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横琴 5 个案例入选
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广东省委改革办印发通知,向全省推介 36 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其中,珠海、横琴共有 5 个案例入选,涵盖技能人才互认、跨境科创合作、研发费用减税、农民住房保障以及和美海岛建设等多个领域,彰显了其在深化基层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全省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此次入选案例包括《珠海市推动建立职业技能人才珠澳琴互认互通机制助推技能人才共享共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力推跨境科创合作琴澳一体化》《珠海市优化研发项目异议鉴定保障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斗门区探索多户联建保障农民住房需求》《珠海市实施 " 四大行动 " 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和美海岛》。
01
技能人才互认推动珠澳琴协同
珠海通过成立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构建了三地技能人才互认互通机制。该联盟吸纳 126 家会员单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参照国家及国际标准,开发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多个培训课程标准,并通过 " 送教入澳 "" 请澳来珠 " 等机制开展培训超 1.5 万人次。联盟创新采用直接采认、" 一试多证 " 等方式进行评价互认,全国首创竞赛结果三地互认,为澳珠极点发展提供了坚实技能人才支撑。
02
创新协同
助力跨境科创合作琴澳一体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充分发挥 " 澳门研发 + 横琴转化 + 珠海落地 + 全球市场 " 的科创链条优势,着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通过构建琴澳科创生态体系,推动澳门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吸引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落户。连续举办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 3 亿元奖金吸引全球超 3000 个项目参赛,并搭建完善的跨境孵化体系,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创新,累计孵化澳门青年创业项目超 400 个。
0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激励企业创新提速
珠海通过建立税务与科技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优化研发项目异议鉴定流程,形成了一套高效规范的惠企服务体系。双方共同制订项目鉴定办法,实现全流程网络评审鉴定,企业可 " 零跑腿 " 办理并弹性选择鉴定时间,还增设了异议申诉通道。此举推动了每年近 3000 家企业享受国家研发投入税收减免,有效激励了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04
多户联建公寓
破解农民住房难题
斗门区创新采用 " 多户联建 " 模式建设村民公寓,有效破解农村住房用地供需矛盾。通过农地转用和向天要地,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至原有模式的 4 倍。引入积分制量化排序保障急需农户权益,并以 " 组团 " 申请联合报建形式建设," 一户一证 " 办理不动产登记。全国首创 " 美丽农居贷 " 金融产品,降低建设成本,与农民自建房成本持平,切实保障了农民住房需求。
斗门福安 · 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资料图。
05
和美海岛建设助力发展 " 蓝色经济 "
珠海通过实施海岛风貌焕新、设施提升、改革创新和渔村振兴 " 四大行动 ",成功推动东澳岛等四岛入选全国首批 " 和美海岛 ",2024 年海岛旅游收入超 10 亿元。
具体举措包括,出台风貌提升条例、推行驻岛规划师制度、建设零碳智慧微电网、发展低空经济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打造特色民宿集群等,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吸引了港澳台侨青年返乡创业。
广东省委改革办要求,
落实 " 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 机制,
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
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经验做法,
推动这些改革经验
在本地落地实施。
这些基层改革的 " 珠海经验 ",
正在成为
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市委秘书长、市委改革办主任
王小彬表示
将继续发扬 "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 的特区精神,既争当 " 改革尖兵 ",又勇当 " 学习标兵 ",每年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有珠海标识度的改革创新品牌,持续擦亮特区改革 " 金字招牌 ",让改革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珠海传媒集团 佘映薇 / 文 叶秋明、梁冠贤 / 图
阳紫微 / 编辑
胡洁婷 / 责编
王近夏 /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