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 7》首播:北京大平层里住着娱乐圈的 " 贫富差距 "?
实锤了。李沁的行李箱是登机箱。马思纯拖上来一个 28 寸加一个 20 寸。这哪是旅行?这是搬家。
节目组选址北京某顶级楼盘。江景大平层,落地窗,智能家居。一屋子人刚进门,镜头扫过玄关——李沁的鞋整齐靠边,马思纯的外套直接甩沙发上。
笑死。这哪是《花儿与少年》?这是《我爱我家》之明星房产测评。
行李箱大小,决定人生高度?
李沁只带一个登机箱。干净利落,衣服叠得像博物馆展品。
马思纯两个大箱子,外加一个化妆包、一个零食袋、一个抱枕。
——这哪是录综艺?这是要把卧室搬进摄影棚啊!
有人分析:李沁常年自律,作息规律,护肤靠喝水。
马思纯呢?据传片场常备咖啡、薯片、面膜三件套。
一个像极了 " 人间清醒 " 的都市丽人。
一个活脱脱 " 我情绪不稳定但我要吃辣条 " 的真性情姐姐。
网友辣评:李沁是 " 静音模式 ",马思纯是 " 震动 + 外放 "。
同一屋檐下,画风割裂得像两个次元。
客厅 C 位争夺战,无声却激烈。
沙发最大那块,空着。
李沁坐下,盘腿,端茶,微笑。镜头自动对焦。
马思纯坐旁边,翘脚,嗑瓜子,聊八卦。话题自动带偏。
注意看,镜头语言暴露一切。
导播切李沁时用慢推,柔光,背景音乐是钢琴版《City of Stars》。
切到马思纯?快剪,音效是 " 叮咚 " 外卖提示音。
这不是综艺。这是视觉化的咖位排序。
房子是平的。但镜头是斜的。
有站姐爆料:李沁团队提前踩点,要求主视角镜头不低于 1.5 米。
马思纯团队?只问了一句:"Wi-Fi 密码是多少?"
" 合宿 " 综艺,本质是 " 阶级展演 "?
你以为大家是来旅行的?错。
这是明星版《楚门的世界》,24 小时直播人设维护。
李沁穿真丝睡衣看书。镜头扫过书名:《断舍离》。
马思纯穿着熊猫睡衣刷手机。弹幕刷爆:" 嗑死我了!这松弛感绝了!"
一个在 " 营业清醒独立人设 "。
一个在 " 营业真实松弛姐姐 "。
可问题是——谁在演?谁在活?
李沁单间,朝南,带飘窗。
马思纯和另一位女嘉宾合住,朝北,窗户外是空调外机。
网友锐评:这哪是抽签?这是风水局。
阳光 = 流量。视野 = 番位。空调外机 = 糊了。
房子即咖位,装修即人设。
节目组的布置,细思极恐。
李沁房间:浅灰墙,原木家具,香薰机飘着雪松味。
马思纯房间:粉红窗帘,毛绒地毯,桌上堆着薯片和口红。
一个像极了 " 性冷淡风 ins 博主 "。
一个活脱脱 " 追星女孩卧室实录 "。
李沁煮燕麦,配蓝莓,拍照发小红书。
马思纯煮泡面,加蛋加肠,喊全组:" 来啊!干饭了!"
一个在 " 养生 ",一个在 " 续命 "。
观众投票:李沁 " 女友视角 " 拉满。马思纯 " 闺蜜视角 " 爆棚。
可你发现没?李沁的每顿饭都像广告片。
马思纯的泡面,连汤都喝光——像极了我们打工人的深夜。
综艺感,是种 " 表演型人格 "?
马思纯综艺感强吗?强。
抛梗、接梗、自黑、造梗,一套连招行云流水。
李沁呢?安静,微笑,偶尔点头。像 AI 女友加载中。
但节目组偏爱谁?明眼人一看就懂。
李沁的沉默是 " 高级感 "。
马思纯的热闹是 " 接地气 " ——但地气踩多了,容易沾泥。
有剪辑师小道消息:
李沁的镜头要 " 去烟火气 "。
马思纯的镜头要 " 加笑点 "。
——人设定了,剪辑就只能往框里套。
难怪网友说:看《花少 7》,像在看 " 明星社会学实验 "。
房子是容器。人是标本。观众是拿着显微镜的吃瓜群众。
" 塌房 " 边缘,马思纯在硬扛?
马思纯状态引发热议。
胖了?瘦了?憔悴?精神?
弹幕两极分化:" 姐姐好好休息吧 " vs " 这状态能录完吗?"
她自曝:" 最近睡不好,靠吃撑过。"
说完笑,眼圈有点红。
镜头切走,配轻音乐。
这一秒,像极了我们强撑上班的周一早晨。
可综艺不允许 " 崩溃 "。只允许 " 可爱崩溃 "。
李沁呢?全程稳定输出。
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微笑、点头、说 " 嗯,有道理 "。
有人夸她 " 情绪稳定 "。
有人批她 " 没有综艺感 "。
——稳定,到底是优点,还是枷锁?
友情?还是 " 营业友情 "?
马思纯搂着李沁:" 你是我墙头好久了。"
李沁笑:" 我也是。"
弹幕狂刷:" 磕到了!真姐妹!"
可下一秒,分房时,李沁选了单间。
马思纯没提,但表情有一瞬空白。
——综艺里的 " 情感 ",有多少是剧本安排?
有知情人透露:夜谈话题是导演组提前给的。
" 夸队友 "" 回忆杀 "" 未来祝福 " 三件套。
但镜头前的拥抱,必须够 " 出片 "。
这年头,连友情都要 " 带货 "。
带的是 " 姐妹情深 " 这个人设。
房子是平的。人心是斜的。
有人精心维护 " 独立清醒 " 人设。
有人努力证明 " 我依然能打 "。
有人想红。有人想糊。有人想喘口气。
李沁的登机箱,装的是 " 克制 "。
马思纯的大箱子,装的是 " 失控 "。
可失控,或许才是真实的开始。
节目组想拍旅行?不对。
他们拍的是明星生态链的食物层级。
镜头、房间、对话、沉默——全是符号。
" 流量 " 是氧气," 路人缘 " 是温度。
李沁有流量。缺话题。
马思纯有话题。缺数据。
一个像 " 高端护肤品 ",不便宜但有效。
一个像 " 网红饮料 ",好喝但易腻。
李沁的 " 完美 "?还是马思纯的 " 破碎感 "?
完美太累。破碎太痛。中间地带,才是综艺最爱。
所以马思纯必须 " 有点情绪但别崩溃 "。
李沁必须 " 有点温度但别太疯 "。
这一季《花少》,住的不是人,是 " 人设标本 "。
也装不下一个明星的真实。
也拍不出一句真心话。
李沁的茶杯永远半满。
马思纯的泡面总在深夜。
这才是顶流生活的真实切片。
不是旅行。是 " 表演生活 "。
如果是你,你想住李沁的房间,还是马思纯的房间?
选前者,你得全年无休 " 营业清醒 "。
选后者,你得随时准备 " 被心疼 "。
搞快点!评论区告诉我!
你是 " 登机箱党 "?还是 "28 寸搬家党 "?
这届《花少》,你磕到了哪一对 " 塑料姐妹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