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 / 华尔街见闻
8 月下旬,Google 在纽约举办年度 "Made by Google" 发布会,Pixel 10 系列登台。这个系列包括 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 以及折叠屏 Pixel 10 Pro Fold。
与以往强调硬件规格不同,这次发布会的核心是端侧 AI 与智能生态:Google 将自研 Tensor G5 芯片与 Gemini AI 平台深度整合,手机在拍照、翻译、日程管理和问题诊断等场景中,能实现即时智能响应。
Google 开始进一步探索 AI 手机的未来可能性。
端侧 GenAI 落地与创新
Pixel 10 系列的创新焦点在于端侧 AI 的实际可用性,而非传统硬件指标。
Tensor G5 与 Gemini AI 结合之后,手机就能在本地完成复杂图像处理、语言理解、多任务决策等操作。
Gemini AI 平台由 Google 推出,以 Gemini 模型为核心,涵盖开发工具、服务及关联应用,用于支持各类人工智能任务的综合性平台。
Gemini 模型为 Gemini AI 平台提供基础 AI 能力,于 2023 年 12 月 6 日首次发布 1.0 版本,后经多次迭代。这是个多模态模型,能同时识别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与代码等五种信息,还可生成高质量代码。
按功能和适用场景,Gemini 可划分不同规格,像面向复杂任务的 Ultra,通用多任务的 Pro,适配移动终端特定任务的 Nano,以及轻量化的 Flash 等。
Pixel 10 系列可通过 Camera Coach 与 Auto Best Take 实时分析光线、场景、人物动作,并自动生成多张最佳照片的组合。用户无需专业摄影知识即可获得专业级效果(Tech Radar)。
相比云端处理,端侧 AI 大幅降低延迟,同时增强隐私保护。
Pixel 10 支持双语通话实时翻译,并以对方声线重播,由此跨语言交流可几乎无缝切换。
这个系列的新机型之智能语境理解和情绪识别能力,就体验来说,其翻译不仅准确,也更自然贴合交流场景。这项功能在商务会议、国际学术交流或旅游场景中,能真正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同时,Google 在推出 Pixel 10 系列的同时,同步推出的 Magic Cue、Pixel Journal(日记应用)全新 AI 功能,配合 On-device Agent(设备端代理)将信息处理、日程管理和问题诊断搬到端侧,无需依赖网络。用户在拍照、通话或办公时,即可获得智能推荐和问题解决方案,实现无感化智能体验。
其中,Magic Cue 被视作 Pixel 10 系列的关键 AI 功能支撑,由运行于 Tensor G5 芯片的 Gemini Nano 驱动,能关联 Gmail、Google Calendar、Keep、Messages 以及截图中的信息,在用户使用 Google Messages、Phone、Pixel Weather 等各类应用,以及查看通知或使用 Gboard(跨平台智能输入法应用)时,给出相关的上下文提示。
硬件、AI 与服务闭环
Pixel 10 系列的 AI 技术和功能不仅体现在手机本身,更延伸至 Google 硬件生态。
首先是多设备协同,Pixel Watch 4、Buds 2a/Pro 2 与 Pixel 10 共享 Gemini AI,实现手表、耳机、手机之间无缝智能切换。
第二,绑定了商业服务,高端机型赠送一年 AI Pro 服务订阅,保证用户体验随硬件迭代持续升级。
第三,长期更新承诺,Pixel 提供七年系统和安全更新,将端侧智能与系统迭代结合,形成长期价值。
这种生态闭环不仅强化用户体验,也成为 Pixel 构建长期护城河的关键措施,即便 Android 开放性带来模仿风险,闭环服务与持续更新仍提供独特价值。
Pixel 10 系列在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虽然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仅约 1.1%(IDC 数据),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等成熟市场,但 Pixel 通过 AI 技术和服务差异化,形成了对苹果、三星的对标策略。
比如苹果,iPhone 的端侧 AI 能力仍较为有限,而且苹果自己家的 AI 技术能力不足,体验谈不上合格,但 Google 不但自研了端侧 AI 算力加速芯片,还自研了端侧 SLM(小语言模型:Small Language Model),因此 Pixel 10 的即时翻译、计算摄影和智能助手能力卓越,短期形成体验优势。
三星呢?他们家的 Galaxy S25 系列仍以硬件拍摄和生产力工具为主,AI 本地化体验不足。Pixel 通过端侧智能与跨设备协同,强化了生态和服务体验。
国内的巨头华为,在海外市场,受制于生态和众所周知的 SoC 限制,而 Pixel 10 在 Android 生态与全球服务布局上更有可持续性。
这种差异化不仅体现在单机体验,也通过服务、更新周期与生态绑定,强化用户长期粘性,形成从硬件竞争到体验竞争的转型。
Pixel 10 系列的端侧 AI 已在多种使用场景中显现价值,比如旅游与跨国交流:能实时翻译和语音转写,用户无需依赖翻译 APP,就能体验无缝切换的支持即时沟通。
摄影创作方面,其自动组合照片和 AI 拍摄建议功能,帮助普通用户也能完成专业级影像输出。当然这一点与国内竞对比较起来,也没啥特别优势。
另外像日常办公与学习,Magic Cue 和 Pixel Journal 之类,自动整理会议笔记、提醒任务之类,对国内见多识广的 AI 手机用户来说,吸引力不够,但 Google 融合了端侧算力加速芯片和端侧 SLM,体验或许更出色。
价值重构:工具与助手
通过上述场景的价值重构,Pixel 不再仅是通信工具,而成为智能生活终端,与传统硬件手机形成明显差异。
但实际上,GenAI 在行业层面的整体技术水平应用,深度仍较浅,因此 Pixel 10 系列的创新也同样面临结构性风险,这其中也包括 Google 这块业务本身的规模问题。
比如,Pixel 全球份额有限,AI 体验优势需要在成熟市场沉淀,全球扩张仍受渠道和品牌认知限制;端侧 AI 稳定性目前也不够,高强度 AI 运算对功耗、温控和性能稳定性提出要求,长期使用效果仍有待验证。
但 Pixel 10 系列的发布,仍是 AI 手机进入端侧落地阶段的重要标志。
就未来趋势而言,端侧 AI 会越来越普及,更多厂商将尝试将智能功能搬到本地,以实现低延迟和隐私保护;生态闭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单纯硬件升级将不再是卖点,生态整合和长期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角逐点。
此外,AI 与行业应用的结合也会快速拓展场景的多样性,教育、医疗、商务场景将成为端侧 AI 手机的重点应用领域。
Google 通过 Pixel 10 系列探索端侧智能的可能性,意味着未来智能手机的定义将从 " 通信工具 " 转向 " 全天候智能助手 "(这一点国内业界也早已意识到并走在了前列),AI 能力将成为高端手机核心竞争力载体。
从 Google 发布会的演示来看,Pixel 10 系列不是一次简单的硬件更新,而是 Google 的 AI 手机的战略实践。
通过端侧 AI、跨设备生态与服务闭环,Pixel 正在尝试将智能体验内嵌于用户日常生活。
未来的观察焦点在于:端侧 AI 能否稳定并长期可用;用户是否真正依赖这些智能功能;Pixel 生态能否形成持久护城河。
Pixel 10 的终极表现,将直接影响智能手机行业对 AI 本地化的认知与推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