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哈马举办的第七届,也是 "80 后 " 跑友于存波参加该项赛事的第七年——作为 " 夜跑吧 · 兄弟 " 跑团的主理人,从 2016 年首届哈马举办以来,于存波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届哈马赛事,不仅当过普通参赛者,还曾以配速员和医疗跑者的身份亮相哈马赛道。" 从 2015 年以来,我参加过大大小小马拉松赛事 47 场。马拉松降了我的‘三高’,帮我战胜了‘中年焦虑’,也让我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用一项运动逆袭人生,今年 41 岁的于存波凭借马拉松完成了一场 " 大叔的逆袭 "。
机缘巧合下他与马拉松结缘
1983 年出生的于存波是个地道的哈尔滨人,有过军旅经历的他在 18 岁时曾当过森林警察。" 遇到山火时,飞机都没法降落的山需要我们扛着装备步行到山上去灭火。" 穿着胶鞋和雨靴、背着沉重的装备,回忆起当时那种感受,于存波仍历历在目。而这段经历也给了他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他日后跑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役后,于存波曾在 2004 年前后尝试过健美、篮球等多项运动。正当在健美项目上已步入正轨,具备参加专业比赛条件时,他却在一次日常训练中左胸受伤,无奈告别了健美赛道。虽然此后尝试过篮球等项目,但都无法再给于存波带来身体上的刺激。
2015 年,步入而立之年的于存波面对工作、生活和感情等多方面压力陷入了所谓的 " 中年焦虑 " ——体检单上的 " 三高 " 预警,加班后浑身酸痛的疲惫,追赶公交车跑上几步就会气喘吁吁……一切都让他觉得 " 身体在走下坡路 " 了。于是,他开始用快走来释放负面情绪,试图激活自己的状态。在同事的建议下,每天步行 3 小时的于存波开始尝试练习长跑,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高的健身效率。在练习不到一个月后,他就报名了 2015 年 8 月进行的哈尔滨保利半程马拉松赛,开启了自己的跑马之旅。
首次参加半马便成功完赛,让于存波积累了强大的自信。几天后举行的首届伊春马拉松赛上,他成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在 32 岁时找到了最感兴趣、也帮他完成了人生救赎的新赛道。
成为跑团主理人收获甜蜜爱情
在参加越来越多的马拉松后,于存波结识了更多更专业的跑友,见到了越来越多专业的设备,也开始主动去学习有关跑步的相关知识。出于提升成绩的需要,2016 年,于存波加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跑团—— " 跑步先锋 "。" 在这里,跑马拉松的前辈们给我埋下了一颗种子,让我也想把自己在赛道上积累下的经验传授给更多新人。"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于存波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数量成倍增加,2016 年 -2018 年,他每年都会跑 7-8 场马拉松比赛,2019 年参赛场次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 13 场。
2017 年,于存波来到了成员更年轻、跑步经验相对较少的 " 夜跑吧 · 兄弟 " 跑团,以第 37 号成员的身份,用多年的跑马经验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马拉松项目中。由于具备较强的组织成立,还拥有摄影、视频拍摄等特长,于存波成了跑团的主理人,组织大家参与训练和比赛。" 这几年我带领跑团组织了近百场活动,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大家对我都很信任。" 从语气中不难听出,于存波对这一点很自豪。
除了找到奔跑的快乐,在哈尔滨马拉松的赛道上,于存波还邂逅了自己的爱人。经过十几场比赛同甘共苦的陪伴,2019 年哈马,于存波在终点向妻子求婚,立下爱的誓言——希望一起健康开心地携手奔跑到白头。今年,两人的孩子已经 3 岁,在夫妻俩的培养下开始接触跑步运动,并参加了今年哈马系列赛 " 太阳岛荧光夜跑 " 亲子组的比赛。
参加哈马给了他战胜中年危机的底气
哈马举办了 7 届,于存波也跟着跑了 7 届。从原来的马拉松到现在的半程马拉松,虽已经年过四十,他却依然在积极找回状态,争取再度踏上全程马拉松的赛场。谈到对哈马的感受,于存波说,这项在自己家乡举办的赛事不仅陪他跑完了 42.195 公里的赛道,更陪他走过了人生中关键的中年爬坡期。
" 刚开始训练跑 3 公里就累得想放弃,是哈马官方推出的‘跑者训练营’给了我信心——专业教练的现场指导,从技术动作、呼吸节奏到比赛过程中的能量补给,大家互相打卡鼓励。就连赛道沿途的补给站都像‘加油站’,志愿者递水时那句‘大哥加油,你真棒’,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跑’。" 于存波说,第一年跑完哈马,摸着胸前的奖牌,他感觉自己不仅完成了马拉松,更战胜了自我,也让他突然明白中年不是衰退的开始,而是重启的契机——体重降了 20 斤,体检单上的 " 红灯 " 全灭,这份身体的底气不仅帮他找回了战胜中年危机的底气,更是哈马给他的最好礼物。
奔跑在哈马的赛道上,作为土生土长哈尔滨人的于存波读懂了 " 家门口的风景 ",发现藏在自己身边的心动瞬间——赛道上响起的音乐裹着江风扑面而来,哈尔滨 " 音乐之城 " 的魅力妙不可言。而在奔跑的路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 " 夜跑吧 · 兄弟 " 跑团感受到马拉松的乐趣。
" 我加入的时候,跑团里只有 37 个人。短短 8 年时间,已经有 3000 余人通过我们的跑团与马拉松结缘,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也稳定保持在 500 人左右。这些变化不仅说明通过哈马,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也证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已经开始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于存波坦言,哈马填补了哈尔滨从前夏季全民健身运动的空白,让人们看到了哈尔滨时尚、运动和活力的一面。
" 我在哈马做过参赛者、配速员和医疗跑者,身份转变了 3 次,也降了‘三高’。" 对于哈马,于存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都 40 多了,还跑马拉松,图啥?’我都会笑着说:‘图身体更棒、家乡更美、朋友更多。’ " 于存波说,哈马对他来说早已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未来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每年来赴哈马的约定,带动更多中年朋友走上赛道,感受运动的快乐、身体健康的愉悦和哈尔滨城市的美好。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张堃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