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两场 " 战争 " 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一场是硝烟弥漫的俄乌战争,另一场是没有硝烟的中美贸易战。
尽管后者是经济领域的较量,但其对世界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前者。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俄罗斯的态度显得尤为引人关注。
普京政府始终保持低调,似乎并不急于表态。
直到 10 月,俄罗斯稀有及稀土金属消费者协会主席迪穆哈梅多夫的一番话,才让外界看清了俄罗斯的真实态度。
迪穆哈梅多夫指出,美国目前在本土并没有生产镓的能力,而镓作为稀土金属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等。
美国每年对镓的需求量在 30 至 50 吨之间,但国内生产几乎为零。
如果美国现在开始建设相关产业链,至少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且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
换句话说,美国短期内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稀土资源是中美贸易战中的重要筹码,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控制着全球约 60% 的稀土产量。
特朗普政府此前提出了三个降关税的条件,分别是要求中国购买美国的大豆、解决芬太尼问题以及放弃对稀土的管制。
然而,这三个条件对中国来说都难以接受,尤其是放弃稀土管制,这无异于放弃一张重要的战略王牌。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来解决稀土供应问题。
美国 10 月 20 日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稀土合作协议,试图借助澳大利亚的资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 " 赌上国运 "。
从实际情况来看,澳大利亚的稀土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美国的需求。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俄罗斯的态度显得尤为耐人寻味。
尽管中美之间的博弈愈演愈烈,但普京政府始终保持低调,未在公开场合过多表态。
这种姿态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基于对国际局势的深刻理解。
俄罗斯一方面希望避免因为中美对抗而卷入其中,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的经济韧性和战略能力抱有信心。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本身也是全球矿产资源的重要供应国,在稀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普京政府深知,稀土资源的开采和生产需要长期规划和巨额投资,而非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美国想要在稀土领域实现自给自足,至少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
这种现实让俄罗斯对中美贸易战的走向有着冷静的判断和充足的底气。
总的来看,稀土资源的争夺战仅仅是中美贸易战的冰山一角,却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的深层次竞争。
美国要想在稀土领域实现独立,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的挑战,更需要时间和全球供应链的重塑。
而俄罗斯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冷静观望,既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国际局势的审慎应对。
正如俄方所言,稀土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这场大国博弈的最终赢家,仍需时间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