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小米最近热度最高、技术力最强的产品。
非小米 YU7 莫属。
极具运动感的外观、诚意给足的各种全系标配、人车家生态加持,再搭配 25 万的起售价。
要不是看交付时间太长,我高低得冲一台给机友们抽了。(bushi)
啊当然,玩归玩,闹归闹。
机哥知道,有很多机友,都有冲小米 YU7 首发的实力。
只是每每心动想掏钱下单时,看到 App 显示的「交付时间」后,又瞬间进入贤者模式。
标准版和 Pro 版,动不动就得等 50-60 周。
哪怕是价格最高的小米 YU7 Max,在排产提速的情况下,依旧要等 40-43 周。
这时候就很尴尬。
一方面。
其他新势力友商的 SUV,也是一顿嘎嘎出,产品力和价格都很不错。
另一方面。
继小米 YU7 发布后,最近小米的第三台车,又迎来 " 非官方爆料 "。
跟去年爆料差不多,小米第三台汽车——大型增程式 SUV 要来了。
小米增程式 SUV,来了
从博主 @整车异响咣当咣当的爆料来看。
这波小米增程式 SUV 谍照,角度可以说是相当板正。
若不是被硬生生套了个 " 麻袋 ",都能当 " 汽车证件照 " 来用了。
然后小米增程式 SUV 的侧面姿态,机友们可以感受一下。
整体设计,跟小米 SU7 和 YU7 都不太一样。
它摒弃掉 SU7、YU7 类似的运动流线设计,转而采用类似方盒子的造型。
垂直的车头和车尾、修长的屁股,这种方方正正的范儿。
让机哥不禁联想到路虎揽胜。
又或者是理想 L9。
总的来说,小米这伪装车,虽然看不到太多细节。
但结合它的大块头外观、三排六座、以及「增程形态出击」的打法来看。
明摆着就是冲着有长途出行需求的、家里有四五口人的家庭去的。
该博主也顺便拿问界 M8,跟小米增程式 SUV,做了粗略对比。
已知问界 M8 长 5190mm,高 1790mm。
肉眼看上去,小米增程式 SUV 比问界 M8 长一点点,又矮一点点。
甚至说,跟底下的 SU7 伪装车相比,车身其实也高不了多少。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
虽然在定位上,这车子是大空间、家用和长途出行。
但按照小米汽车的一贯传统,还是会给它保留了一点 " 纽北赛道风味 "?
什么狂暴模式、自定义驾驶模式全安排上。
那就很特么有意思了。
而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去年年底。
其实就有一批,被认为是小米增程式 SUV 的伪装车,在路上被拍到过。
整体的外观风格,跟最近这波新车谍照,基本对应得上。
侧面看过去,妥妥的三排六座或者七座。
夫妻拉两家人出门旅游都不成问题。
从正面谍照能也看到,小米增程式 SUV 配备了激光雷达。
预计能吃上,小米 YU7 同款端到端辅助驾驶。
然后就 ...
没了。
考虑到曝光时间还早,像是动力续航、充电平台、性能参数等配置,目前都没有很准确的爆料。
少数还算有惊喜的地方,可能就是增程新车后面,还有一台疑似溜背两厢车。
以及底部那两台 SU7 和 YU7 伪装车。
考虑到现款早就发布,这俩伪装车很有可能是小改款或焕新版。
总的来说,如果机友们觉得小米 YU7 空间不够大,或者仍对纯电车保留着续航焦虑。
现在完全可以再深蹲一波了,这车很有可能在 2026 年发布。
有机友可能会说:
" 我寻思小米 YU7 才刚发布,小米造车再快,也不至于真的三年三台车吧?"
咋说呢,新能源汽车跟油车的迭代速度,早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油车时代,一台车的经典款,可能三五年才迭代一次。
但现在大伙都能看到的,有的车型能一年三代同堂。
还有的车型小改一下配置,又能当个焕新版来卖。
按这样的造车速度,小米三年三台车,算是正常节奏了。
毕竟早在 2023 年,小米就在招聘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
随后又有一张小米员工招聘简历的截图,在网上流传。
显示该员工负责小米汽车首个混动车型,对标销量靠前的车型,也是公司后续销量担当,对成本性能要求非常高。
另外在技术专利上。
小米在 24 年底也公布了一项发动机专利,通过各种设计和技术上的改进,减小发动机体积大小,以及车辆安装空间。
可谓是把前期准备都做足了。
至于为啥我怎么笃定,这车会在 2026 年发布。
只能说,有内鬼。
头部汽车供应商博世,在去年 9 月曾发布过技术路线图。
一个不小心,顺便透露了小米在后续两年的新车规划 ...
比如在 2025 年,小米会发布小米 SU7 Ultra 和一台纯电 SUV。
现在看来,命中率 100%。
该线路图还显示。
2026 年,小米将推出首台采用增程式动力的 SUV。
然后咱们再结合,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爆料。
是不是又闭环上了?
当然啦,聊到这里肯定有机友很好奇。
为啥同样是混动车型。
小米选择的是增程式路线,而非类似于比亚迪 DM-i 技术的插电式混动路线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增程式车型确实更好卖,增程技术结构也没那么复杂。
咱们直接看数据啊。
根据车百在线发布的 2025 年 5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终端销量月报」,能看到增程式车型是越卖越好了。
2025 年 5 月,纯电动车型销量 57.9 万辆,同比增长 19.6%;插混车型销量 27.3 万辆,同比增长 21.2%;
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48.8% 至 11.4 万辆。
市场份额方面,纯电和插混市场份额同比有所下降,增程式市场份额同比增加约 2 个百分点。
再具体到,各家国产增程式车型的销量表现。
机友们同样能看出,消费者们对增程式 SUV 的青睐程度有多高。
2025 年 5 月 5 日 -5 月 11 日的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中。
排名前三的品牌,都主打增程式路线。
所以说,不要看部分网友和车企,平日里各种吐槽增程式技术。
什么增程式油不油,电不电的。
什么增程式混动,就是行业内公认的落后的技术。
……
真到了要自掏腰包的时候,车主们还是老老实实买增程车型。
新势力车企们,推出增程式车型,也已经是个大趋势。
毕竟,在消费者眼里,技术和参数都没那么重要。
但对于纯电车续航的恐惧和焦虑,却是在每日的出行中驱之不散。
插电式混动也好,增程式技术也罢,都是现阶段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的好方案。
再把目光放回小米汽车上。
小米 SU7 和 YU7,固然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成功的车型。
但回到新能源主战场上,最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还是一台空间够大、续航够长、彩电沙发冰箱俱全的家用增程 SUV。
拥有了梦幻开局后。
小米也该在第三台车上,彻彻底底把销量和规模走起来了。
不过客观来说,增程式 SUV 这赛道,不能说是人才辈出,简直是众神云集。
问界、理想、领克、腾势 ... 都有热门当家车型。
而且在产能上,小米汽车也算是遇到了小瓶颈,小米 YU7 的交付周期,都拉到 50-60 周了。
那更加热门的增程式 SUV,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