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7小时前
从路边摊到产业链跃迁:“兰州风味”破圈生长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扫码看视频

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清爽醇香的甜醅子、软滑绵密的灰豆子、香辣劲道的酿皮子 …… 兰州的小吃江湖历来热闹非凡。可这些藏在街巷里的美味,大多讲究现做现吃,充满了带不走的遗憾。现如今,特色小吃跟着游客和游子的脚步,走出兰州,成为更多人的舌尖美味。那么,传统知名小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破发展瓶颈,占有一席之地?又如何全链条创新发展,提高消费者认可度?近日,记者探寻走访了部分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创新破局发展。

一袋酸奶:

本土食材创新 链接味觉体验

" 请帮我把庄园和甘肃省博物馆联名的最新口味酸奶打包一箱,我要送给朋友。"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奶多鲜豪布斯卡店内,王先生对店员说。店员麻利地将酸奶打包好,交到了顾客手中。

日前,由兰州庄园牧场股份有限公司与甘肃省博物馆携手打造的 " 联萌 " 酸奶上市,花椒、苹果、土豆三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限量版酸奶引得许多市民游客打卡购买。

" 这是我们将本地特色美食与酸奶结合的又一次尝试。" 庄园股份营销总监冯军说," 截至目前,浆水、苦水玫瑰、醪糟、甜醅子 4 种口味的酸奶销量最好,作为本土企业,我们选择本土特色食材开发酸奶,就是要做一杯‘有根的酸奶’,一杯能讲出兰州故事的酸奶。"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将传统小吃和食材转化为酸奶产品的过程中,庄园研发团队遇到了很多挑战。

" 我们做的第一款本土风味的酸奶就是浆水酸奶,如何让从小喝浆水的兰州人觉得对味儿,同时又让第一次尝试的人感到新奇又好喝,这个平衡点不好找。" 冯军坦言。

浆水本身风味极强,带有鲜明的酸感和特有的草本气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与酸奶的奶香冲突。研发团队反复调试浆水的加入时机与处理工艺,最终让浆水的爽口与酸奶的醇厚实现了和谐平衡。

除了极具本土风味之外,记者看到庄园股份的酸奶产品系列包装也融入了很多本土文化元素,中山桥、五泉山公园、水车等兰州标志性建筑的插画形象都印在了各种口味的酸奶包装上,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与历史厚度有机融合。

" 我们的特色酸奶现在是兰州文旅消费的重点推荐产品,成为游客体验甘味的重要一环。" 冯军说," 我们正走出甘肃,辐射青海、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市场。同时,我们始终把本土小吃风味作为核心卖点,突出产品背后独特的地域文化故事,通过电商渠道全面覆盖全国市场。"

好产品要从源头开始。据介绍,在开发苦水玫瑰、百合等特色口味酸奶时,所使用的核心食材绝大部分来自甘肃省内建立的合作种植基地和长期合作的农户,逐步形成了 " 公司 + 供应商 + 农户 " 的协作机制。

" 这些食材不仅仅是一种风味,更是一代代兰州人、甘肃人共同的味觉记忆。真正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取舍的融合,最终让风味服务于体验,让文化通过口感来传递。" 冯军说。

一杯茶饮:

特色食材碰撞 传递金城韵味

" 放哈 ",兰州话放下的意思。放哈奶茶杯身上印的 " 烦事先放哈 " 也深刻展现了西北人面对纷繁杂事的豁达。

步入放哈兰州西站非遗主题店,墙面以精巧的非遗剪纸展现了黄河奔腾、驼铃古道、敦煌飞天等极具西北特色的独特意象。

" 我喜欢喝放哈的甜醅子奶茶很多年了,这个店环境很好,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和朋友来店里点一杯甜醅子奶茶,坐下来聊聊天。" 来自定西的陈女士说。

"2011 年,我们的甜醅子奶茶正式上市。当时,甜醅子和奶茶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品融合获得了市场意想不到的认可。" 甘肃放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常滢说。

如今,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甜醅子奶茶已经升级到 3.0 版本,而放哈的脚步也早已走出兰州,扩张到新疆、宁夏、陕西、青海等地的 140 余家门店。

" 茶饮行业变化很快,现在我们的新品是以月为单位来推出的。每次研发出新品后,我们会先组织内部盲品,大家统一意见调整完成后,再邀请一些放哈的常客进行品尝,将顾客不满意的进行淘汰后再上市。" 常滢说。

此外,放哈每年都会根据时节结合兰州特色小吃推出季节限定茶饮。今年夏季,放哈的浆水系列饮品准时回归,除了保留之前的经典产品,他们又推出了 " 羽衣甘蓝黄瓜浆水 " 等 3 款浆水系列饮品。

在放哈的探索中,灰豆子、苦水玫瑰、软儿梨、三炮台、杏皮茶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都与茶饮进行融合,深受顾客喜爱。同时,敦煌大漠黄沙、张掖七彩丹霞和甘南秘境扎尕那等旅游胜地也通过饮品形式一一呈现给了广大消费者。

" 想要学会制作甜醅子奶茶一天就足够了,但我们要沉下心来,将甘肃的美食美景与千年丝路文化融入这一杯饮品中,让消费者不仅能品尝到特色饮品,更能带走关于这座城市的美好回忆。" 常滢说。

一碗拉面:

非遗技艺传承 真材实料创新

" 师傅,下个二细。"" 师傅,辣子多些。"

和、捣、揉、抟、摔、拉,拉面飞入翻滚的锅里,捞入碗端上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食客们大快朵颐。入秋的兰州充满凉意,一碗牛肉拉面下肚," 满福 " 的一天开始了。兰州牛肉拉面历经百年传承、创新、发展,已成为享誉全国甚至名扬海外的一张饮食文化名片," 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 " 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十多年前我在兰州读大学,如今最想念的兰州味道就是这一碗牛肉拉面。现在牛肉拉面预包装产品很多,我专门买了几样兰州生产的,吃起来味道不错。" 在四川工作的盛先生说,曾经只能现场制作的兰州牛肉拉面,如今通过标准化加工,从兰州走向了更多家庭的餐桌。

" 我们以还原堂食口味为标准,打造了‘兰啵旺’品牌,始终以‘工匠精神’为内核,在预包装化浪潮中探索传承与发展的平衡。推出了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系列产品,目前产品已销往全国及海外市场,产品体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甘肃陇萃堂营养保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小伟说。

" 我们始终将传统技艺作为品牌根基,在预包装产品开发中坚守‘非遗工艺不打折’,通过风味组学技术反复调试,让消费者品尝到老兰州的味道。同时,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全域化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产品销售渠道网络,2024 年销售额 4000 万元,销售量超 500 万袋,同比增长 200%。" 王小伟说,"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通过兰州口味 + 优质食材 + 非遗工艺三大维度的把控,将传承百年的经典兰州拉面匠心呈现给每一位消费者,全力打造具有地道兰州味的牛肉拉面,推动甘肃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黄河水滋养着兰州的烟火气,也孕育出了这些刻着兰州基因的独到风味。从街头巷尾的现做滋味,到可拎可带的包装美味,兰州小吃的创新既守住了本土风味的魂,也让这份独属于金城的 " 满福 ",伴着烟火气走向全国食客的舌尖,飘向更远的地方。

本报记者 肖洁 见习记者 王文嘉 魏佳贝 文 / 视频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