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哥的杂谈 6小时前
欧盟扛不住压力致电北京,让中国给27国一个面子,中国商务部长受邀访欧​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21 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电话会谈。

会谈结束后,欧盟方面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王文涛部长已接受邀请,将赴布鲁塞尔展开磋商。

这通电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稀土资源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军事设备等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占据了约 90% 的全球稀土加工能力,对全球稀土供应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0 月 9 日,中国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控,这一政策被认为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

虽然欧盟并非直接参与中美博弈,但其经济对稀土的高度依赖,使其在这一局势中成为 " 池鱼之殃 "。

在与谢夫乔维奇的电话会谈中,王文涛部长明确表示,中国对稀土的管控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同时强调中国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尽可能减少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然而,欧盟显然不满足于现有的政策,希望中国在稀土供应上进一步放宽限制。

稀土资源的战略意义,使得这一问题成为国际博弈的重要焦点,也暴露了欧盟在全球资源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

就在欧盟寻求中国合作的同时,其成员国荷兰却对中国企业采取了敌对措施。

荷兰政府以 " 国家安全 " 为由,对中国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公司实施全球运营冻结,导致中国政府强烈不满。

王文涛部长随即与荷兰经济事务大臣通话,要求荷兰秉持契约精神,尽快解决问题,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荷兰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国的利益,也令欧盟的立场显得矛盾重重。

一方面,欧盟总部试图与中国就稀土问题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其成员国却对中国企业施加制裁,显然是为了讨好美国。

欧盟在中美博弈中的处境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经济对中国的稀土资源和市场有着深度依赖;另一方面,美国的 " 对等关税 " 政策已经对欧盟的汽车业和钢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试图通过与中国协商稀土供应问题来缓解内部经济压力,但却未能完全摆脱对美国的依附心理。

稀土资源的全球分布极不均衡,除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稀土生产,但产量远远无法满足欧盟的需求。

欧盟自身几乎没有稀土资源储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这使得其在国际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欧盟来说,与中国的合作不应仅限于稀土供应问题,而是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寻求更广泛的经济与政治合作空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不容忽视。

如果欧盟在中美博弈中押错了筹码,可能会沦为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