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 22小时前
庆阳路:古城记忆与时代脉动交汇的长廊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车水马龙的庆阳路

历史上的双城门影像

扫码看视频

在兰州城关区,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城市动脉——庆阳路。从明代的城墙根儿到如今的高楼林立,庆阳路见证了兰州的沧桑巨变,承载着数代人的集体记忆。近日,来自兰州市城关区云麓山学校的二年级金城小导游孟元玟诺与在兰女外教 Yonna 一起漫步庆阳路,感受这条路的历史脉搏与时尚律动。

从历史古道到现代街区的变迁

庆阳路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明代筑城时期。清代中后期,随着兰州城的扩张,在现今庆阳路沿线形成了连接城内与东关的交通要道,时称 " 上东关 " 和 " 下东关 "。随着西北商贸的繁荣发展,这条路逐渐演变为商业街区,成为兰州黄酒、药材、水烟等西北特产的重要集散地。民国时期,庆阳路几经更名,1942 年更名为 " 益民路 ",1949 年又易名 " 和平路 ",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应对日军频繁空袭,安定门两侧城墙各开辟了一个宽约 3 米的拱形门洞,便于市民疏散。尽管老城墙在 20 世纪 50 年代因城市建设被拆除,但 " 双城门 " 这一地名却留存至今。

1958 年,兰州市统一以甘肃省内县市名称命名道路,这条路正式定名为 " 庆阳路 "。上世纪 90 年代,庆阳路迎来快速发展,经重新规划扩建,形成了如今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干道,成为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

在传承中创新的城市精神地标

沿着今天的庆阳路漫步,犹如翻阅一部立体的城市文化年鉴。每个地标都在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见证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创新。经过双城门,孟元玟诺与 Yonna 的庆阳路之行第二站来到了西北书城。建成于 2001 年的西北书城,如今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融合了数字阅读区、文创空间与生活美学场景,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在二楼的阅读区,温暖的灯光下,大人和孩子在书架旁席地而坐,沉浸在书香之中。Yonna 被深深感染:" 下次我要带孩子一起来感受这里的阅读氛围!"

从西北书城出发继续向东前行 300 米,两人来到兰州市博物馆。古色古香的院落内,矗立其中的白衣寺塔格外引人注目。Yonna 用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这座塔看着好特别!"" 这座塔有快 400 年的历史了,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 孟元玟诺向 Yonna 介绍。

除了白衣寺塔以及馆藏的珍贵文物,孟元玟诺还带 Yonna 认识了兰州文创界的新晋顶流—— " 兰小五 "。文创馆中,Yonna 一眼就被色彩鲜明、憨态可掬的 " 兰小五 " 所吸引。馆内陈设的主题香包、挂件、抱枕等产品琳琅满目。"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有九子,‘兰小五’就是以‘龙之五子’——狻猊为原型设计的!" 孟元玟诺指着一款 " 兰小五 " 香包向 Yonna 介绍道。听了小导游的讲解,Yonna 才了解到,原来可爱背后还蕴藏着如此深刻的文化内涵。

继续东行,两人抵达庆阳路之行的终点——东方红广场。建于 1968 年的东方红广场承载了几代兰州人的回忆。对 Yonna 而言,东方红广场是购物天堂:" 国芳中心和万象城太好逛了,这个月的钱包又要瘪了!" 除了国芳中心,广场西侧的兰州市体育馆也见证了兰州市民体育文化生活的变迁。2022 年开业的万象城则以其现代化的商业理念成为城市新地标。作为集商业、娱乐、交通枢纽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东方红广场始终在变化中前行,连接着兰州的过去与未来。黄昏时分,庆阳路上华灯初上,车流如织。老街坊在巷口闲话家常,游客在历史建筑前驻足拍照。这条路以其包容的姿态,承载着城市记忆,也拥抱着时代脉动。庆阳路的每一处变迁,都是兰州城市发展史的生动注脚,它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本报记者 温纪超 何佳琪 文 / 图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