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08-31
狗毛膏、双头尖、鸽春丸是啥暗号?解密广式糖水“谜语”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为奶茶糖水本命选手,我本以为自己一天两杯的摄入量,早就喝遍全国各大特色口味,直到看到这张广州糖水菜单:

作者供图  

糖水店我熟,但 " 膏馃丸系列 " 是什么?

"Q 弹双头尖系列 " 又是什么?

好消息是:老板贴心给每个未知选项加了备注,写明了里面有什么。

坏消息则是:狗毛膏、草馃、鸽春丸、双头尖、喳咋 ......这些备注也并不比 " 膏馃丸 " 的简写好懂。

这份广州本地朋友都未必能看懂的菜单,到底有多好喝?

本着 " 来都来了 " 原则,我将信将疑下单了老板力荐的招牌双头尖。

——冰凉爽口,还不甜腻,这也太好喝了吧 !

广东入夏仪式  

在广东,糖水是可以与靓汤、凉茶并称的重要饮品。

经典糖水桂花酒酿桃胶 | 图虫创意

无论新茶饮大战打得多热闹,老广心中的夏日饮品 " 白月光 ",永远非糖水莫属。

广义来说,糖水是岭南地区的甜品总称——

既包括绿豆沙、椰汁马蹄爽这类糖水饮品;也包括双皮奶、杏仁豆腐等固态小吃。

而从类型上,甜水大概可以分成两派:潮汕派和广府派。

特色糖水凉粉龟苓膏 | 图虫创意

潮汕派重料,擅长就地取材:

使用当地特色风物,进行创造性组合,满满一大碗令人眼花缭乱。

随便一家糖水店,一字排开十几种小料,供食客选择不过是常规操作,燕窝、桃胶、雪蛤等滋补食材,也能统统加入,因而也有甜汤的叫法。

桃胶牛奶炖燕窝 | 图虫创意

比如知名度颇高的传统甜汤五果汤,就是由薏米、绿豆、花生、莲子、银耳五种干果烹制,熬制出胶,口感醇厚。

热饮还能加料鹌鹑蛋,丰富程度不输八宝粥。

经典甜汤五果汤 | 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应季的各种新鲜水果,当地特产的芋头制品和姜薯,份量扎实的豆花、汤圆等都是潮汕甜汤常驻嘉宾。

芋圆常见于各类糖水中 | 图虫创意

如果说潮汕派是以创造性见长的鬼才艺术家,那么重工的广府派,则是步骤严谨,细节考究的经典教科书。

最为人熟知的广式糖水四大天王:绿豆沙、红豆沙、芝麻糊、双皮奶。

单听名字就知道,每种都是围绕单一食材展开。

将煲汤的细致功夫,用在糖水制作上,力求最大程度发挥食材本味,即使升级加料版本,也有经过反复实践的 " 最佳答案 ":

搭配有海带丝的绿豆沙 | 图虫创意

绿豆沙最配口感爽滑脆嫩的海带丝,同煮是多一丝鲜美的海带绿豆沙

红豆放入切成小段的陈皮同煮,是带着陈皮清香,香而不腻的陈皮红豆沙;

陈皮红豆沙 | 图虫创意

同样口感醇香细滑的杏仁糊,和芝麻糊在同一碗中组成八卦图,是极具 " 中国风 " 的杏仁芝麻糊;

单吃偏甜的蜜渍红豆,用来点缀双皮奶的醇厚口感,是达成广式甜品最高追求 " 不甜 " 的红豆双皮奶。

" 不太甜 " 的红豆双皮奶 | 图虫创意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对漫长闷热的夏季,爱吃也会吃的广东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美食打开方式。

无论潮汕派,还是广府派,单凭天然食材,手工制作,就足够俘获脆皮打工人的心,何况各自还有几十上百种花样,随时攻陷食客的胃。

图虫创意

  狗毛膏、鸽春丸、双头尖  

广东的糖水情况有多复杂?尽管可以分为潮汕和广府两个大类,但细分到不同地区,又会有全新版本的打开方式,分分钟让人看不懂菜单。

以文章开头,既不属于潮汕,也不属于广府的汕尾来说,糖水的灵魂在于小料。

糖水熬制材料 | 图虫创意

菜单上那些看不懂的,地方特色食材,通通是由老板手作。

一字排开的超大号小料盒里,啫喱果冻状的狗毛膏,外观酷似西米的鸽春丸,粗糙版 " 不规则椰果 " 双头尖,和龟苓膏一个色号的草馃,连带调味用的玫瑰蜜、桂花蜜都是纯手工熬制。

老板推荐的招牌双头尖,兼具狗毛膏、草馃、鸽春丸、双头尖,四大招牌小料,每种都是满满一勺,直接填满半杯。

口味选择上,只有朴实无华的红糖、炼奶两种,选好味道,加水加冰,简单摇晃既可。

老板特别交代,喝的时候,要手动将吸管拉高,确保均匀吃到小料。

没有当下新茶饮流行的复合味型,单凭不同小料组成的口感层次,让整杯饮料既不无聊,又能保持干净清爽,红糖自带草本味道,蜜香馥郁,炼奶则带着丝丝奶香。

如果非要问这些神奇小料是什么味?没什么味道,费时费力,只为追求最佳口感。

嫩滑爽口的狗毛膏带着冰块的凉气,不怎么需要咀嚼,就能顺滑下咽,以狗毛膏草(也称海石花)为原料熬制,来自海边的纯天然胶质,让人仿佛吹到海风。

看上去像刷碗的丝瓜络,其实是石花冻的熬制材料 | 图虫创意

视觉上和半透明狗毛膏,最相近的是亮黑色的草粿。

潮汕地区特产的草粿草,煎取汁液,加入淀粉制成的果冻,尽管制作过程中,已经被老板用刀划成小块,但过于顺滑的口感,还是滋溜一声就能吸一大口,在嘴里留淡淡的草木香气。

亮黑色的草粿  

点缀其间,颗颗圆润晶莹的鸽春丸,以番薯粉为原料,外形有点像西米,口感扎实有韧性,星星点点的分布在其他小料间,随时带来惊喜。

等待下锅的鸽春丸  

有资格为糖水命名的双头尖,来自汕尾鲘(读 h ò u)门,用红薯糊透过特殊模具,搓成两头尖尖的小粒,口感 Q 弹,嚼劲不输椰果。

双头尖

如果点了花蜜口味,无论玫瑰花,还是桂花,都能吃到少量香甜花瓣,成为整杯饮料的点睛之笔。

用当地随处可见的普通食材,做出口感不输食品工业成品的各式小料,简简单单配上红糖、炼奶或者花蜜,在冰水加持下,化身老少皆宜的消暑饮料,能成街头 " 排队王 " 也十分合理。

  西多士、炸牛奶、各种粿  

是不是觉得广东糖水名目足够让人眼花缭乱?

这还没完,任意走进一家糖水店,菜单翻至末尾,基本都有配合糖水风格的小吃可选。

不同糖水与小吃的搭配,也有讲究。

比如偏港风的杨枝甘露、芒果椰汁西米配一口西多士,煎至金黄的吐司小方,淋上香甜炼乳,外脆内软,一口一个,炼乳的甜被芒果的果香中和。

西多士 | 图虫创意  

广府派的绿豆沙、龟苓膏可搭配炸牛奶一起吃,咬开酥脆外壳,半凝固的牛奶使组合活色生香,还没有 " 热气 "(广州人认为,吃油炸食品容易 " 热气 ")的隐患。

脆皮炸牛奶 | 图虫创意

潮汕糖水则要少不了各种粿。

粿在潮汕语境种,可以理解为各种米制品的统称。

街头代售的粿类小吃 | 图虫创意

早在 " 甜咸永动机 " 理论爆火全网前,潮汕人的生活智慧,就让他们自发为甜口糖水配上各种咸口粿。

像是最常见的红桃粿,外表是酷似甜品的粉红色,咬开才知道是包含香菇、虾米、葱、芹菜等硬核馅料的顶饱小吃。

看似很甜,实则内馅为咸的红桃粿 | 图虫创意

用薯粉做粿皮的无米粿,馅料有韭菜、菜脯、芋头、咸蛋黄芋泥等多种选择。

但无一例外都是咸口,当作小吃配糖水,用热油将外表煎至脆香,无米粿咸香,双头尖清爽,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在广东湿闷的火热夏日,躲进空调充足的糖水店,从数量众多永远不缺新鲜感的糖水单中,随机选一碗 " 今日幸运 " 糖水,配上适口点心,怎么不算是广东人的专属夏日充电方式。

毕竟广东的夏天有多长,糖水菜单就有多长,永远有新口味值得尝试。

作者:Chris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