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印度人民党官方社交媒体账号高调庆祝一份由美国智库 " 世界现代军用飞机名录 "(WDMMA)发布的 2025 年全球空军排名。
在这份榜单中,印度空军排名第六,以 69.4 的 TVR 评分超越了排名第七、评分为 63.8 的中国空军。这一消息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少印度网民为此感到自豪。
然而,深入分析这份排名背后的评分标准和中印两国空军的实际实力后,我们会发现,这场庆祝更多是一种自我满足的 " 心理胜利 "。
根据 WDMMA 的介绍,此次排名依据的是所谓的 "TVR 评分体系 ",这一体系被描述为一个涵盖规模、现代化水平、后勤保障能力、攻击和防御效能等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估框架,甚至还将航空工业实力和部队实战经验纳入考量。
然而,这一看似科学的评分方法却存在明显的偏向性。
例如,WDMMA 认为印度空军的机队结构更加 " 平衡 ",战斗机占比 31.6%,直升机占 29%,运输机占 16.4%,教练机占 21.8%,而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占比高达 52.9%,运输机仅占 7.2%,直升机更是只有 1.8%。
单从数据比例来看,印度确实显得 " 结构均衡 ",但这种单纯依据机型比例的评估忽略了装备的体量和技术水平,难以反映空军的真实战斗力。
从实际装备对比来看,中印空军的差距非常明显。
以战斗机为例,中国空军目前已列装超过 300 架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 20,未来还将逐步列装歼 35。
而印度空军的五代机数量为零,其主力机型为 259 架苏 30MKI 和不到 36 架阵风战机。
中国空军的四代及四代半战斗机总数早已超过 1000 架,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水平,都远远领先于印度。
运输能力方面,印度空军的运输机虽然占比达 16.4%,但大部分是道尼尔 228 和安 32 这类轻型运输机,战略运输机仅有 28 架。
而中国空军拥有超过 40 架运 20 战略运输机,加上 20 多架伊尔 76,总数达到 60 多架,是印度的 2 倍还多。
此外,中国空军的中型战术运输机运 8 和运 9 系列也远超印度的 C-130J 数量,总体运输能力形成碾压之势。
在现代空战中至关重要的预警机和作战体系建设方面,印度空军的 A-50EI 和 EMB-145I 预警机数量仅为 6 架,且技术性能有限。
而中国空军装备的空警 500 等预警机数量是印度的 10 倍以上,并且通过三军数据链实现了作战单位的无缝联动,构建了完整的空中作战体系。
这种体系化能力是现代化空军的核心竞争力,印度显然还处于追赶阶段。
此外,后勤保障也是印度空军的一大短板。
印度空军装备的机型来源复杂,被称为 " 万国牌 ",长期以来受制于零部件供应问题,导致维修效率低下且混乱不堪,这种高故障率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罕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美国智库,WDMMA 的排名是否存在政治倾向也值得商榷。
印度人民党此次高调庆祝的这份空军排名,更像是一场自娱自乐的 " 心理胜利 "。
无论是从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还是从中印两国空军的实际实力对比来看,这份排名都显得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份排名的意义或许更多在于满足印度国内的自豪感,但在全球军事领域的实际意义却显得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