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55 年六月,汉朝丞相申屠嘉去世。不过呢,他并不是在任上累死的,而是被活活气死的。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气死的丞相。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说怪不怪,这家伙居然被气死了!
那么,申屠嘉到底是怎么被气死的呢?不得不说,这是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汉景帝时期。
当时内史晁错多次请求汉景帝与他单独商谈政事,而汉景帝也经常采纳晁错的建议,对晁错的宠信甚至超过了九卿,还更改了许多法令。
这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在于,晁错只是一个内史,却能推动这么多法令的更改。
他只要提意见,皇帝就会批准。
那丞相申屠嘉又在做什么呢?吃闲饭的吗?
可以说,申屠嘉这个丞相,几乎是有名无实。
更让申屠嘉感到羞愧的是,他的建议几乎都没有被采纳,这也让他对晁错心生怨恨。
那段时间,晁错因为担任内史,从东门出入不方便,于是就在南面开了一个门。
巧的是,这个门正好开在刘邦庙宇旁的空地外墙上。
申屠嘉得知晁错竟然把宗庙的外墙打穿开门,觉得这简直无法容忍,终于找到了对付晁错的理由,于是,对下属说,准备上奏汉景帝,请求杀掉晁错。
但是,申屠嘉没想到,这个消息被一个下属提前透露给了晁错。
晁错得知后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里,主动向汉景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天早朝时,申屠嘉站了出来,请求汉景帝杀掉晁错,但汉景帝却偏袒晁错。他解释说,晁错打穿的只是宗庙外的墙,并没有破坏庙墙,而且还有很多低层小吏住在那里,这件事是自己允许晁错做的,晁错并不算犯罪。
申屠嘉见汉景帝如此维护晁错,知道已经无法奈何晁错,只能当场谢罪。
早朝结束后,申屠嘉对身边的长史说:" 我真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然后再请皇上治我的罪。现在被晁错钻了空子。"
申屠嘉回到住处后,因愤怒吐血而亡。
这就是丞相申屠嘉之死。
申屠嘉也是刘邦时期,最后一位有名的大臣。
他活得久,熬死了许多同僚,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灌婴、张苍……都被熬死了,申屠嘉这才当上丞相。
但是,他担任丞相的时间并不长。
申屠嘉是在公元前 162 年被汉文帝任命为丞相的,当时汉文帝刘恒本想让自己的小舅子担任丞相,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申屠嘉。
一直到汉景帝时期,公元前 155 年,申屠嘉去世。
申屠嘉是被活活气死的,而且是气得吐血而亡。
申屠嘉为什么会这样?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问题。
咱们总结一下。
一,申屠嘉气量狭小,心理极度不平衡。
汉景帝偏爱并重用晁错,这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申屠嘉本是刘邦时期的老臣,早年只是一个小兵。
到了汉文帝时期,由于无人可用,申屠嘉才得以熬到最后,成为丞相。
但这并不代表他的能力有多强,只是凭借资历而已。
到了汉景帝时期,情况就不同了。
汉景帝刘启在当太子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跟汉文帝刘恒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因此,汉景帝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担任重要职位,这在情理之中。
他信任晁错,更是理所当然。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嘛,人家汉景帝没做错什么。
申屠嘉气量狭小,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地位高,而晁错不过是个小人物,却突然爬到高位,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自己。
这种心态,让他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二,申屠嘉的情商也低。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不变的法则。
很明显,他提的建议汉景帝都不接纳,而晁错的建议却被采纳。这还不明显吗?
领导不喜欢你,情商这么低,还混什么?不如主动离职,把位置让给皇帝的亲信。
申屠嘉偏偏占着位置,无为而治也就罢了。如果他能安分守己,或许还能在位置上待着。
但他非要搞事,想着抓别人的小辫子。
就算他自己不被气死,汉景帝也会找机会收拾他。
三,人际关系有问题。
申屠嘉准备第二天上朝上奏汉景帝,要搞死晁错。
他有了这主意,透露给自己身边的下属,但是,申屠嘉的下属,却把消息透露给了晁错。
晁错得知后,连夜进宫向汉景帝请罪,最终获得了汉景帝的原谅。
可以说,申屠嘉的人际关系存在很大问题。
他身边的人出卖了他,把他针对晁错的计划泄露了出去。
连身边的人都背叛他,这也只能说他的人际关系很有问题,人缘不是很好。
史书中也提到,申屠嘉这个人从不接受私人拜访,加上脾气不好,性子直,人缘不好、人际关系有问题,恐怕是一定的。
别人从他身上得不到好处,就很可能把他的消息卖给竞争对手。
在这件事上,申屠嘉的问题主要就是人际关系。
晁错也提前采取了应对措施,主动见了汉景帝,并与汉景帝达成了一致,获得了原谅。
四,心胸狭窄,爱面子。
申屠嘉被出卖了,被蒙在鼓里,当着众多朝臣的面要求汉景帝惩罚晁错,结果汉景帝明显偏袒晁错,让申屠嘉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
再加上他自己心胸狭窄,结果反而跳进了晁错设下的陷阱,被小人物算计了。
申屠嘉最终没能过自己这一关,被活活气死。归根结底,这个人确实有很大问题。
主要表现在水平不高、气量不大、心胸狭窄。
而且汉景帝更信任晁错,不听申屠嘉的意见。
他还因此眼红别人,嫉妒晁错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而自己熬了一辈子才当上丞相。
申屠嘉气量很小,容易嫉妒别人升迁得快。
这样的人当了领导,对下属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六,申屠嘉的斗争能力,也非常有限。
他在刘邦时期根本排不上号,最多只是一个有点专业技术的小兵,稍微有些水平。
但如果说到谋略、与人打交道、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个人绝对不合格、不靠谱。
而且,到了丞相这样的高位,如果没有高层的大力支持,没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根本无法坐稳这个位置。
申屠嘉能在汉文帝时期当上丞相,是因为汉文帝实行无为而治,朝堂上的大臣之间没有太多争斗,汉文帝也没有绝对的红人或心腹。
汉文帝性格比较温和,能够协调大臣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些大臣之间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但到了汉景帝时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申屠嘉的斗争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短板,立刻暴露出来。
在这个位置上,面对复杂的人际斗争和冲突,他根本应付不了,最终被活活气死了。
这就是申屠嘉之死。
虽然是被气死的,但他也是第一个因气死而名留青史的丞相。
当然,申屠嘉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做人还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能力差一点,但情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强一些,度量也要大一些。
即便斗争水平高一点,也不至于被气死。
说白了,一个在场面上混,一定要具备三种思维:1 周期思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要成了别人的绊脚石,被人嫌弃,被人踢开;2 价值思维,换领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在新秩序中,快速找到自己的新定位;3 退出思维,体面让位比狼狈出局,不仅有面子,还能保全里子。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点账号头像,进入主页可见)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