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18小时前
男性也有更年期?40岁后这些信号要小心!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提到更年期,大众的第一反应往往与女性相关,停经、情绪波动等特征早已深入人心。但你知道吗?男性也会经历类似的生理阶段,医学上称之为 " 迟发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 "。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维持生理机能与第二性征的雄激素会逐渐下降,可能引发精力衰退、情绪抑郁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认知不足,多数男性将其归咎于 " 自然衰老 ",主动就医者寥寥无几。记者就此采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涛教授,揭开男性 " 更年期 " 的神秘面纱,解读科学应对之道。

男性 " 更年期 ",真的存在吗

男性 " 更年期 " 的医学定义是 " 渐进式衰退 "。

" 男性确实有类似女性更年期的生理变化,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徐涛说,女性更年期以 " 停经 " 为显著标志,是卵巢功能急剧衰退的结果;而男性的雄激素下降是渐进式的,没有明确的 " 节点 ",因此需要结合 " 症状 + 激素水平检测 " 综合判断,医学上的标准名称是 " 迟发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 "。

从发病率来看,这一问题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 40-50 岁男性:发病率约 10%;

● 50-70 岁男性:发病率升至 1/3 左右;

● 70 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进一步增加至 2/3。

很多男性觉得 " 老了就该没力气、睡不好 ",其实这些可能不是 " 自然老化 ",而是雄激素下降的信号。徐涛强调,临床诊断时,既要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也要通过抽血化验确认雄激素水平下降,二者结合才能确诊。

男性 " 更年期 " 典型表现有哪些?

男性雄激素下降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对照女性更年期症状理解,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生理机能衰退:精力不足、容易疲乏、睡眠质量下降;肌肉量减少、骨质疏松加速(骨折风险升高);脂肪向腹部堆积,形成 " 向心性肥胖 "(肚子变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二是心理状态波动:情绪烦躁、焦虑感加重,抑郁症风险升高;部分人会出现 " 衰老焦虑 ",觉得 " 人生走入低谷 ",甚至产生 " 死亡恐惧 "。

三是性功能变化:性欲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临床现状:认知不足,男性就医率远低于女性。

女性出现更年期症状,大多会主动咨询医生,但男性很少这样做。徐涛坦言,男性 " 更年期 " 的概念与女性更年期几乎同时被提出,但社会关注度和个人认知度相差甚远。多数男性将精力差、情绪差等症状归为 " 年龄大了 ",不认为是 " 疾病 ",更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导致很多问题被长期忽视,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

男性 " 更年期 " 的常见问题与认知误区

这些困惑,中年男性常遇到——

疑问 1:雄激素下降是 " 必然 " 的吗?能通过调理逆转吗?

答: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睾丸功能逐渐衰退,雄激素分泌减少是自然生理趋势,但并非所有男性都会出现明显症状。对于症状轻微者,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规律运动、合理饮食)即可缓解;若症状严重且确诊为 "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雄激素补充治疗,但需严格评估前列腺健康、心血管风险等,绝对不能自行用药。

疑问 2:更年期会直接导致抑郁症吗?退休男性为啥抑郁高发?

答:更年期与抑郁症不是 " 直接因果 ",但关系密切。临床中常有退休男性因 " 衰老焦虑 " 引发抑郁:年轻时觉得 " 死亡很遥远 ",退休后频繁生病、身体机能退化,容易陷入 " 我还能活多久 " 的负面情绪;再加上雄激素下降影响神经递质平衡,会进一步加重情绪波动。不过,更年期不是抑郁症的唯一诱因,压力、孤独、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抑郁,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时,需同时排查心理和生理因素。

疑问 3:中年男性 " 肚子变大 ",肯定是更年期的问题吗?

答:向心性肥胖是更年期的典型表现之一,但不能全怪更年期。雄激素能促进肌肉合成、抑制脂肪堆积,激素下降后,脂肪更容易向腹部聚集;但长期久坐、高油高糖饮食、运动量不足等生活习惯,也是 " 中年发福 " 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仅凭 " 肚子大 " 就判断是更年期,需结合身体症状和激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这些错误想法,正在耽误健康——

误区 1:男性没有更年期,老了都这样

这是最普遍的误区。" 迟发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 " 有明确医学定义的健康问题,并非 " 自然老化 " 的必然结果。如果精力差、睡眠差、情绪差等症状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就需要警惕,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因 " 硬扛 " 导致问题加重。

误区 2:网上查症状,自己就能确诊更年期

不少男性出现不适后,习惯在网上搜症状、对号入座,甚至自行购买 " 补肾药 "、" 雄激素保健品 "。徐涛主任提醒,雄激素水平需要通过正规医院的血液检测确认,且更年期症状可能与甲状腺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前列腺疾病等混淆,自行判断和用药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前列腺增生患者滥用雄激素,可能加重排尿困难)。

误区 3:更年期是 " 隐私 ",不能说与家人

很多男性因相关功能减退、情绪差感到尴尬,不愿跟家人沟通,导致孤独感加重。其实家庭支持是应对更年期的关键——配偶、子女分享感受,一起面对 " 衰老 ",既能缓解焦虑,也能及时发现异常症状,避免因 " 独自承受 " 引发家庭矛盾。

4 步走,平稳度过男性 " 更年期 "

第一步:先调心态,别被焦虑 " 吓倒 "

首先要明白,更年期是男性中年后的正常生理阶段,不是 " 丢人 " 的事,也不是 " 能力衰退的象征 "。

专家建议:出现症状时先告诉自己 " 这是身体的正常变化,能通过科学方式改善 ",过度焦虑反而会加重睡眠差、精力差等问题。

第二步:调整生活方式,是最安全的 " 干预手段 "

饮食:清淡为主,少吃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鱼、瘦肉、豆制品)和钙(牛奶、虾皮、绿叶菜)的食物,帮着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每周坚持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也可以适当做些力量训练,既能增加肌肉量,又能改善情绪、调节睡眠;

作息:别熬夜,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规律作息能帮助维持激素稳定。

第三步:症状持续不缓解?及时找专业医生

如果以下症状持续 3 个月以上,一定要就医:

●每天都觉得累,休息后也缓不过来;

●情绪低落、焦虑,经常跟家人吵架;

●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容易骨折。

建议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男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让医生通过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

第四步:家庭一起参与,筑牢 " 心理防线 "

更年期不是 " 一个人的战斗 ",家人的理解很重要。" 徐涛教授分享一个案例:一位退休高级知识分子因更年期症状陷入抑郁,住院后家人每天陪他聊天、一起制定康复计划,两周后情绪就明显好转。

专家建议:家人要多关注中年男性的情绪变化,主动沟通、少指责,一起面对 " 衰老 ",让男性感受到 " 不是自己在扛 "。

男性 " 更年期 " 是需要被正视的健康问题——它既不是 " 老了就该忍 " 的小事,也不是 " 难以启齿的隐私 "。40 岁后,当身体发出 " 精力差、情绪差、状态差 " 的信号时,别忽视、别硬扛、别自行判断,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用科学的方式调整生活,在家庭的支持下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应对更年期的核心,是 " 接纳变化、积极干预 "。衰老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更有质量的中年生活。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评论
大家都在看