称。

五百多年前,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修文县龙场驿参学悟道,提出 " 知行合一 " 学说,令贵阳屹立于中国思想史的 " 高地 "。

△《少年王阳明》剧目在贵阳孔学堂上演。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摄

知行合一——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在阳明心学的熏陶下,知行合一的城市精神赋予贵阳人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锐气。

1895 年,公车上书震惊朝野,贵州籍举人签名的有 95 人,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贵阳籍举人参加签名者就达 32 人;1911 年,辛亥革命风云激荡,贵阳建立 " 大汉贵州军政府 ",贵州成为全国第六个宣告独立的省区,贵阳也走在辛亥革命的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气神多次在贵阳的重要历史时刻展现。

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半边天文化广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 走进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巾帼风范、敢为人先的文化元素扑面而来。村委会旁的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大门口," 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 " 的牌匾醒目分明,仿佛镌刻下堡子村为性别平等迈出的关键一步。

20 世纪 50 年代,各地妇女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然而,男女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堡子村妇女展开了一场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大讨论,充分发挥 " 半边天 " 作用,促使粮食增产增收。

三线建设热潮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来到贵阳,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为贵阳乃至贵州工业筑牢根基。

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贵阳,依靠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开拓精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新路。

10 多年前,大数据浪潮呼啸而来,贵阳在全国率先把大数据作为整个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并倾全域之力加以推动。

深夜,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成员依然忙碌,他们在调试最新迭代的 " 东方祥云 " 山洪预警系统。

通过大数据," 祥云 " 可以跑赢乌云。技术人员介绍,该预报系统可实现对水库、河流水量的 24 小时监控,风险影响分析可在 1 分钟内生成,有效提高值班值守应急工作效率。

△ 2024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馆外景。新华社记者杨文斌 摄

创办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建设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 如今,贵阳 " 中国数谷 " 城市名片广为人知。

站在东山远眺,古朴的韵致与灵动的绿意相互映衬,兼具历史底蕴和创新精神的贵阳,未来可期。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